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落重藥才能頂住 QE2 盧峯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2-7 08:11 AM 編輯
$ ?2 I& |/ b& s0 W" Mtvb now,tvbnow,bttvb
5 x" Z6 G) ~( b! S1 y, Y& ~tvb now,tvbnow,bttvb落重藥才能頂住 QE2   盧峯
5 [- d7 [, i3 \) s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Y: ^( ~# r' b' Y0 \
特區政府上月推出的新一輪打擊炒樓措施着實令不少地產業人士、地產經紀及炒家陣腳大亂。長實集團高層郭子威為
了促銷旗下新樓盤不惜發表誤導性言論,指新措施公佈當日買樓可以免受特殊印花稅措施規管,引來公眾猛烈抨擊,特區政府更立即向地產建設商會跟進事件,可能會追究誤導買家的責任。另一方面,樓市交投在新措施下明顯萎縮,原來熱火朝天,不斷追價的情況不再,部份屋苑更開始有減價求售的現象。地產代理公司眼見生意額下降自然對新措施有微言,部份更醞釀組織抗議行動,反對有關政策。7 w1 Q7 z, _0 {2 I" W: L

. V0 K: i: Z* X5.39.217.76毫無疑問
,政府新一輪打擊炒樓措施出手之重出乎市場意料之外,也殺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從全球經濟大氣候以及香港樓市小氣候來看,以重稅壓制短期樓宇炒賣是合時及必要的,不能輕言轉變或放棄。
3 V3 P, X' X+ s, ]* N#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l) `* j9 W1 U/ \: V
萬億熱錢湧港再伺機進襲大陸的消息雖然「吹水」成份甚重,但大量熱錢從美國、從聯儲局的印鈔機湧向全世界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是不爭的事實。此所以亞洲多個國家包括泰國、印度、南韓已紛紛採取加息、徵稅等措施阻慢熱錢流入速度,避免國內出現巨大的資產泡沫,引發通脹及經濟危機。香港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中的主要金融中心,又是資金來往最自由的地區,很自然成為國際熱錢的中轉站或目的地。在大量熱錢滙集下,香港投資市場很容易出現過度炒賣,令香港面對極大的資產泡沫風險。5.39.217.76) [) r% U0 X$ V5 D6 h) K$ c7 t4 ?

4 `: ^  I* E* W( e7 k5 y& X4 [8 c5.39.217.76更可怕的是
,聯儲局大開水喉、濫印鈔票的行動遠遠未結束,上次議息會議後宣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印六千億美元刺激美國經濟; 前兩天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更申言可能有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數額可能又是數千億美元。QE2的影響未反映而 QE3又已逼在門前,在全球流轉的熱錢將會有增無減,尋找投資賺錢機會的游資將會越來越多,這樣下來,亞洲新興經濟體包括香港面對的資產泡沫危機將會與日俱增,特區政府實在不能不早作打算,控制一下最容易出事的房地產市場。* p4 A2 k& M" s+ }3 o, L
5.39.217.762 k! }$ Q; y) b  S" [
另一方面
,本地樓市自九年初開始持續暢旺,樓價不斷上升,豪宅固然屢創天,大型屋苑也一一打破九七年樓市高峯期時的高價。而且炒賣現象逐步從豪宅擴散至新界中、小型屋苑、二手居屋及公屋。若果任由這種非理性亢奮升溫,任由樓價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及實體經濟基礎,香港將出現比九六九七年時更巨大的樓市泡沫,將出現大部份市民望樓興嘆的局面。只是泡沫是泡沫,都有爆破的一天,時候香港經濟承受的震盪只怕比九七年時還要大,變成「樓蟹」的負資產業主人數將比九七年時還要多。為免重蹈覆轍,為免回歸後的經濟困境再現,以稅務手段壓抑炒樓活動實在是非常必要的。
% f9 u3 [/ y4 M; e% R, @( P1 T$ [7 S* `! [+ d# H  ~/ a' t
當然
,新措施會令樓市交投轉靜,影響經紀的收入,並削弱業主買賣時的靈活性。但是,樓市大起大落對地產業界及業主其實更不利,風險更高。新措施至少可以穩住樓市升勢,讓準業主想清想楚作好財政準備才入市,從而減低因一時亢奮或恐慌成為「樓蟹」的機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