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潮爆中國﹕那些撞擊大壩的中華鱘 李照興

潮爆中國﹕那些撞擊大壩的中華鱘  李照興3 Z+ {+ @2 B4 j0 H4 a, s

, }/ ^  R: k9 H* ?3 G3 ]1 u1 d* c公仔箱論壇

2 @0 g& _2 }& p( m, w/ L大家都在談論《海洋》(Oceans),外國紀錄片甚少有機會在國內院線放映。八月中上畫,是有口碑沒票房,可是套用那句「愈映愈旺」,讚譽相傳後勁發力,到九月初竟能去到一千五百萬票房,還說片商與院商談好,檔期會一直放到十月。紀錄片市場是什麼概念呢?去年統計,全年中國能上院線的紀錄片十三部,最高票房一部是《復興之路》,收二百萬,還是政治宣傳片。如何說來,《海洋》在票房、話題和感染力而言,都勝出一般紀錄片。放映一半還是寰宇搜奇式的觀光片模樣,不料下半部就血腥染紅了深藍海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y  q. U2 m5 N, h
公仔箱論壇7 Z6 z5 m% o$ x! A$ h
一滴淚改變不了未來
- L" N+ E5 b( y: b, b, P; u2 q/ L( P
tvb now,tvbnow,bttvb9 U; \( o4 {7 b6 f8 N
人類大規模獵殺海洋生物,最嚇人是一條又一條鯊魚被切去魚翅與尾巴,帶上流覑血的傷口,像一支支白柱一樣,直插水底,奄奄一息。中國觀眾對這種喋殺動物的場面感到震撼,但民間意識上對動物權的保護還停留在概念初階。要有效保護瀕臨危機動物(其實也包括人類本身),需要民間普及先進觀念,也需要部門與制度的強化,缺一不可。否則,保護動物,珍惜地球這些觀念,就只有化為空談,或是看完片之後的一滴眼淚,改變不了現實和動物的未來。5.39.217.76* z: D3 e, X0 L6 g9 w1 x  w0 E( @
5.39.217.76+ `+ B7 {9 n7 N3 m$ O+ ~1 X
浙江小鎮 鯊魚「解體」集散地5.39.217.76" x+ E8 M) R) n3 t# s& M8 ~' p
tvb now,tvbnow,bttvb$ q  g  m! Q9 Z. T
中國人其實更熟悉那些光棍鯊魚的歸宿——正確地說,是牠們那些價值高昂的身體各部的最終去處。在浙江樂清的蒲岐鎮,是如今已出了名的鯊魚鎮。因為媒體的曝光,現在這裏的鯊魚處理業者都相當敏感。而特別是經過七月份一張遍地鯊魚頭的照片廣為流傳後,蒲岐鎮就更得惡名。那裏的工人及鯊者都有點委屈,在於他們強調自己也不過是來貨加工者,真正到大海捕鯊的不是他們。他們只負責把從各港口得來的鯊魚身體分解,該做魚翅的做魚翅,該變魚蛋的做魚蛋。民間的智慧都是﹕有需求就有幹活,這門道,你不幹,大把人幹。而且這個有名的生產基地,都起碼過六十年歷史,也成了地方的經驗大動脈。
5 M" ^+ S2 U9 B2 @
5.39.217.76/ p2 Q+ v; t* n9 v1 s
蒲岐的鯊魚經濟鏈也只是眾多這種爭議性生物產業的一個例子。除了鯊魚,我還看過貓肉狗肉的各種產業圈,到市集的奇珍市場,看到各種怪異的生物,待價而沽。鯊魚這種海洋生物,相比起來,數量還算多(不過據報道,鯊魚工場上的經驗老手說,有大條鯊魚的機會也愈來愈少,早年上萬斤一條的,一年總有幾十條,如今一年只有四條),對牠只有較少的保護意識不足為奇。可是論到國家一級的受保護動物,如對藏羚羊的態度也不覺珍視,倒是十分不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u& O5 ^! c' N5 G( K2 {5 A

