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三無世代 看不到希望 邵軒磊

三無世代 看不到希望  邵軒磊
# A5 C  f( y) O" n1 b' I: f# b  `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1 J6 M" b5 y$ h! c* e$ c
& F. n8 V( ?# l; k3 l' O# n
在日本社會史中有一個名詞叫「三無主義」,指的是「無氣力、無感動、無關心」,延伸出來指一個世代的文化現象,研究者稱其為「冷漠世代」。這種世代主要是一九五○年代末期出生,在成長期遇上幾次日本戰後景氣復興,生活水準大致是向上增長的,感到滿足;但年齡來不及參與戰後勃興的社會運動,其批判性比較少。這些人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時,剛好遇上尼克森震撼與石油危機,因此在就業上稍稍緊迫。兩相對比之下,這個世代對公眾議題感到挫折感,多數不關心,常把「政治就隨便啦」掛在嘴邊,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
* ~0 v! y$ H. _5 |% k3 y# D) ^! [5.39.217.76

0 c7 j2 ]" w$ L/ p% @9 I2 F5.39.217.76台灣現在的青年世代,不也是這樣嗎?在一九七○年代後半以後出生的人們,在生長歲月多半遇上好景氣,但一進入社會,就發現在學時候的期望,並不容易,幾乎幻滅。較諸日本的三無世代,台灣年輕人的情形更為嚴酷。「三無世代」現象在台灣,指的是「無成就、無信念、無希望」。公仔箱論壇8 P+ F9 ~, ?, c8 {7 F# \/ y
# }4 B& e  o$ G4 _5 {
除了國際經濟景氣的理由之外,台灣面臨到傳產轉型以及新產業發展不順兩種失敗,青年就職狀況更為嚴峻,因此多數青年感到「無成就」。在政治上,威權轉型之後,鼓勵意識型態多元,卻不鼓勵思潮間之思考與辯論;極端反對任何一種思想壓迫的話,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無信念」。第三,國家定位不明確,整體國策規劃極度想仿效先進國,發展方向不知何在,國家無希望,青年當然更「無希望」。這三個現象,是互相造成之結果,也是互相循環的生成。
* T  T! Y: B0 z0 I$ U+ o8 O# I7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c( O& G; y; t- ?& ]' K! L# Y  E公仔箱論壇最後,我們常看到,台灣青年在初期,始終是有夢想,有活力,多數想改變未來,但被「無理念的政治運動」很快耗損了這些熱情,製造出更多的三無世代。
& H1 s8 G' H" U; @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M7 L+ h# A+ U; |% w! t; f9 D
因此,台灣的三無世代,較諸日本有更極端的個人主義傾向;短短數年,「宅文化」在台灣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甚至成為美稱,多數青年在認同上必須要把自己歸屬於某阿宅。也可以猜想,在日本近期出現的繭居族、尼特族、寄生族等文化,也會急速被台灣的三無世代吸收,現實上也正在發生。' E( y: |' M2 `
5.39.217.762 u/ [) E4 |0 b
辛亥革命時,孫文看到了當時中國,在國權上受列強帝國主義瓜分,在民間中產階級興起,而且農工階級民不聊生,於是創造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說,在一百年後的現在台灣,三民主義已經達成相當之成果,這個觀點也受到近代史研究者肯定。然而,清末民初時候,青年是最最創新的階層,也最受整個社會期待,「新青年」雜誌每一個字都是這個意思。5.39.217.76: w! N4 u2 H% Y! l( b4 d+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R: W  c; F3 G
筆者想要問,為什麼到辛亥革命一百年後的現在,我們的青年是「三無世代」?會不會有下一個有志之士,帶領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呢?
6 h+ P( D7 ?# d+ p公仔箱論壇
. w6 B& i. G8 P* ~- Q4 K% Z8 q1 N. q
$ Q$ V1 Y  I& Y
9 F( t& A2 l8 V+ p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