【避提德先生?】五四升旗禮 高官出席 大會宣言:心繫家國、遵紀守法1 A. J% q4 ~4 I5 P3 c6 f
4 }! A$ Z- q6 \' Z+ Q
6 X# C& e9 F8 ?! p* r& f) e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S$ ?# i/ u5 h3 ^
今天是「五四運動」97周年,親建制組織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今早於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禮,有約2000名學生參加,包括14個制服團隊成員。5.39.217.76. V0 `. l& @" u
出席升旗禮的嘉賓包括中聯辦副主任林武、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等。大會宣讀五四宣言,包括心繫家國、遵紀守法、振興中華等,希望出席的青年回顧五四運動,加強青少年民族自豪感。
$ p- S( H- i8 n( ?tvb now,tvbnow,bttvb
: Q5 X8 I `* P6 s/ s# Y! i參與觀禮的中三生吳同學向傳媒表示,對五四運動一無所知,又認為前年本港的雨傘運動,就如五四運動,群眾向政府反映不滿及希望改革的情緒。
$ }' C" o" W1 u)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傳媒引述出席升旗禮的中學生表示,課程未教及五四運動相關課程,但有老師於現場講述相關歷史,認為五四運動帶來新思想,而五四精神亦可套用到現今社會,如本港前年的佔領運動,群眾向政府反映不滿和改革的訴求。tvb now,tvbnow,bttvb F4 s8 X. A- g7 r2 E4 R" B
* L: b$ d3 w6 P. }: W) a5.39.217.76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 親建制組織
. g# o. L& N1 g# u/ wtvb now,tvbnow,bttvb2 H% N8 I) q5 S- w2 z3 o+ o
五四升旗禮主辦單位為親建制組織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由香港青年聯會前主席陳仲尼任主席,雖然該組織在籌備階段時,有報道引述菁英會創會主席施榮忻(Jaime)指,「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並非為政改造勢,但去年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審議之時,該組織則聯署支持政改方案的宣言。而前年底雨傘運動期間,該組織曾舉辦反佔領集會。
0 Z- {9 S9 f' h5 ^) R% t2 i2 }' i# K P0 }9 T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近年亦有主辦五四升旗禮,2013年,有兩名出席升旗禮學生指五四精神是「尊重」及「包容」,與活動宣傳口號同出一轍,被網民瘋傳及批評學生錯解歷史。據報活動主辦單位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當日現場有豎立寫有「尊重」與「包容」易拉架。
; {5 q( O6 A& Z4 ^/ F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0 i+ r3 u. Q- l7 [0 o! w
1919年5月4日,大批青年及知識分子於北京遊行示威,抗議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國民政府代表沒捍衛中國利益,提出「外爭強權、內除國賊」,提倡以民主和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救國。
e* ^7 q) |! l" b+ T公仔箱論壇
" {/ \8 o6 ]4 a; d, P0 d! }/ N6 htvb now,tvbnow,bttvb相關報道:無綫新聞/明報/新城電台/頭條日報( @# l. \4 f2 i! [. ~
公仔箱論壇 O. u' ] a- U7 c+ @: j5 K6 @. n6 C
! J% _& h: L' }5.39.217.76五四運動- 維基百科% {1 }; N- y' t% _5 Q/ f& N, f7 f
/ r* o: A( a7 b, A, I7 c$ N- ?
tvb now,tvbnow,bttvb/ Y" {) ~% c% ?8 i8 O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的北京,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除媚日官員)」。
' N# g8 t0 j" G, E, n" x- s! d; T! Wtvb now,tvbnow,bttvb
+ Z/ w9 v( W! W7 Z廣義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年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華夏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和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國大陸的固定節日)。
" O4 d3 Y0 \5 R9 K0 v公仔箱論壇5.39.217.76) a' T/ M( G: l7 q
歷史學家林毓生教授認為,五四運動的意識形態可分內容與思維模式兩個方面來看。其內容又可分形式與實質兩個層次。從形式層次上,五四人物喊出了如自由、民主、科學、理性、思想革命、文學革命等口號。5.39.217.764 ?$ @- _0 b, |7 _6 W" Y
tvb now,tvbnow,bttvb( V9 l m7 F$ q9 D5 C$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