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朗天:前路茫茫,想得太多抑或做得太多?——讀齊澤克新作《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

朗天:前路茫茫,想得太多抑或做得太多?——讀齊澤克新作《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S/ L2 U0 g/ i" e

3 ^% T, O" N, F- v# C, D: k0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t5 C0 L$ u7 h1 `
立冬已過,一年又將盡。在多名學者及作家過世之年,翻看當代思想領袖齊澤克(Slavoj Zizek)為去年(2011)定性的新作《危險地做夢的一年》(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心頭不禁再一次熱血上湧。tvb now,tvbnow,bttvb( N6 r+ b: I$ T& t

$ N! p0 {9 h& q% B都說今天已非思想的世代。一方面,人們無暇深思,另一方面,論述都採取直接表態的方式,因而其實也不構成論述(discourse本有曲折之意)。前者關乎時間,後者關乎(文化)空間。有人認為當今社會大勢,風起雲湧事件發展速度加上資訊爆炸,不公義的程度也愈來愈不可忍耐,人人都急於行動,思想變成(太)奢侈的事情。
% D" Q; C+ C: T3 I# b5.39.217.76
6 U- U9 n; ^+ G: N3 \2 R! i2011是怎麼的一年呢?「中東波」;佔領華爾街;英國、西班牙、希臘先後發生暴亂及大規模群眾集會……全世界宛如加了溫的大水缸,熱氣騰騰,但仍未見有壓倒性的大事發生。「中東波」最像會帶來大變天了,但西方「民主力量」介入之後,「自由選舉」舉行,一切好像又恢復秩序——大家其實也可能希望如此。
9 |( l$ Y3 M3 u* f* _6 B+ j公仔箱論壇
) R2 o0 |' K; E: G" m3 a+ P5 x' g' E經濟壓迫代替政治壓迫6 l& C+ R$ k; I9 t: Q; _

( C" ^- i# [$ ~/ C「中東波」有點像要重蹈「蘇東波」覆轍,獨裁者倒台,只不過證實了資本主義代議政治的「勝利」,以大家明知也極有問題(可能更有問題)的市場經濟壓迫代替政治壓迫。以「佔領華爾街」為首的全球佔領行動,更好像只能帶點慵懶的姿態延續好一段日子;香港版「佔領中環」便「分享」了類似的狀,到場支援的人們很快發現,佔領者的訴求極度多元,彼此課題迥異到這麼一個地步﹕彷彿「在一起」對抗一點什麼的幸福感便足以支撐行動本身。
$ S' b2 j% F1 K# t0 q
* |* Z; n" K4 @9 B  E' Y/ c0 B+ @. [* J齊澤克回顧如此這般的一年,以「危險地做夢」為之容。發夢如履險,不,發夢根本便是危險的——真實的不可知,四面楚歌,沒有出路,然後你以為是夢——無比真實的夢,當然到頭來你難以完全喘定,承認那不過是你希望(還)是夢的真實!
% V9 p; _' Z9 s% S1 M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7 a9 e& a" W0 O- [
思考礙行動
; {" l  J$ H5 K% G, t$ y# p: y8 Z+ |: b" G$ P+ S. v4 Z
《危險地做夢的一年》繼續充斥齊澤克的「反轉再反轉」式論述,例如一開始他便觸及文首提到的思想與行動的辯證,提到高舉思想旗幟者喜歡引用的康德(I. Kant)概念「理性的公共使用」(PublicUse of Reason)。相對於服從方程式「不要想,只要聽(命)」和革命方程式「不要聽(別人向你下的命令),只要(用自己的腦筋)想」,康德主張「又聽又想」。公開地思想,私下才聽命(道德法則、無上命令)。在這種框架下,讀者會以為作者會擁抱康德(熟悉齊澤克的讀者例外,因為大家都習慣了他是黑格爾主義者,喜歡久不久便嘲諷一下康德),然而他隨即寫道,這種公開地思想(理性的公共使用)只會令人實踐無能。公共地思想的知識分子會看出現存制度的弱點、缺失,然後傾向要求統治者進行改革(reform),並且止於改革。他引用英國推理大師卻斯特頓(G.K. Chesterton)的話﹕「自由思想是反對自由的最佳保障。」讓奴隸去好好思想,思考他究竟是否需要,是否希望自由,這樣他們便無暇解放自己。
& z2 @. I: u2 n$ w1 J' I8 P% z% _0 z  k
只重行動易迷失公仔箱論壇1 @0 H3 N5 v+ Y. L# G! I7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d. X% M3 l8 j# \, ]( x9 Z; n
好了,最重要還是行動吧!?然而,齊澤克「反轉再反轉」方式的厲害之處正好在於,他不會讓讀者那麼好過。如果2011年還可以說為人們帶來某些啟示的話,難道那不便是行動、行動、再行動下的(表象)迷失嗎?單純揚棄「理性的公共使用」,除了會走向「理性的私下使用」(帶來諸如共產黨精英集權的悲劇),還會令身處2012末日意識高漲下的我們,舉止無措,進退失據。
5 T; |5 x9 m" v6 z5.39.217.76
& T0 Z8 C1 S! J/ s3 ^( Q1 ]當你以為最重要是思想時,齊澤克論斷思考不可耐的結果;當你以為還是轉而勇於行動或專注於行動好了時,他便說思想是行動失據的「救星」。而且以上論述是堆在一起,反覆地互為對立面,交替提出。* x  W: M& m9 d3 t

