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該怎麼行善? 工商時報5.39.217.76, t3 ]" C8 f& `! W
& h8 o5 r; l8 |0 g+ D" {
生長在台灣的四、五年級生,小時候大多寫過類似「反攻大陸,復興中華」的愛國文章,不少人寫著寫著,文末結語總是:「奮起吧,中華兒女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可以在南京過。」說是威權洗腦也好,當時的熱血沸騰卻何其真切,多少小小心靈裡,常懷偉大夢想:「要拯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讓他們可以過好日子!」
! C' r+ w4 w; g: G# |: R5 M5.39.217.762 |3 u1 P. z& f/ Q
然而,在兩岸大開交流之門的今天,上述文字看來又何其年幼無知與充滿歷史諷刺。昔日「水深火熱」的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已正式超日,躍居全球第二,政經實力足與強權美國分庭抗禮。儘管中國人均GDP還不到5千美元,與美國的4.7萬美元相去甚遠,但換個角度想,中國若要追上美國,這巨大的人均差距正意味著數十兆美元的超大商機,遂令全球商人「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e4 S# G- V3 B' G! C
/ ]: g7 W1 Z( R5 o7 Ctvb now,tvbnow,bttvb因此,當南京市長季建業宣布今年要在台北喝春酒,曾經發誓「要在南京過中秋節」的四、五年級生,內心不免五味雜陳;當「中國首善」陳光標高調來台濟貧,看在人均所得逼近兩萬美元的台灣民眾眼裡,更是情何以堪。畢竟,「共匪怎麼可以比我們有錢?而且還反過來要發錢給我們過好日子?」
( E- p, }0 g9 A/ H4 a n8 w5.39.217.76公仔箱論壇! L0 H$ r, P# X K0 y0 I' g) z P8 u$ {
但如果這次來台發錢的不是陳光標,而是近年積極鼓吹「The Giving Pledge」的美國首富比爾蓋茲,國人的反應又會如何?說不定,輿論會像期待國際大明星來台舉辦簽唱會那般熱烈歡迎,然後呼籲台灣富豪應該以蓋茲為師,奉獻財富造福人群。當然,蓋茲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是「文明人」,而且以他的超高知名度,就算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反觀陳光標,台灣輿論根本將其視為大陸「暴發戶」的代表,高調有違「為善不欲人知」的中國古訓,低調則又不免被譏為惺惺作態、懷柔統戰。
& {( i( ?! C# E0 _- P5.39.217.76
b; Q& L S$ u: O8 |0 I. xtvb now,tvbnow,bttvb這就是大陸富豪在台灣行善的困境。他們不了解台灣輿論重視社會觀感與人民感受,因此即使發錢讓利,也必須細膩為之,最好像聖誕老公公那樣,摸黑悄悄製造驚喜。台灣企業要宣揚自身的善行義舉,通常也會透過基金會的名義,即便低調如此,都還可能招來藉機節稅、沽名釣譽的批評。5.39.217.763 V( D7 ^, u1 ^: Z
5.39.217.76! A. b1 v5 C' C4 c& }
他們也不了解,在台灣只有銀行發生擠兌危機時,才會堆起高大錢牆以證明行方財力無虞;他們更不了解,即使是總統發紅包,也會與排長龍的民眾互道恭喜與感謝,絕對不敢要求老百姓對自己鞠躬哈腰。
( L0 i9 p1 l* P$ T! o. l
4 m6 _* p/ t4 B f$ U5 @5.39.217.76在另一方面,陳光標的高調行善,卻也是近年中國在世界各地強勢露臉的一個縮影。去年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金額已超過世界銀行,目的當然是在厚植對第三世界的政經影響力。金融風暴之後,富可敵國的大陸企業與富豪在各先進國家置產、搶資源,令當地人又愛又恨,部分英國媒體甚至將中國人狂買倫敦地產的現象喻為「新鴉片戰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赴美國是訪問,伴手禮是高達600億美元的訂單;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本月初訪歐後,以中國為首的亞洲買歐債資金,便成了歐元危機的救命符。
$ g* s; f! v5 F. q9 Q; o
& d3 }" K7 ]! M/ p& r) w x5.39.217.76換言之,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也都必須面對與適應中國的高調崛起。
( \* c9 h' t7 c" V w* [tvb now,tvbnow,bttvb5 m5 x6 M+ I" z3 D! V2 M9 u9 Z
台灣對陳光標的高調行善欲迎還拒,他也入境隨俗地轉趨低調,同行的妻小還頗具幽默感地別上「低調之旅」的胸章,到故宮等處參訪,這也算是台灣社會帶給「中國首善」的震撼教育。未來中國「錢」進全球,除了撼動西方主導的既有遊戲規則,亦勢必要與各國不同的民情風俗適度妥協。一個暴富國家在邁向文明進步的過程中,自認為比較文明的我們,若不能以過來人的心情寬容看待,又豈能稱得上比較文明?( x3 X" S# A0 S
5.39.217.76/ U9 D: ^: q2 `, e; n" g7 J
台灣對陳光標來台發錢的複雜情緒,其實也反映了國人對富豪的愛恨情結。我們常批評有錢人「為富不仁」,等到「為富而仁」了,又希望富人給錢要有格調,不能直接霸氣如陳光標。因此,台灣富豪行善多為細水長流型,真捐假捐尚且不論,卻也不見有人敢像陳光標一樣,響應蓋茲與巴菲特的「The Giving Pledge」(贈與宣誓),言明身後家財裸捐,更別說有企業家挺身而出,推動台灣版「贈與宣誓」,展現富豪圈縮小貧富差距的淑世魄力。
0 b, w g* k- C% A- [, V/ V, n& wtvb now,tvbnow,bttvb
5 Z8 |4 e" s- d1 d- Ptvb now,tvbnow,bttvb當台灣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稅制改革又緩不濟急,為富而仁的自覺,或許是矯正社會財富失衡的一大關鍵。因此,我們對於以慈善家為志業的高調陳光標,其實不必反感,反而應將他的到訪視為啟動台灣富豪發揮大善的觸媒。或許有人還是會說,行善就該像賣菜阿嬤陳樹菊那樣默默而為,但若非國際媒體高調褒揚陳樹菊義舉,又怎能引發更多尋常百姓的共鳴與效法?更何況,要不要收陳光標的錢,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台灣民眾手中,又何來「食嗟來食」之怒與辱呢?+ [! |8 Z6 J/ \; U1 G4 u3 T) V
公仔箱論壇7 k g5 l8 _$ K4 G( y) i
( T, m; t. K% Q0 f5 Y6 t# d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