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朋友卡扎菲 許知遠5.39.217.76& _% M& O- i' @0 M0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b/ g! I+ k/ w) x% U* x6 I7 r
) E9 ]' s5 S$ k: W6 F9 s/ mtvb now,tvbnow,bttvb卡扎菲為「中國模式」做了總結陳詞,經濟發展令中國對於所有的罪惡視而不見。
2 C( W8 ^8 e( ~/ M& X6 K3 J5.39.217.765.39.217.76* W/ N+ e7 B ]
中國意外的出現在中東的舞台上。在最近、或許也是最後一次電視講話上,卡扎菲聲稱要不惜代價的捍衛自己的權利。他的聲調高亢、急促,表情猙獰,像是一頭被困野獸的最後嚎叫。在七十五分鐘、完全沒有邏輯的講話裏,他聲稱要至死捍衛政權,直至「最後一滴血」。公仔箱論壇$ b8 g; o P( L( V1 M
8 Y5 X5 Y$ L8 f
他 還提到了中國,他把此刻的利比亞比作一九八九年的北京。在他的邏輯中,正是天安門的鎮壓給中國帶來了穩定與繁榮,「中國統一完整,比在天安門示威的人重要」。不知中國的領導人是該喜悅還是悲傷。他們一直希望他們領導的中國不僅通過貿易與金錢,還通過價值觀影響世界。種類繁多的「中國模式」理論曾應運而 生,如今,一位現代暴君為此做了總結陳詞。
8 g+ Q) F4 E h o& l5 n" Y, m公仔箱論壇
9 Q5 Q# {' L) _. R1 E9 i公仔箱論壇多年以來,卡扎菲一直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對抗西方的同盟,是「第三世界」概念的倡導 者。中國也給予卡扎菲支持與靈感,他的「綠皮書」像是對毛澤東的「紅寶書」的拙劣模仿,他們也都篤信,唯有權力,才是人生奮鬥的目標。只不過,他比這位年長的中國導師更富男子氣概,他住在帳篷裏,被那些身材魁梧的女保鏢們圍繞,能夠一口氣發表幾個小時的演講。公仔箱論壇1 G/ g. Z2 L& d& y; s& j
; p \3 f$ u2 @( `0 T1 @" _3 ?時代的改變沖淡了意識形態上的聯結與吸引,但利益上的合作則作了新的填充。利比亞的石油,是一個迅速崛起中國的助燃劑。中國公司還有大量的工人們蜂擁到這個北非國家,開採石油,修建公路、鐵路,把中國的商品銷售到此地。
: Y7 A7 _2 U8 }3 k. G: Q6 R
7 m+ \, ~3 ]3 z/ E7 ^, u5.39.217.76金錢也催化了腐朽之物,僵死的思想也因此獲得生機。二零零七年春天,武漢大學的阿拉伯語系還與利比亞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舉辦了「卡扎菲學術研究」。二零零四年,一位前任駐利比亞大使在回憶文章中,頌揚卡扎菲是一個有豐富的思想和想像力的狂熱的革命理想主義者、一個不甘寂寞的「傳奇式英雄人物」,甚至還感慨他 的純潔的伊斯蘭信仰——他關閉舞廳與妓院,忌殺生。tvb now,tvbnow,bttvb# b: R" H3 J8 o: a
5.39.217.769 p' q9 c+ A$ p! h6 E' C
很有可能,在卡扎菲眼中,人算不上值得尊敬的生物。他可以拒絕吃蝦與魚,卻不忌諱殺死個人。二十三年前,他製造的洛克比空難是針對美國人。現在,他把槍口對準了自己國家的人民,說他們是應該被清洗的「鼠輩」。tvb now,tvbnow,bttvb6 z6 O0 Q7 P" ^$ {, R- _( |, I( Z# B' d
n; Q8 e- H& l# X. |
中國大使與武漢大學的教授們默認了他的價值觀。這也多少表明崛起中國的特質,不管變得多麼強大,它在道義上始終保持著驚人的麻木。從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這種麻木浸透了整個中國社會。公仔箱論壇9 W2 P% x' h" J+ [* d- o
$ w% ~7 j# w3 J, L+ Z8 {: {
又 何止利比亞的卡扎菲,柬埔寨波爾·布特、朝鮮金正日、緬甸的軍政權、津巴布韋的穆加貝,我們有一連串罪惡累累的「老朋友」。意識形態、戰略需要、經濟合作,它們可以令中國對於所有的罪惡視而不見。你可以說,「國家利益」總是超越道德原則,以道義自居的美國也曾支持過一個又一個獨裁政權。但美國國內的批評 之聲從未中斷。而在中國,這種道德反省幾乎從未發生過。紅色高棉的屠殺、朝鮮的大饑荒、蘇丹達爾富爾的人道危機,從未進入中國社會的意識中。它既與中國的媒體控制相關,我們很少知道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許也因為我們自身的苦難已太多,哪裏有更多的空間留給別人的苦難。但這種遲鈍與道德相對主義也影響到我 們自身利益,若你對於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又怎能理解自身的痛苦?( R6 [' G7 Z6 u" U2 t
5.39.217.76/ e- r& g& x5 v% P, X: @& p
瘋狂的獨裁者最終會被打倒、推翻、甚至命喪街頭。三十年來,中國人已經 目睹了好幾位「老朋友」的極端下場。每一個類似場景可能都令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們震顫不已,或許也讓一些中國人長舒一口氣。但一些本質的東西卻從未改變,我們還是對於世界毫無道德判斷。中國的工人們正從利比亞撤出,中國政府派遣軍艦與專機,接送工人們回到中國。他們的照片出現在中國的報紙上、網絡上、電視畫 面上,興高采烈,帶著離開災難、回到家鄉的喜悅。中國的宣傳部門似乎再一次嫻熟的把危機轉化成勝利——你看,政府是多麼關心普通人的命運,強大的祖國為普 通人提供了保護。是啊,倘若不是卡扎菲的提醒,恐怕很多中國人已經忘記了二十二年前那恐怖的北京城。5.39.217.76: ~9 h1 F7 R' G. @) Z& A7 I$ m
. S- M+ }3 y* k! }6 b* t" j) ntvb now,tvbnow,bttvb
) h" P$ |9 `2 T2 X g+ V9 F7 N許知遠,二零零零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他最近的一本書《極權的誘惑》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