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1-29 10:16 AM 編輯
?. m. k* }' n1 S6 E* ?5.39.217.768 R% B! v3 t+ i- B2 ~& i, c
人家的月亮 鄧文正
% g5 Y# E6 M- r' w: l公仔箱論壇. E, T" H6 e( f9 t( V
幾周前,應邀到某智庫的研討會,談通識教育──自己心目中的通識教育,不是今天在中學推行的通識科。碰到老朋友王淑英教授。她是個社會學家,但在這個問題上,和我「臭味相投」。大家都覺得,要訓練我們社會的年輕人,使他們有識見、有修養,「通識教育」是個必須正視的東西。
( H+ E* ] E8 s- s2 O2 q公仔箱論壇
, l* U1 J% ~$ B4 U最早和我談論,又關注到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官員」,是教育局的李志雄兄。李兄是個有心人,不斷想辦法,要打通文理分流的不良後果,老希望中學畢業前,同學能打破那涇渭分明的格局。
( i* u- r1 B, M( s6 E* C" g; y公仔箱論壇
; W' f3 f) y0 u* c* ?! J5.39.217.76剛讀完錢鋼編著的《大清留美幼童記》。很有意思。就用書中某些故事作借鏡,看看能否給我們啟發則個。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庚子賠款」後的留洋生。不是的。中國第一批派出洋二十多人,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事。主要是容閎安排、曾李啟奏、朝廷諭准的。裏面名人很多,詹天佑、周壽臣等都是。
7 }' w. C Z" ~5 G, l9 s$ \) F* N! ~4 }: d
一八七六年六月,在美國麻州春田市,有個中學生演講會。中國學生參加者四人。鍾文耀(後當滬寧鐵路局局長)講的,是色諾芬( Xenophon)作品選段。他是誰?蘇格拉底的名徒,柏拉圖的同門。有自己的著作。當中著名的,叫《追思錄》。香港的鄺健行教授,直接從希臘文譯成中文出版。可惜,社會不曾理會。1 t M. G& v, ?9 K
) m+ F7 U) z# Y5 j張康仁(在美執業首位華人律師)講的,是西塞羅( Cicero)的選段。他又是誰?羅馬共和時期的名修辭學家、律師、元老。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要羅馬成為帝國。終遇害。仿效拍拉圖,曾寫了一本書,也叫 Republic。
) G) d2 O# ^) J1 ?* L2 [9 J兩年後,梁敦彥(後任清政府外務大臣)在畢業典禮中,講俄土戰爭,痛詆俄人狡猾殘忍,據說聲淚俱下,聽眾掌聲如雷。清廷目的,要幼童學「夷人」的輪船槍炮;所以他們赴美,習的是輿圖、天文、測海、數學、造船、製器等。也就是理工救國的初版。要船堅礮利?西學為用足夠了。5 ~ H' ~0 _# V, l3 z0 p0 f' d
+ R& j6 ~& L, \7 ?要通識不必讀通識科
- Q* }1 A; |6 j4 i/ b就這麼三個例子,我們看到甚麼?他們都是中學生,都集中念理工的科目。可他們就讀的學校,除了理工訓練外,還有文學歷史。要不然,幼童不可能有那份能耐,那樣的外文底子,去「演出」那樣的題目。那不已是很好的「中學通識」典型?學生既習理,也習文;不必是全面融通,起碼有個梗概。而彼邦的中學,並沒有一個叫「通識科」的東西。
) m; V& z8 y% M3 C4 |. b
5 Y, h; o+ m$ a( j4 Q2 h0 e人家的月亮,不一定更圓。看作借鏡,總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