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林行止: 寒蟬效應奏效 香港不在眼內

林行止: 寒蟬效應奏效 香港不在眼內
# J7 h' p9 P* j/ h9 e! }- G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n- T# l% t+ D1 W( M3 [/ j

( z7 Q, V) n8 ]1 k0 U# F. ?' Q% l拉雜談香港近事二則。; r; L9 D6 q% i+ m
tvb now,tvbnow,bttvb5 r! x0 `+ t( ?+ K9 D2 s1 ^
甲、
* e8 g3 f3 l' |; ]# b5 B9 a4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D! u$ x$ g0 Z. |
內地官媒始於九月中旬的「炮打李嘉誠」,經過近月來的「發酵」,已有和氣收場平安落幕的跡象;十六日本報引述〈別讓李嘉誠跑了〉作者羅天昊十五日的微博文章,否認該文是針對李氏或任何人,只是就「香港社會的挑戰與未來改革」發表意見;羅氏指該文是據寫於二○一○年的舊文修改而成,「以長實上海出售地產項目的新聞為引子,對香港富豪的建議作結」,沒想到舊文新寫,竟成「引發巨大爭議的文章」。羅氏的微博文章最後盛讚李氏「近期繼續北上辦學,完全符合他本人(指羅氏)對富豪階層所作的建議」。
* x, ]$ t1 L! Q, V8 I$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C# C6 p; ?4 A" U1 b2 m
這十天八天來,本報發表不少討論此事的文章,當中以十二日高天佑的〈李首富風波賽後檢討〉及十三日丁望的〈大富豪撤資怕二次共產〉,最是言之有物。高文指出羅天昊常寫三蘇、哈公式怪論,同時可說是「李嘉誠專家」,以其有不少文章談及這位巨賈,去年九月便有〈又招安了,李嘉誠不用再跑〉一文,當時李氏隨團訪京並與習總書記熱烈握手。羅氏遂有感而發。tvb now,tvbnow,bttvb( E; y. J; _) s; U/ b2 b
在羅氏發表上引微博文之前,據高天佑的「蒐證」,自從李嘉誠於九月二十九日發表近二千字的「嚴正聲明」後,內地「炮打」李氏的文章不但明顯萎縮,且間有聲援李氏的文章,顯示對李嘉誠的嚴詞相責、冷嘲熱諷,已近尾聲。5.39.217.76: R4 G3 Z$ x  m& p; G-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1 @- e! C) @9 y& ?' w
對於此事的演化,筆者認為羅天昊那篇於新華社「瞭望智庫」發表的文章,已發揮預期震懾效應,其引起非北京所能控制的香港和西方媒體的強烈反應,大中華地區(當然包括內地)的富裕階級已切身體會到不可做出任何與中共拍板定案的政策唱反調的事,不然,有關人等的「醜聞檔案」會曝光,沒有短處落入當權者之手,欲加之罪則會無端加諸其身!不隨京樂起舞得付沉重代價,有重大機會成本、以累積財富為人生最終標的富豪,看官媒的「炮打」言文已不寒而慄,若想起一度是俄羅斯「油王」的霍多可夫斯基的遭遇,簡直怕得要死。今後肯定會事無大小均「北望神州」,待北京一錘定音後再表態……。公仔箱論壇  I( U# Y0 M: G* [# [1 h
5.39.217.765 z- X6 l7 w9 ?: l$ |$ l9 s
「李嘉誠風波」會漸漸淡化,李氏今後的具體行動若被定性為「愛國愛港親共」,日後獲習主席單獨接見,不足為奇;不過,不管北京如何看待李氏,此事已在環球華裔富裕階級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他們永遠銘記於心(且以此例告誡後輩),事無大小,在北京定調後,不要發出任何不同調的聲音。換句話說,從今而後,大部分香港有銀士皆成豪傑,而香港這個吸納各地優才的「漁港」,在中共的「調教」下,很快會成為充斥着識時務者的「愚港」!tvb now,tvbnow,bttvb& W& v/ x: c4 ]$ h

5 ~7 ~0 y5 @;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乙、公仔箱論壇3 |( R) Q' b$ F