+ X, D- `% Q4 l$ N" h3 {0 p7 G5 Q# H同樣的反轉思維(逆向思考的變奏)直接適用於任何迷失處境。當我們感到前路茫茫,頭上充滿問號,不曉得選擇面前哪一條路,齊澤克卻告訴我們,前面的確沒有路,也根本沒有(現成的)路。我們自覺沒有答案,喪失方向,他便來反問﹕真的沒有答案嗎?請問﹕問題在哪裏?難道事情不是恰好倒過來﹕我們不是沒有答案,而是沒有問題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b- }- U' R  d, _# u+ j! T1 `" Q

$ F1 r6 ?( x  O. V  d' @2 T3 H2012的末日文化現象,對齊澤克來說,只是一次文化資本主義的符號機器操作。環保學者不斷危言地球快要經歷環保災難,然而,他們愈說得着緊起勁,愈表示了他們其實並不相信,更未意識到末日的降臨。保持清醒的懷疑觀望者才是真正的信徒(雖然他們常被視為不信者),對這些人來說,末日一定會到來,甚至早已到來。真正的末日是開放的,會以不為人們所期許的方式出現。2011出現的種種亂象,正可作為末日前的「徵兆」。它們並非沒有答案的問題,而是反過來,還未有問題的答案。它們本身便是答案,只是人們的理性還未準備好,無法找到恰當的問題,好讓人們以它們作為回答。公仔箱論壇1 X# ]: e: E+ `( g

, h3 t6 [) c& q2 {+ Y末日早已到公仔箱論壇  I3 r7 u  [$ O$ N5 L1 v

9 I3 B$ b* G" r% m1 j6 s6 b這便是《危險地做夢的一年》提倡的「未來目光」。只有後來者回過頭來,才看到今天所有事的意義。齊澤克修正馬克思的地方,在於他認為當下的人們毋須再接納一套歷史規律理論,以之衡定今天事態的位置,例如汲汲於尋找「共產主義種子」,為今天的實然性烙下「必然性」的印記。明天不能逆料,不該用憶想的明天定位今天,而是仍站在今天積極參與事態的位置,迎接明天的任何可能。
$ e6 N4 {; ?" q% H9 I8 s
6 O& \! O( S& o& p# e! ^4 x% k明乎此,「理性的公共使用」未必有問題,它之可能帶來軟弱,只是缺乏了主體參與。而這主體,懂得做夢的主體,到頭來當然一定要是——危險的。
# w) I% W; ?6 \8 Q
5 p8 b% z1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