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沈旭暉:《公民教育,香港再造!》序

沈旭暉:《公民教育,香港再造!》序
8 B* K; B5 Q( a0 x5.39.217.76
2 u* M' P9 M4 Z1 {3 U: d+ N公仔箱論壇

8 a& U+ w+ [/ b  x0 C) @' c! ltvb now,tvbnow,bttvb1 D, N( w$ M# [' k7 L. k/ S

; w$ ?% l2 t3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3 ~6 u1 H1 o/ D

3 e1 q- f$ ~. I在香港學術界,有一項十分著名的民調,追蹤回歸前後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選項包括中國人、香港人、中國香港人、香港中國人、英國香港人等。這研究被一些政客評為「政治不正確」、製造社會分化,反映出相關議題已不容易被視之為純學術的討論,但與此同時,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港人對身分認同愈來愈關心,也令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及相關議題得到廣泛注視。
5 i. F# A' ^% _, k: M5.39.217.76

! @" ]3 C$ M' c9 m8 r然而社會每談及身分認同,往往予以非黑即白的處理,對「公民」與「國民」的分別、「批判思考」與「知識傳送」的關係,都缺乏嚴謹的批判認知。在西方學界,“nation”、“state”、“country”等字彙,俱有各自清晰的定義,學生對不同範疇的身分認同有較佳掌握。但香港的社會,「愛國感情涵蓋一切」的呼聲開始出現;至於甚麼才算是愛國、怎樣才算是盡公民責任、兩者是否完全銜接,這些問題卻經常被按下不表。結果,每有針對身分認同的教育改革推出,必然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但爭議到了最後,往往變成政治炒作,有價值的討論被一筆勾銷,不但無助於建立成熟的新世代公民社會,還會製造人為的內耗,這實教人遺憾。
) Y$ `! h( b6 @3 q3 e2 r,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7 {/ [- O" A* {8 R7 y# `
香港特區實行一國兩制,而上述的現象不單在「兩制」下的香港出現,也在「一國」內出現了。近年「中國模式」的研究興起,國情班教導我們:中國很大,國情十分獨特複雜,中國必須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世上自然沒有可以絕對劃一應用的公式,但在「中國模式」內部,卻也難以劃一規範。例如為甚麼保釣是愛國,但保釣示威卻要被打壓?怎樣才算是按法律賦予的人權參與示威,怎樣才算是尋釁滋事?怎樣對國家提出批評才算是建設性地愛國,怎樣的行為會變成顛覆?為甚麼「維穩」作為一種狀態,卻會被當作一種價值(value)來追求?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學生求學時必然會遇到的迷思,當中涉及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國民教育、德育等不同體系的分工和互動,不能輕易以標準答案一錘定音。& L3 q% _- r6 K! ^  h,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K' {- t/ L1 R7 r1 D7 Y; L3 r
本書由研究香港教育政策多年的梁恩榮博士和阮衛華博士合著,正是以梳理上述迷思為出發點,系統地帶領讀者從香港公民教育的歷史談起,不但分析了公民、國民及道德教育對香港的影響,亦把國民教育置於政治及全球視野之下作深入考察,對相關教育改革進行了一次抽絲剝繭、瞻前顧後的縱論。梁恩榮博士與阮衛華博士不但是相關議題的權威,也是身體力行的教育工作者,理論與實踐兼備,是對大眾闡釋這議題的最理想人選。本書不但適合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更值得香港和內地政府官員認真參考。
# _! M- L# B1 Z( }/ N) N" \

4 k! L+ P' N! G8 D9 E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w! f4 v: s3 ]  [' ]: u7 o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梁恩榮  阮衛華:《公民教育,香港再造!迎向新世代公民社會》( E7 D6 q) |' m- x: i& m* [
前言(節錄)5.39.217.765 M3 U. S3 g- G8 [/ ^- j

) T9 h6 `- i8 w4 j! `) ]: w! `3 R

, C$ G/ ^9 u- C: u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檢視當代公民教育的世界趨勢時……其中三個是與香港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民主教育、人權教育和國民教育。
; M+ j3 i0 D7 n( U1 Z. D# c

. U1 m. g- L$ \tvb now,tvbnow,bttvb這本是一本以政治為導向的公民教育專著。雖然這取向與香港學校公民教育的主流取向相違,但我們卻認定公民教育的核心是政治教育,因為「公民」的定義是「政治羣體的成員」。根據現今公民教育理論,一個公民可以同時屬於不同「政治羣體」,擁有不同身分;若以地域來理解「政治羣體」,這觀念包括本地、國家、洲際和世界等不同層次的羣體。故此,公民的概念,涵蓋了本地公民、國家公民、洲際公民和世界公民等多重身分。換句話說,於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世界而言,「公民」就必須是「多元公民」(multiple citizenship)。根據這個理解,公民教育就是培育政治羣體成員的教育,與政治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5.39.217.76! {. T! H9 C'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s: G' R. R1 \6 a, @3 R
非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實在是有嚴重缺失的公民教育。當然,支持公民教育非政治化和惟道德化的論述,有其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理據,而本書個別章節也會詳述這些論點。但整體而言,我們認為隨著香港的民主化發展,非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實不能回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亦不能負起塑造民主文化的重任。無論個人的判斷如何,不少香港「八十後」和「九十後」青年,已投入了各類型的政治參與活動,諸如六四晚會、遊行、公民抗命,這是不爭的事實。非政治化和惟道德化的公民教育,實在與時代脫節,不利香港發展。, u2 e; L6 l9 v3 x3 I

