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免費報混戰釀環境災難 馮智翔

免費報混戰釀環境災難 馮智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k' X4 c* V7 `7 v
tvb now,tvbnow,bttvb5 n0 b' ]3 ?4 `
香港免費報派發量超過三百萬份,但瘋狂印刷絕非決勝之道,甚至可能是致命死穴。5 ]- U* Y. k( `  E3 e1 [
tvb now,tvbnow,bttvb# w/ c* h% \" l3 P/ f
香港乃彈丸之地,最近卻掀起一場免費報章鋪天蓋地的大戰。市場由原來的三份中文免費報章,在短短兩個月內,增至五份,而總派發量竟超過三百萬份(另有一份是英文報),以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口計算,此數量不可謂不驚人,隨即惹起環保組織炮轟,指大量濫派免費報章,便要砍伐大量樹木,足以造成生態災難。
* A8 n  k  h1 g2 |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6 U# Z/ U# w! A( B' d. k
香港「環保觸覺」日前完成了一項有關的調查,結果顯示,五份中文免費報章每份平均重量是一百三十三克,即合共每日平均用紙量接近四百四十噸,而免費報章一週出版五天,用紙量便高達二千一百八十七噸。以一噸紙需十七棵樹計算,一個星期便需砍伐三萬七千棵樹,等同面積達六十二公頃,是三個半維多利亞公園面積的樹林,故只要派發一年,便砍伐一百七十七萬六千棵樹,把整個森林的樹木都吃掉了。
8 g' _8 E8 _' Z. t% D

3 s( \9 M+ C2 B# d0 Q+ D5.39.217.76以上的數字不得不令人反思,免費報章在給予讀者享受免費資訊的同時,如何能擔負起社會的環保責任,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但說易行難,皆因當中的矛盾之處是免費報章如不大量派發,廣泛接觸讀者,便難以獲取廣告,又怎能生存?如要環保,減少派發,即等如自殺!要兩者互不牴觸地實現,相信以目前的競爭處境,甚難做到。話雖如此,所謂世事無絕對,在五份免費報章中,就有一份發揮了巧妙的環保管理。
7 z3 C5 I3 ?$ j7 O公仔箱論壇
. I2 N( ^7 \$ W
現時,港鐵站內派發的那一份免費報章,是唯一一份實行回收循環再派環保管理措施的報章,看完該報的讀者將報紙重投入港鐵站內的回收箱,再讓有需要的讀者拿取,這既能接觸更多讀者,加強閱讀率,又不用浪費更多紙張。而該報實行回收再派的環保管理可以說是「派數份、變十份」,即是在不用加印之下,讀者群便增長了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
, y- }/ F2 [& W: e3 V* ~* u% _5.39.217.76
" q1 F! _# [) M2 H$ u' r, l. Z8 `
不過,要做到以上的回收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制,其他不許在鐵路站內派發的免費報章要在街上設置固定的回收箱,可能牽涉很多部門的關卡,有一定的難度,就算真的能夠把回收箱放在巴士站內,也會受到路面空間狹窄的限制,以及天氣的影響,一旦下大雨或颳起風來,回收報紙的損毀率便會很高,有等於無。所以,唯一方法是瘋狂加印,以量對陣,結果造成嚴重的紙張浪費。
0 _5 `3 X: x( d. L: k2 l# N1 d5.39.217.76
tvb now,tvbnow,bttvb" w/ Y; U7 i- {/ E; r* ]( V
其實,市場能否消化這麼多免費報章,確成疑問。故在這一場血戰中,除了樹木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外,五份中文免費報章當中也必有壯烈犧牲者。雖然,誰能生存下來,暫時難以定奪,但可以估計,免費報章單靠瘋狂的印量,絕非決勝之道,甚至可能是敗陣的致命死穴。5.39.217.761 I: a2 u5 ^, H+ b7 E1 i
$ ]# G, X2 t3 u
要知道印量越大,成本越高,而單靠廣告收入的免費報章,生存之道全依賴市道經濟之好壞,故遇上經濟衰退市道不景氣之時,廣告量大跌,派報紙便等於派銀紙,不能維持營運。所以,能夠做到「印少派多,循環流量」,方是優生策略。況且,在可見的將來,全球經濟會進入惡性通脹及衰退的劣勢,如不能在這等方面進行環保管理,相信很快便會在不景氣的巨浪中被淹沒。
' T4 N3 U+ R) `" J7 a/ {) z9 \

: X; a' w& l5 }9 _+ f: o9 L免費報章亦應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尤其要關切因惡性競爭而導致破壞生態的行徑。若各報只盲目追求擴大印量,物極必反,終難免兩敗俱傷,對香港整體報業來說,便會是一場悲劇。
6 _& k+ z/ H  Q6 V  _/ J公仔箱論壇

$ `4 g# M8 u: L, h* L" n4 g1 B. ?: Dtvb now,tvbnow,bttvb若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看,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估計派發免費報章「以量取勝」這一招數是階段性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過渡期。反而,準確的派發渠道以及免費報章的載體革新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智能手機看報已成為很多讀者的習慣,加上輕便的平板電腦,日新又日新,再有電子紙的研發,種種跡象都在告訴我們,免費報章的派發量可能在不久將來,會變得毫無意義!反之,把免費報章與上述等新載體完全融合,包括平台設計、軟件配搭、多媒體播放、下載速度等等,使之無孔不入,打破派發空間的限制,方是上策。
! b; G4 N# `9 f& Q" V"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q! ~$ f2 q; D; d當然,免費報章「無紙化」不會很快完全實現。更大的可能是電子版與印刷版並存一段時間,而隨著電子報的載體逐漸強化,印刷版的免費報章派發量便會相對下降。因為願意拿著報紙看的最後一代人乃部分「六十後」,他們畢竟也正在「變節」,其餘「七十後」的都會用電子載體進行閱讀,故當我們看到這等變化的時候,更應明白目前這個階段只是一個過渡期,可能不用十年,人人拿電子紙、平板電腦或更普遍地使用先進的智能手機看免費報章,閱讀印刷版的人數將會大幅度萎縮。既然如此,又何必要為一個沒有未來的印量瘋狂砍伐!倒不如早一點推動電子化,以及強化回收,並加強準確派發渠道,以減低不必要的印量,一同為保護環境盡一點力,豈不更明智嗎?( k8 `$ y- K3 K( O. g+ P" c1 ^' {. K
公仔箱論壇: \: t' M+ o6 B$ |# s: c

* D8 z6 x5 S4 H& b7 Y5.39.217.763 w/ t! u5 t! F
馮智翔,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著有《香港人質素衰敗》、《再唱香港人》、《八個問題》、《命運曲奇》、《逆境.超越》等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