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經濟增長意識形態的局限/文﹕盧子健! {+ P2 O9 L4 ]' F8 a,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_) ^" ?4 _
1 c/ K, X1 y/ ]! k5 `5.39.217.76台灣學生與民眾佔領立法院,對於並不是經常留意台灣發展的香港人來說,有如平地一聲雷。但台灣學生與民眾反對與大陸服貿協議所展現的情緒,令港人有似曾相識之感。馬英九總統強調服貿協議有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其競爭力的提升,但反對服貿協議的人認為,所謂經濟發展可能只令少數人得益,台灣本土經濟卻可能備受衝擊。長遠下去,更可能發展到台灣經濟過分依賴中國大陸,讓中共更容易影響台灣的政治。tvb now,tvbnow,bttvb) _9 }* v, m2 q Z( u
: k6 Z, v$ J& C4 htvb now,tvbnow,bttvb
0 R4 P0 |) d+ |3 a+ [港人問﹕「惠港」到底惠及哪些人公仔箱論壇! W. b7 @" u2 ?3 k. u! h. N
- [* b4 T( t: J: k4 P8 j公仔箱論壇( i( H( o; @7 \
香港早已和內地簽署多個更緊密經濟合作的協議,自由行政策開放讓大量內地遊客來港。這些都曾被視為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安排,是香港得益於中央政府的「惠港」政策。不過,這些安排和政策在近年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很多香港人開始問﹕所謂「惠港」到底是惠及哪些人。當香港的旺地和鬧市都傾斜向內地旅客為主要服務對象,不單止導致本地小商戶的經營困難,也令本地消費者受到困擾。除了適合自己需要的商店好像愈來愈少之外,本地消費者感覺到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淪為次一等的客人。
1 P$ C! [" H5 y+ S6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2 n$ D9 P. v; L4 i, ^! ~
台灣和香港的經濟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融合過程中所衍生的爭議,可以歸結為中共如何處理與這兩片政治地位特殊的土地的關係的問題。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有關爭議涉及有更普遍意義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問題。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是在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階段,不過它們的精英階層分享一個意識形態,就是以經濟增長為至高無上的社會發展目標。
, h4 o) s; t$ g7 ~, n
- K" \7 R8 e; O/ \4 Z6 ztvb now,tvbnow,bttvb可是,起碼在香港,這個意識形態已經備受嚴重挑戰。從台灣最近的大型反服貿協議抗爭看來,類似的挑戰似乎亦已存在。tvb now,tvbnow,bttvb/ Z q2 Q, B8 x! j$ i5 Z3 |
5.39.217.76: z5 [0 `8 ]# X2 n4 [3 q
年前香港出現了一句金句﹕「錢唔係萬能,但冇錢萬萬不能。」這句說話本來用來強調金錢的重要,但逆轉過來演繹可以別有一番意思。沒有錢,確實有很多事情做不來。但即使有錢,也有很多事情做不來。5.39.217.76 @! \/ x2 V# p# ^: }" }/ U, j
9 R C( _- C7 I& c" \' v) S# H把上述套用到社會發展,我們可以說﹕沒有經濟增長,社會難以發展。但即使有經濟增長,並不確保社會有健康發展。
" }0 ^7 q7 y7 k/ E2 `1 R公仔箱論壇
! Q" t3 a r9 t, }" c, k2 o* O- M當一個社會仍然在未發展或者發展中的階段,首先追求經濟增長一般會是民眾的主流願望。如果他們還要求溫飽、求片瓦遮頭、求子女免於疾病的困擾、求子女有教育的機會,他們會先祈求社會的經濟快速增長。香港和台灣在五六十年前一樣處於貧困狀態,經過了大約兩代人的努力,基本上擺脫了貧困,可以開始追求優質生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g# ^4 B5 I; o! V8 B. `7 c. P
1 t q$ U# k" a, X4 b, V. ~% h5.39.217.76對於港台來說,現在是意識形態的過渡期,也是一個尷尬時刻。唯經濟增長至上的意識形態在精英階層中仍然是主流,他們基於自身的經驗而確信自己所信奉的意識形態的正確性,亦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的想法是社會的主流。馬英九捍衛服貿協議的言論,與香港不少政府官員和商界精英的言論不就是很相似嗎?5.39.217.76+ M0 }/ @% L# W+ ?' C
2 S6 P, d- s: Q3 d2 ]3 m0 ?$ k
香港社會近年很躁動,不少政商權貴認為這是因為有人搞事、拖經濟發展的後腿。比較「開明」一點的權貴就會把問題歸咎於年輕人發展機會不足、他們找房子困難等等,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靠經濟增長,靠有形的物質條件的改善。2 i/ Z; t. \$ L; z/ m# ~8 A3 f: _
9 _7 O w$ d5 ^5 \$ m7 x7 @6 ]5.39.217.76其實如果我們看看那些有關宜居城市或者生活質量的調查,就會見到大多數名列前茅的社會都不是高經濟增長的社會。經濟增長是優質生活的前提,但當一個社會變得富裕之後,經濟增長逐漸放緩是應有之義,社會發展應該轉移到如何善用增長帶來的新的資源,不斷提高整體的生活質素。
% Q, c7 q$ U" p; E6 [- E1 _; [公仔箱論壇5.39.217.767 {, z# Q! r! l
tvb now,tvbnow,bttvb- G0 L4 c8 ]* V# R
經濟好了 生活質素是否提升了?
3 e* M3 W! Y k) j% Z7 l' q
6 T9 T, C% K1 ftvb now,tvbnow,bttvb當然,繼續維持經濟高增長與善用增長帶來的新資源來提高生活質素並沒有必然的矛盾。可是,香港和台灣的經濟在與中國大陸的融合過程中所衍生的種種矛盾,如果被簡化歸納為文化差異或者承受能力,這些矛盾就不會解決。我對台灣的情况不了解,但在香港,我所聽到有關內地遊客太多的抱怨的關鍵問題是﹕當香港旅遊業好像更興旺、當香港零售業好像更興旺的時候,究竟我們的生活質素是提升了呢?還是下降了?我們在交通運輸、消閒娛樂、基本生活消費各個方面的享受指數是提升了呢?還是下降了?單純說經濟增長了或者是「發展」了就會帶來好處,並未能解答這些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k+ R. P4 q2 j. Z
1 @. g; \% t; ]4 Y,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尤其是一個社會從來都不止是求溫飽。所有社會也會要求有一個自尊和自傲的自我形象、有賴以維繫社會團結而共享的文化和共同經驗。這些東西都是生活質素的一部分。它們不是不能變,但變化應當由社會內部的自身因素推動。香港和台灣在過去幾十年間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和共同經驗,這些也是兩地社會所各自珍惜。
: x* H" l$ u4 A! d; l* Ztvb now,tvbnow,bttvb
3 U, F$ r2 |4 n$ K香港和台灣都不能是孤島,與中國大陸經濟的融合也是難以避免的發展,但這個發展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能否同時帶來生活質素的提升,同時豐富本地文化和生活經驗,將是影響民眾歡迎還是抗拒融合的重要因素。5.39.217.763 x! O. e5 y"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e+ z! I9 k" u. l0 r
) n# w. J' l% j2 l; O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