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和平與暴力抗爭的邊緣:應該怎麼決定挑選?

和平與暴力抗爭的邊緣:應該怎麼決定挑選?
% i6 B3 n$ W- x8 a% |7 R2 E0 h5.39.217.7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T! p# Z2 o% j0 |% N1 I" v, P, g
作者﹕黃偉豪* j# P* Y+ \+ e/ M
$ {/ v; [, [5 d$ u& U8 n9 G8 j) A
面對麻木不仁的封閉政權,究竟是用愛與和平,還是以暴易暴,才有效帶來轉變,是每個抗爭者,包括了香港的「雨傘運動」的組織和參與者,都必定曾經面對的重大抉擇。有研究發現,和平與暴力抗爭的決定,並非單純是一個道德價值的選擇,更對運動是否最終成功,及成功的結果 可否長期地維持,有深遠的影響。tvb now,tvbnow,bttvb5 ?) ?  Q( a% M( w6 @6 a7 v- r
公仔箱論壇$ y5 q9 F+ p# \! [% H
雨傘運動剛剛結束,它雖然在提升年輕一代對香港政制的不民主和不公義的醒覺上,取得莫大成功,但同一時間,社會上不同群體和不同世代的撕裂和對立,亦在日益加深。而在香港的政治發展上,依然是按照「人大8‧31」的決定來進行,未見得中央和特區政府有任何實質和 重大的退讓。
, }; `( b& B8 Y7 J/ ^公仔箱論壇/ O) p* d5 `+ [1 x' e
即使雨傘運動曾經如何地波瀾壯闊、浪漫淒美,「運動尚未成功,港人仍須努力」,是雨傘運動過後,香港支持民主的人士必須積極面對的政治現實。在這情况下,「後雨傘」的民主運動,應該如何走下去,成為了下一個必須認真處理及極具爭議的議題。
9 v% W- [2 ~3 G" c8 ^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e/ |. z1 @  s% \: [1 J8 {
在 「後雨傘運動」的衆多爭議中,當中一個經常討論的議題是,爭取民主運動的手段是否需要「升級」或轉型。簡單來說,就是是否需要改變,脫離和超越「和平與非暴力」的底線,用更「勇武」或激進的手段,來爭取民主。有關「升級」的討論,並非在運動過後才開始,在 運動前和過程中,亦有進行,甚至被付諸實行。當中最受注意和最大型的一次,是在去年的11月30日晚上,由學聯和學民思潮呼籲的包圍政府總部行動,但最後以失敗告終。1 y! q% ?8 h0 \: p, k
5.39.217.76: B2 I  h' X: \8 g* V: S+ S1 T4 V
提倡升級的原因和理據並不複雜,它的支持者的心情亦應被理解。首先,以「佔領」為中心的雨傘運動本身已是一個升級。一個運動的形式已失去其效用,不能達到它的預期目標的時候,運動參與者追求運動的升級和轉型,根本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在香港的民主運動上,就正正是因為 過去30年來,透過選票、議會內的抗爭、無數次的和平集會和遊行,均無法有效爭取民主政制在香港的落實,才催生了今日的佔領運動。因此,當雨傘運動的支持者,眼見經過多日的佔領後,當權者仍對他們的訴求無動於中,尋求運動轉型及升級的心切,是絕不難理解。 5.39.217.76% a: v" h- n2 B8 J/ w8 s2 y! |
# ?! h7 m7 ]; i; J& [, M8 O
所以,問題的主要關鍵並非是運動的轉型和升級,而是這種的轉變,是否真正幫助這場運動更有效地達到其目的。特別重要的是,今次的轉型和升級,是從當初的愛與和平,走向以武抗武、以暴易暴的 方向,超越了「公民抗命」的底線,把運動的定位和性質徹底改變。在這改變下,是和目標及初衷愈走愈近,還是使運動失去動力及生命,是運動領袖必須要深思的問題。tvb now,tvbnow,bttvb7 O' V0 Q( K5 Q: n
5.39.217.769 v6 v3 e4 x7 l+ L/ ?/ D
為何和平抗爭可成功
* ^) j$ ~/ D% L; A2 |2 J  B4 ~0 r&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F9 _2 u( i6 C" \' |tvb now,tvbnow,bttvb對於站在和平與暴力抗爭的邊緣,應該如何決定挑選這問題上,由兩位政治學學者ChenowethStephan合作的著作,Why Civil Resistance Works(《為何和平抗爭可成功》,見參考資料)中,他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分析及實證的數據支持。
+ B7 V% ^/ ]" Z/ w0 z8 g; q公仔箱論壇

