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5-9 05:50 AM 編輯
; h' `) K' v. Ptvb now,tvbnow,bttvb; l6 S2 ?" M9 p( ]+ ~( @, n
虎入狼林?——再思香港文化的策略定位 朗 天
% d4 d# z m! k4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p, [2 Q- d: t( j& y*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5 `5 R& j9 b" t8 C' `
電影《關雲長》把關公描述成懷覑羊心腸身處狼群的虎將,假如觀眾讀出「狼的天下」正是當代中國的隱喻,而甄子丹(挾覑剛由他透過兩集《葉問》完成的新特區男人形象)則是港人代表,那麼,港人若不想跌進片中關公的悲劇處境(迷失、被害),他/她是否該學習做狼,轉玩狼的遊戲?這是我上周在這裏提出的問題。* p- g) J4 X- ^+ ?
5 n* Z* ^: P% m'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上周末應經濟動力之邀,主持題為「志明與春嬌打擂台」的座談會,跟《打擂台》導演之一的郭子健和《志明與春嬌》編劇之一的麥曦茵,從港產電影角度探討中港融合。經濟動力由前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創立,要歸邊的話屬建制派,座談會原本的構想也只是趁郭、麥兩人剛摘下香港電影金像獎,要他們和與會者分享一下年輕人的奮鬥之路。然而,牽涉的兩部電影都帶有強烈的「本土」氣息,加上郭子健克日便要北上協助周星馳重拍《西遊記》,「本土」電影的出路、中港電影的關係等等,很難避免不在座談會中觸及。
2 b$ g6 V$ \8 O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7 D8 `2 w" f3 E" V
新懷舊主義作品湧現. _3 P7 J% \$ c; B6 ?, m3 H1 Q3 n
2010年忽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一批懷舊電影,「老香港」的元素成為製作和鑑賞的亮點。製作人有的是本地資深影人(如《歲月神偷》、《李小龍》),但也不乏年輕編導(《東風破》、《打擂台》、《為你鍾情》),更有的是老中青的合作成果(《72家租客》;《東風破》和《打擂台》以台前幕後計,也可說是成功的跨代合作)。這批我稱之為「新懷舊主義」的作品,特色便是不止重構「美好的過去」,懷緬一番,而是寓創作於重構,變相展望出理想中的「香港」(即使它從不存在,卻有望於未來實現)。它並不如某些論者所言,只是製作人風格的表現,個人的投射,而是跟當下社會意識息息相關,也跟近年鬧哄哄的文化保育運動有覑相同方向。tvb now,tvbnow,bttvb7 \- S1 ^/ `( K. M' Q
8 G& c/ U) U$ Xtvb now,tvbnow,bttvb「新懷舊主義電影」重現的懷舊影像,化身符號的召喚,映照當下社會實的不義、難耐,化為「回到那裏挺不錯」的情緒情懷,而電影世界的魔幻性質,正是你要回便可回,但這「回」必又是影像的當下呈現,因而讓人立即體會箇中虛實的變化,產生轉化現實的可能力量。這在《打擂台》和《72家租客》這些較勵志的文本中,尤其容易感受。郭子健在座談會和會前的訪問中便提到,他覺得每個人都會懷念過去,他認識一個7歲的小朋友便曾感慨地跟他說,3歲的歲月多麼美好!但他更關心突破當下,所以他不打算拍什麼《打擂台》續集,他毫不抗拒北上拍合拍片,並相對樂觀相信即使發生了艾未未如此打壓創作自由的「大事件」,今天諸多限制的內地製作環境,說不定有一天會改變;他一如香港前代電影人,相信一有機會便要盡做,不能想得太多,計較太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4 F5 \; W/ ^, h3 R! a- c
8 s# W! P% j' H, a
2010年那一批本土味濃電影出現後,立刻引發「支持本土」的觀眾聲音,重提立足香港,抗拒合拍,保持港產片特色的可能。不消說郭子健、麥曦茵(本身執導拍出《烈日當空》和《前度》,都是內地和台灣拍不出的港式年輕人電影)等,連《3D肉蒲團》,也被網民「寄以厚望」,認為可以開出「不低頭」,反而能賺內地人錢(不少「內地同胞」組團來港自由行看戲)的新製作模式。不過,不單郭子健沒有「留港建設」的「抗爭」心意,麥曦茵以至我認識的大部分本地年輕電影人,想的都不是所謂「護城」(相對於回歸後港人自感日漸被邊緣化的「圍城」意識)之舉。引用麥曦茵在座談會上的說法,他們自覺意識到香港人的身分危機,攝製了能引起共鳴的「本土」電影,卻沒有「反攻」或以港式文化影響內地(類近九七前後一度流行的「北進想像」)的野心。「不要想去影響、領導別人,他們不需要你去領導。」麥曦茵說。只能盡其在我,做好自己,努力走出一條路來。tvb now,tvbnow,bttvb" `, C* V2 u& ]5 |# b" m
. s! X: M. e# {& e! O
強調本土勿過分排他
3 Y. y% o/ y& M# ]. l/ s" |大抵,郭、麥兩人都會同意陳冠中的說法,香港文化的最大特色,便是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一套文化。郭子健便認為,香港從來沒有自己的文化,只有較獨特的次文化。正因為沒有自己,才有了以往一度成為地區強勢的,可被歸為「半唐番」、「雜種」之類的東西。這種說法放到「本土論述」去,相應的便是「開放的本土性」、「本土中的他性」,以至「他性的本土」等種種概念。也是我們今天常常強調重新建立香港身分,或者進一步樹立香港主體時,不得不常謹記於心的,以防強調本土的同時,陷入過分排他的泥淖。
% I5 c1 _# y7 T* g3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m ]+ Q! G; W5 A' g
座談會期間,我望向發言滔滔不絕的郭子健時,忽然覺得好像看覑一頭快要進入狼林覓食的小虎。不願做狼、不希望再迷失的港人怎麼辦呢?做回老虎自己吧!但自己又是怎麼樣的一個自己呢?怎樣才算是老虎呢?座談會上不乏經常出入中港兩地的專業人士,他們不約而同覺得不少內地人都是喝香港流行文化奶水成長,對八九○年代的「香港」保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也許正因為有這種感情與記憶,他們對當下經常向中國伸手求援,特首說不好普通話便會向北大師生道歉的「香港」難免有點看不過眼(如果還不算看不起的話)。他們愈尊重以前的港人,便愈輕視現在的港人。既然有人把「香港」固置了,重新確立香港文化主體的策略便未必要以某種僵硬的「特質」、「精神」或「香港性」,去跟對方對覑幹。「新懷舊主義」電影如有較積極的啟示,正是不在挖出歷史墳墓裏的古董宣示一番,而在借重構以憧憬理想與未來,不斷迎接新可能。帶覑自信駕乘「開放本土」之車繼續打拼的新香港人,在「狼的天下」有望虎步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