2 ~8 M, o: g2 {$ r/ ?+ x$ k# z, Dtvb now,tvbnow,bttvb於本書中,我們從過往多年來於各學術期刊發表的文章中,挑選一批內容與政治教育相關的文章,加以改寫和翻譯,結合成書,深盼與各關心香港政治和公民教育發展的有心人相互切磋。而編輯本書時,我們認為香港公民教育的發展,實需要回應公民教育的世界趨勢和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檢視當代公民教育的世界趨勢時,我們亦留意到不少重要議題正在冒起,其中三個與香港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的議題是:民主教育、人權教育和國民教育。
# r6 T% R- ~& ?# I4 A: C* r5.39.217.76
公仔箱論壇4 R& y( B  i8 P' K2 M. l
「民主教育」對香港的發展極為重要,因為雖然香港的民主發展一波三折,前路仍充滿困難;能否順利在2017年及2020年以全民普選形式選出特首及全體立法會議員,亦是未知之數。為了確保民主政制能成功發展,我們需要培育與民主政制相配合的民主政治文化,更需要以民主政治文化來推動民主政制的進一步發展。故此,我們選擇了四篇文章,都是與教授民主政治、培育民主政治文化相關的,組成本書第二部(「是政治教育而不是政治灌輸」)。
5 ~3 _( J5 G% Z! M# B%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 S/ Y4 j# J0 F9 v) u7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Z7 I) j) t; ]第二個重要的國際議題是「人權教育」,這也是與香港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
1997年之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共簽署了十四條國際人權。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後,更加入了《殘疾人士權利公約》。雖然香港的人權記錄較大多數亞洲國家為佳,人權和法治亦為香港的重要核心價值,但普遍而言,港人重視人權的文化和對人權的知識仍是薄弱的。近期筆者與香港教育學院同事一起進行的研究指出,香港教授高中「通識科」的老師們的人權和法治意識較為薄弱,實不利於培育重視人權的文化。造成這些不足的成因有很多,但政府長期以來不重視人權教育則是其關鍵所在。為了加強港人的人權意識,以及確保相關的法律能夠落實,香港實在需要加強人權教育。故此,我們選擇了兩篇人權教育的文章以組成本書的第四部(「講人權但不講行動?」)。
公仔箱論壇; z4 j% t8 }6 Z- S. m

) r+ y2 p' T" z$ |* e4 a!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b5 k  |: |; N/ X: w4 t! V* {8 D* Q
第三個在國際上冒起、而又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議題,就是現時受到廣泛關注和引起激辯的「國民教育」。這議程對新成立、需要團結鞏固的國家,以及全球化下的發達國家,都同樣重要。香港已回歸中國超過十年,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是重要的;然而,與此同時,隨著世界各地,特別是南亞裔人士來港定居,香港社會變得更多元化,故此,香港的國民教育既要處理國民身分認同,亦要為容納不同文化社羣提供空間。此外,國民教育更要回應兩個重要議題:「國民教育的非政治化」,以及「培育擁有甚麼質素的愛國者?」我們選擇了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和一個附錄組成本書第三部(「國民身分大作戰」)以回應上述議題。我們認為本書第三部建議的國民教育,比教育局剛提出的諮詢文件《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所提的,更合理和切合香港的需要。

9 m% R. ]- r5 N1 ?% z5.39.217.76
5.39.217.76" y# I. H5 k3 d8 l: ?7 ~, e
本書最後一部,即第五部「公民實踐:由服務、充權到社會公義」,當中的兩篇文章,希望表明「只有講述、討論、研究而沒有實踐、行動的公民教育是死的」;因為,若只有頭腦知識、思考方法,但沒有心、沒有行動,是不會帶來改變,不會使學生充權,也不會增進社會公義的。第十六章「由慈惠到社會公義」和第十七章「公民參與和學生充權」,分別從兩個個案研究,探討如何從服務學習和校政民主化的實踐和參與中,使學生體驗充權並向社會公義邁進。文章指出,只有認定學生是「此時此地的公民」,公民教育才能體現在學生的生活中。tvb now,tvbnow,bttvb" b  U3 V+ T# U. a

1 I8 ?) J, C* T- X2 ^+ n本書的出版,希望能引起更多關心香港政治和公民教育發展的「有心人」的關注、討論、研究及回應;而就相關的實踐和方案,若本書能給大家提供有用的參考資料,筆者們亦當感到萬分欣喜了。tvb now,tvbnow,bttvb* T5 Z9 a" x  S4 i) q/ u
' Y* q, {8 \; k- A$ m( U
% ~* V8 u4 V$ J! r2 w7 d
編按:梁恩榮博士與阮衛華博士合著的《公民教育,香港再造!──迎向新世代公民社會》由「印象文字」與「香港基督徒學會」於十一月聯合出版。
( L/ Q  n$ ^* E4 ^, F5.39.217.76

! a( k9 r5 C' O+ P2 X5 R5.39.217.76余若薇、張炳良、關信基、甘國臻、張超雄、張銳輝、沈旭暉、龔立人聯合推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X7 {4 k
- n) ?/ ?- u+ g
梁恩榮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副教授, 管治及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
  O1 y; f8 K0 i阮衛華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