! ^% p" C. ~9 F: z9 F公仔箱論壇CHINA DAILY就剛出了一個報道,提到這陣子青藏草原上的藏羚羊大遷徙。每年夏天,藏羚羊就會以個別群組的形式,橫過草原,跑到原居地準備過冬和生育。可是自從青藏鐵路開通後,這條歸家路就顯得有點困難。其實困難自以前的青藏公路開通之後便存在,只是鐵路再一次把問題帶到媒體曝光。起因是橫切斷了草原連貫性的公路和鐵路,讓未見過世面的小羊極為驚慌,一群二十多頭的羊,如果要過一條公路或鐵路,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因為路上有車,又或者好奇的人們下來要拍照。每年,被車撞死的羊,也有十來頭。特別是那些當季剛出生的,不滿周歲,跟覑大隊,其他羊都過了馬路,它仍在對面不敢亂動,甚至跑失。
% \6 |) Q  u# @$ `7 }" q( a+ W5 z
: h* T5 _! ?' q3 d5.39.217.76鐵路貫通大地 卻嚇壞小羚羊. K  J4 S7 G$ g4 W' v5 H/ ?
+ L; N/ J1 B) `; ~$ |- Z$ |% Y
鐵路的設計高高架於草坪之上,羊群最好的結果是找到專門為牠們而設的橋下過道,但那意味覑牠們就要沿線兜一轉去尋找。於是每年都有志願者去幫手,就是在察看到有羊群要過公路時,就出來負責指揮交通,就如交通安全隊一樣,暫不容公路上汽車經過。可是志願者是沒有執法實權的,遇到司機硬闖,也只能嘆奈何。該報道引述了官方統計數字,大意是八十年代由於獵殺沒管制,青藏區的藏羚羊只有約一萬頭,到今天,大約是六萬頭,嘗試證明執法及保育有效(陸川電影《可可西里》正是拍攝這捕獵藏羚羊故事的作品)。不過從近期剛否決了的美國獵人到這裏打獵的申請看來——雖是最後否決了,但光是為何開始時曾批准這申請,意識上就有問題——到志願者的記述,有些司機也全不顧羊群而照開車過去,似乎說明動物保護的思維,遠遠未達至普及共識尺度。( ?3 h# Y$ z* i2 G- Q
tvb now,tvbnow,bttvb: `: x; }. a3 D
要改變,最需要兩方面的合力。民間保育意識的培養,以及法例及制度的配合和監管。實際上,最影響自然環境的原因,是地方發展政策。誰都知道生物鏈的概念,你打斷了一環,不可能沒連帶影響。中國各個地方都說要開發,草原上建一幢樓,河流中蓋一個壩,全部都是影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H& k. U4 b& K8 a( P0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p+ K: V8 l0 x7 R1 q
中華鱘為了歸家而已
  |# t( h6 e! e8 h0 i+ ^5.39.217.76

# Z, x8 Y/ t# E% F( V6 Q3 B有比藏羚羊的「過不了馬路」故事更悲壯的,是長江中華鱘的「歸不了家」傳奇。長江流域其實有不少一二級受保護生物,包括長江豚、白豚、中華鱘等。牠們都體積巨大,水流及其他細小生物的數量,對牠們影響顯著。特別是中華鱘,牠長大後從西往東往下游,但到生產季節,則要回流上游到故鄉產卵。三峽大壩工程不僅改變了水位、水流等整個水質生態,最大問題是阻擋了牠們力爭回上游的歸家路。據統計,回游到葛州壩下水域產卵的鱘,由一九八三年的每年三千多條,減至四年前約五百條。
1 i, T0 @6 L- S" b

2 e) ]) M" I' s; R連人都不懂得愛 何動物?
- B% U1 B6 d+ Wtvb now,tvbnow,bttvb
& E" B6 ]$ x% _# W, V  k5 H  M
沿河的漁家說,近年反而多了在水中找到死去的鱘。坊間甚至有這傳說﹕通常發現這些浮沉於江河中大魚的前一個晚上,都聽到用身體撞擊堤壩,一心一意返鄉的魚兒那悲憤的衝擊聲與叫聲,更可能是哭聲。牠們的名字,牠們那不顧一切以至悲壯的結局,無疑是這時代的另一首告別曲。人與鱘一樣,被拆迫出來了,又不能回去。身軀順覑大潮飛快的走,卻未等得及靈魂。想回去找,卻發現故園風雪後,人面全非。人若連他自己的同類都沒能愛心對待,我們當然難期望他會對動物珍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