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集 : 撰文反拉布 CY計錯數5.39.217.769 N( v) E& U3 Z8 \
1 W: N+ u, V. a) X. p
5 E9 _1 F- ?4 O4 g$ i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梁振英昨天「一稿六投」,六份本港報章同時刊登他的文章,質疑立法會「另類拉布」,事關立法會除 政制事務委員會外,房屋、民政和資訊科技及廣播等四個事務委員會,都要開會討論有關政府架構重組事宜。梁振英重申,有關改動不如07年曾班子的架構重組,又指當時重組涉及八個政策局。5.39.217.765 m+ N# P! [. @/ o) R6 d! e) P' n
5.39.217.76. {/ ?3 ~/ Z" q; `% h
既然梁在文中強調把事實說一遍,筆者也分析這些「事實」。$ |7 N4 s: Z2 @! |
5.39.217.76. n6 O2 ?0 e0 y1 z6 g P# i
文中對增加副司長一職只以一句帶過, 「我們的改組除增設副司長的職位分擔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的工作,以強化跨政策範疇的統籌工作」,但那實是牽涉憲制慣例及體制記憶,其中尤以把以往的三層政治架構改為四層,最為茲事體大。而對於新增副司長,梁及其團隊至今解釋不多,由副司長和司長的從屬關係,到副政務司司長為何會主管教育局、文化局和勞工及福利局,副財政司司長為何會主管工商及產業局和科技及通訊局,梁振英和候特辦主管羅范椒芬都未曾公開向公眾交代。
% f- t6 N# j* Y, i! H" x$ }1 B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5 e6 A/ I. Y, F" _' d* s
CY又提及2007年7月落實的政府架構重組,指影響涉及八個政策局,和他現時「只涉及四個決策局」,明顯較07年建議小,但反被立法會「拉布」阻礙,彷彿於理不合。
" R6 X1 l2 i# s7 S$ w
% X4 t6 V0 m8 g* y# f; ~4 c5 ?; y公仔箱論壇問題是,當年架構重組是由「三司十一局」變成「三司十二局」,增加局長只是一名;但CY的建議卻是「三司二副司十四局」,單計局長已多兩人。而他計及的所謂影響涉及八個政策局,事實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民政事務局,純粹是職責上小幅增加,說是「影響」未免言重;而實則是把當時五個政策局重組為六個(所以是加一局長)。5.39.217.762 w' G9 T8 f! ]! ?, i" U
tvb now,tvbnow,bttvb" p+ M$ I; p$ T% c4 f* X
所以,如果以同樣計算方法,即把現有政策局改組而成新政策局,CY的建議是由四個政策局重組為六個新政策局,所以他文中的「曾八梁四」算式,實為「曾五梁六」,哪個建議改動更大,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政策局的分工,本身就是縱橫交錯,莫講話改動牽涉到增加的政策局達六個,更牽涉到兩位司長和下屬各政府部門,當中可謂大有文章。5.39.217.76- ?5 c7 e( g+ ^$ a% G% E' }
X8 i0 f2 q, s/ y2 l! J, g"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例如CY指「以房屋政策為例,也僅是把房屋規劃地政局還原而已」,但事實上,現時運輸及房屋局是由政務司司長管轄,重組後運輸政策和房屋政策各歸不同政策局,卻同時成為財政司司長工作。就算房屋政策和財政司司長工作有關,但運輸政策又是否適合由財政司司長管理?筆者舉例,的士、小巴業界對石油氣價問題一直有意見,小巴的士業界屬運輸範疇,但石油氣價卻屬能源政策,又歸環境局負責。tvb now,tvbnow,bttvb+ X* |1 h2 I# `+ D
/ ]9 V' t b3 r; P5.39.217.76更何況,今時今日,已經沒有幾個有板有眼的中環CEO會採用「org-chart管理法」,他們大多改行綜合彈性管理(integrated methodology),這個方法要求管理階層擁有上佳領導力,能同時達成兩個互相拮抗的目標,至於改不改組,根本是餘事;由此路進,CY懂得的管理知識,恐怕屬於咸豐年代的出土文物。5.39.217.76 B" m7 ^/ \( k+ `( I# i6 O
8 p* I+ p( @0 X3 K
梁振英一方一直堅持只是仿效07年曾蔭權做法,但正如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昨天駁斥羅范椒芬,07年並不是換屆,當時無論社會和立法會都有較多時間消化新架構,例如集規管地政、規劃和保育的發展局,最早見於07年2月時,曾蔭權已有提及,而且曾蔭權在當屆「連 任」時,也確有就新架構,例如是否分拆當時衞生及福利局,徵詢不同選委意見。何況,07年的立法會用一種方式去處理架構重組,不等於現屆立法會也須採用同 樣方法,就以現時批評新政府架構最烈的兩位議員,陳淑莊和黃毓民為例,07年時都未加入立法會。政治形勢已改,CY和羅范以07年立法會比擬,無疑「用明 朝官審清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