) U# m* B) F  ]: g. W, R( }顧名思義,單從書名已經看得出,兩位作者是絕對支持和平抗爭。這並非基於他們的價值判斷或社會的道德考慮,而是實證研究發現,採用和平抗爭的運動的成功機會,遠遠大於使用暴力抗爭的運動。作者分析了由1900年至2006年,全球共323次的大型抗爭運動,他們發現和平抗爭的成功機會,比起使用暴力抗爭高出近1倍。透過和平手段來爭取目標的成功機會超過五成,相反,透過使用暴力的運動當中,有超越六成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暴力抗爭即使成功,也很有可能替國家的將來發展帶來無窮的後患。在暴力衝突期間,在社會上留下的仇恨及傷口,將使這個國家難以步向一個穩定的民主政體,甚至失去團結,爆發內戰。
0 p/ {! R/ I1 p; ]( T. d% F5.39.217.76: R( E& s$ r! Z; T- v$ S
在 抗爭運動上,和平遠優於暴力的邏輯和道理絕不難理解。首先,極權政府的強項正正是武力上的絕對優勢。運動的組織者如果選擇以武力對抗,無異於用自己的弱項攻對方的至強項,是一種非常愚蠢的 「自殺」方式。在英國國力曾如日方中的時候,曾經有一句流行的說話,就是 「英國的海軍是戰無不勝的,所以不要和英國人打海戰」。當中的道理,正正是抗爭運動的組織和參與者,都必須了解自己和對手的強項和弱點,在知己知彼下,才能爭取運動的成功。tvb now,tvbnow,bttvb$ ]* r: `: J/ I

- h, C- [/ p; R$ I5 f+ v7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Chenoweth和Stephan研究的個案中,很多暴力抗爭的成功個案,也只因有外國的軍事力量直接干預。但在這情况下,得到的所謂「勝利」,也往往是虛假和短暫的,只是把本地的獨裁者,換上了一個外來的入侵者。
, Q- S5 n. X+ w8 f6 U強大廣泛多元的群衆參與支持, }& b4 d( e4 [) I( Q( P
公仔箱論壇" i. ~2 w8 p) l- k2 P9 s
在 分析了所有抗爭運動的個案後,ChenowethStephan得出的最後和最重要結論是,在排除了外國軍事力量干預等的極端個案後,歸根究柢,所有抗 爭運動的共同成功因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強大、廣泛和多元的群衆參與和支持(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和平抗爭往往比暴力抗爭優勝,是前者更能夠得到絕大部分市民的諒解、同情、認同、接受,繼而支持和參與。再者,對於一場本身是以爭取人人平等、社會公義,及着重以理性討論來解決社會矛盾的民主運動來說,若選擇用暴力作為爭取手段,無疑是一種在價值上的自我否定及推翻,大大削弱運動的公信 力和道德力量。tvb now,tvbnow,bttvb8 E3 Z% I, M! f1 K8 W

8 U& {9 _6 W& o3 f, n5.39.217.76兩個作者多番強調公衆支持的廣泛及多元性對成功抗爭的重要,因為當一場運動的支持者,只集中於某個世代、某個年齡層、某個階級,或某種群體的情况下,在未能集結足夠的力量帶來所希望的轉變的同時,社會只會產生更多的對抗和撕裂,這似乎是「後雨傘運動」目前面對的困境。如何使運 動的支持者變成社會上的絕大多數,和運動所代表的理念能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遍地開花」,將是這場運動能否重拾生命力的關鍵。5 t# ?$ v" U! P- A3 X: A  u

" f$ Y  [- }- Ntvb now,tvbnow,bttvb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仔箱論壇8 s' M# P9 c2 m9 M- S5 I; M# A: G

) F/ t) u( w7 k* p◆參考資料公仔箱論壇, X. k; ^; N- Y
Erica Chenoweth and Maria Stephan. (2011) Why Civil Resistance Works: The Strategic Logic of Nonviolent Conflict.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