, M! u" I( _- e. z( e0 etvb now,tvbnow,bttvb九月中旬,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在本港一個論壇上發表「去殖民化、去中國化」言論後,「二去」成為此間的熱門話題。「去中國化」在「義理」上的糾纏,且不去說,單就表象如愈來愈多港人不肯認同中國人身份,便足以顯示此說並非虛言。不過,這種現象的導因在梁振英的管治不得法、西環的拙劣干預及不少內地人在港的行為未獲港人認同有以致之,論者不應本末倒置,責備港人數典忘宗;至於「去殖民化」在回歸近二十年尚無「寸進」,原因有二。其一是如今在政壇上、社會上有所成的人,幾乎都是直接間接接受英式教育的熏陶(包括行政長官梁振英和他的「內閣」),無論在行為上言文上均於不知不覺(無意)間保留一點「殖民地氣息」,那是很自然的;其一是即使這些精英分子為討北京歡心致力洗滌英國氣息和表面上與英國劃清界線甚至割斷與英國的關係,亦僅止於口舌之便而不會做出諸如退還「皇上賞賜」及燒英國護照之類的「壯舉」。電視上看英國皇室接待習主席的隆重排場,「皇上的賞賜」倒還真的有點「意思」;而港人對北京下一步會怎樣扭曲《基本法》,心有餘悸,又怎會放棄也許可以防身的外國護照?5.39.217.76, G9 Q. d2 y/ n: H0 h

) m, g6 Q( W" `& o0 ~% C) s# _' @tvb now,tvbnow,bttvb看習近平主席訪英的隨行名單及其隨員與英國「對口機構」所簽下的數千億港元,包括與金融、核能及基礎建設的協議,這個國事訪問,其實是非常成功的商 貿盛事,兩者互為表裏,非常風光。英國大發一百零三響禮炮歡迎,女皇全家出動迎賓,加上作為首名在西敏寺國會演說,習主席可真有踏入黃金時代的架勢……。 美中不足的是,兩國元首雖然都在演說中提到香港前緣,可是中國訪英團中竟無一位香港社會賢達,如果有國際地位的巨賈如李嘉誠躋身其間,不僅足顯北京對香港經濟地位的重視,亦展示英國這個「棄嬰」獲得北京的悉心照顧!欠了這個小節,香港人心中難免有點戚戚然。
" Y+ ^9 b# }: T
, M4 i0 e5 p) f7 l$ o8 s要在上述這種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之下「去殖民化」,便只有做些表面工夫如剷除郵筒上的英國皇徽,也許稍後有受陳佐洱如「回歸中國革命傳統、認同主權國家至上」的言論所「感動」的「愛國人士」,提出把有濃厚殖民地色彩的「專有名詞」(如「金督馳馬徑」、「皇后大道中」等)改為「跟上歷史腳步」富有中國特色的名字,但那不但不治本,且對香港保持作為國際城市有負面影響。新加坡是個眼見的例子,雖然開國元勳李光耀當權後不再叫「哈利」、不再抽那足以體現英 國紳士派頭的煙斗、他的虔誠基督教徒(英國聖公會)的雙親的宗教身份更被刻意淡忘;但與此同時,英國殖民者的銅雕塑像以至位於市區、建於一八六八年的麥里芝蓄水池(MacRitchie Reservoir)這些展示帝國主義侵略、主權喪失的「歷史文物」,仍被完好地保存……。新加坡政府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是該國經歷了種種歷史變故 後,仍然歡迎外來人士(商賈以至遊客)的象徵。李光耀不肯把自己的名字加諸任何紀念碑、建築物之上,固然是他不追求這類過眼雲煙的榮耀,更重要的是可藉此「以廣招徠」。) h6 P- F6 u/ H' J5 E+ b, d$ k) g*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e# c2 k! e8 H
香港欲「去殖民化」,最具象徵意義的莫過於立法規定港人放棄英國(為示不針對英國,應為所有外國)護照!事實上,持有外國護照者均宣誓効忠護照國,他們從政(選民),豈非等同代表「外國勢力」……。不過,此議肯定無法獲得控制議會的建制派支持,陳佐洱亦不會同意,因為他們(或他們的家人)持有外國護照的肯定佔大多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