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價高漲看大陸「十二五」如何開局 工商時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O \/ J9 \1 H. x3 L
1 t( `. G# ^' d6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陸現行的「十一五規劃」即將於今年年底期滿退場,接續的「十二五規劃」則將於明年初「開局」實行。在這新舊規劃的交替期間,大陸總體經濟出了一個大狀況,就是物價上漲率高升到「破表」的程度,以致大陸中央當局決定收緊金融政策。這樣的形勢,將使「十二五規劃」一開始就面對風浪。對此,大陸政府如何揚長避短及趨吉避凶,維護經濟持續發展之動能,俾為「十二五」這個新登場的五年規劃開一個「好局」,乃是值得高度關注的課題。公仔箱論壇1 M; c) Y' \+ U$ Z1 M; x3 N
5.39.217.76: _" \2 z W, Y4 i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竄升到5.1%的水平,漲幅創下28個月以來的新高,大出海內外各方的意料。在這種情況下,日前緊接著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提出了新的方針,其中最廣受重視的,是明年的金融政策,將從兩年來的「適度寬鬆」轉為「穩健」。這樣的表述,雖字面上很圓融及不帶刺激性,其實它真正的意涵是「要收緊銀根了」。
( t9 D& \) h% G' v- b公仔箱論壇0 F& d! Q, w+ C9 k% v. W. n8 Z
7 P5 V) V, U; `% Q+ N/ \tvb now,tvbnow,bttvb
" O2 I r1 U, c: C1 w( `# D& Y 從金融收緊的角度來衡量,「十二五規劃」在明年開局時,首先要面對的一個挑戰,是「經濟增長與經濟穩定的拔河」,亦即「魚與熊掌」之抉擇。因為,「十二五」的政策規劃,開宗明義是「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既要平穩,又要較快。這在經濟大勢承平時期,是很有可能兼而得之。但現在,大陸經濟碰上了物價高漲的大狀況,萬一到明年,物價仍然壓不住,那就會逼得大陸當局不得不作出抉擇:究竟是穩定物價為先,或是維持增長為重。如選前者,就必須有犧牲經濟增長率的心理準備。反之,若選後者,即強調增長,則對物價上漲壓力只好儘量忍受。無論如何,物價上漲壓力若無法消除,大陸經濟社會總要付出一些額外的代價。
: f+ \7 Q9 A( B- z6 \5 \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K/ a1 Q* J: G& b# N3 I
除此之外,「十二五規劃」還要過一個關卡,就是金融資源的分配問題。因為在金融政策收緊情況下,明年大陸銀行體系新增信貸規模預料將縮到6至7兆元人民幣,比今年實際新增之近8兆元,足足少了1兆元左右。偏偏明年「十二五規劃」開局,要培育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如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環保節能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加強開發中西部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投入。因此,銀行信貸規模擴張的受限,恐將引發總體經濟各部門的「金融資源爭奪戰」,利率很可能持續升高。且設若明年房價漲勢壓不下來,導致房地產開發商和民間購屋人也來搶信貸資金,則信貸市場之供需將更為緊俏。由此可見,明年大陸金融資源要如何配置得有效益且能迎合政策導向,是大陸當局的一大考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S y9 H, f8 f4 |
( n U1 x3 S# E; F7 z$ s)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些矛盾問題,形同目前籠罩在「十二五規劃」上面的陰霾,對該規劃的實行有不小的牽制作用。但我們從大陸經濟的深層結構去探索,發現大陸當局其實有機會從這「矛盾怪圈」裡跳脫出來,因為現時大陸經濟體系裡,存在著一個舉世少見的強力引擎,就是「消費內需市場」。這個引擎在過去很少用,現在是剛剛發動,將來的動能必然非常強大,足以抵抗經濟上種種負面因素的衝擊。如消費內需之崛起,可以激勵廠商擴大生產、提高商品供應數量,使物價漲勢得以抑制下來。另方面,消費內需之崛起,使廠商營收增加,因而能間接降低廠商對銀行信貸之需求,有助於信貸市場供需之趨於平穩。總的來看,消費內需之發展,在大陸當前經濟情勢下,實是收效最大、成本最小的政策取向。5 L: c+ y1 S1 ]
4 D; |! A/ T! T) ~: V K/ gtvb now,tvbnow,bttvb 因此我們建議,大陸當局明年為「十二五規劃」開局時,應把相關政策方針集中到消費內需擴張之上,也就是把這一項作為一切工作的著重點。至於其他工作項目,包括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環保節能產業等,亦應以「配合消費內需擴張」為方向。例如電動汽車應大力發展,以創新民眾生活的型態。若能堅持走這個方向,則經濟穩定與增長之抉擇、利率應高應低之爭,都將成為次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