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要國家化兩岸出現落差 筆鋒
5 i( d( w$ M# u) D
% y( V6 H) l& s4 F$ a( ~' F: q: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S$ j& b# I$ Y, l$ }台灣前空軍上將訪問大陸時的「中國軍」言論,引發爭議,也意外地引起兩岸軍隊國家化的比較與反思。
- o: z7 C3 o3 [$ y; k+ otvb now,tvbnow,bttvb5 K) z G; m2 t. I C, Y3 f ]
台灣前空軍上將夏瀛洲在中國參訪時,被台灣媒體報導曾表示「國軍共軍都不要分了,都是中國軍」,儘管後來他否認,但仍引發台灣輿論撻伐,總統馬英九更公開說老將言行令他「心痛」,並為此召集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退輔會主委曾金陵及國防部長高華柱召開高層會議,討論對退役將領赴大陸訪問做出約束,以免成了對岸統戰工具。
/ [8 D, `. R: B3 H3 a' p6 Q
! d6 _9 W" K. Q) c$ T4 R5.39.217.76這一說法放在兩岸軍隊身上,在屬性上確有天壤之別﹕台灣軍隊,以「國軍」稱之,名實相副,它代表著軍隊國家化的意義,這段歷程在台灣整整走了四分之一世紀,才正式由「國民黨的軍隊」的「國軍」內涵,走向「國家化軍隊」的「國軍」性質,在兩蔣時代,黨政軍特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也就是台灣當時軍隊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其中主義指的就是國民黨的主義,領袖就是兩蔣甚至國民黨的領導者,而這兩項都在「國家」前面。5.39.217.76+ n @& F: J/ m3 f
( f1 h3 G" J. S: m公仔箱論壇台灣過去在軍隊內設置非常嚴密的政戰系統,管的就是軍隊思想,保持軍隊效忠對象的「純正」與思想統一,也就是說服從黨與領袖的指導,正如同現階段的解放軍般,完全封閉的意識形態,以黨及領袖的意志為依歸,並成為政權鞏固最堅強的基石。5.39.217.76( T% T, Z1 B' V# [" ]
+ [( N9 }- i3 y8 X: R- R, L公仔箱論壇然而,蔣經國過世後,強人不再,加上國民黨內出現路線之爭,郝柏村為首的國民黨舊勢力挾著軍方與國民黨的保守派勢力,和李登輝所主導的台灣化勢力互爭長短,雙方以權力妥協作為第一階段鬥爭結局,郝柏村交出軍權擔任行政院長,李登輝則連任總統,也因為郝柏村用軍權換行政權,才讓李登輝有機會釜底抽薪進行軍中將領大輪調及改革,意外開啟了台灣軍隊國家化的大門,整個過程直到零零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才最終完成。
0 Q2 `: w+ h1 D' K5 S$ b5.39.217.76
( b! E7 L. I$ m8 M, D( ~7 h3 @! t) b相對於國軍的改革,解放軍或共軍迄今為止很難稱為「中國軍」,畢竟大陸軍隊仍是屬於一黨的黨軍,「黨指揮槍」還是大陸軍方的主調,而不是效忠國家、憲法或人民的軍隊,所以只要出現社會動盪不安、群眾事件,軍隊都成為對內壓制的主要工具,從「六四」天安門,到今天廣東新塘爆發的群眾事件,莫不如此。對比於民主開放的現代國家,軍隊角色很少像中國一般,用來對付自己的群眾。1 |: p/ |- M( Z5 z
tvb now,tvbnow,bttvb M" m/ _4 A; l( j. H9 g) \
如從軍隊屬性而言,共軍其實很難稱是「中國軍」,就這點而論,夏瀛洲將軍的提法明顯錯誤,至少「共軍」離「中國軍」的概念還有段很遠的路要走,甚至比台灣軍隊國家化更艱辛和不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