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迈阿密先驱报》4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应为对海地援助感到惭愧如果中国想成为举世尊重的大国,它应该是个更称职的全球公民。这是我看到4月 1日在纽约举行的国际捐助方会议结果时的第一反应,在这次会议上5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诺帮助海地重建。中国的贡献可以说很少。
# k$ d- E( Z( E# }- ]8 Etvb now,tvbnow,bttvb# x( g5 n! F' \& ]7 C
备受期待的国际捐助方会议为未来海地18个月的重建筹集了53亿资金。除已经提供的9亿美元外,美国承诺11.5亿美元援助。欧盟除已经提供的3.7亿美元外,此次承诺16亿美元援助。而中国官方媒体报道,除了先前提供的1400万美元外,中国承诺提供150万美元援助。中国之所以援助金额少,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与海地没有外交关系。对中国在拉美影响提高持积极态度的美国国防大学伊凡•埃利斯教授说,中国可以在其他方面扮演更称职全球公民的角色。中国在拉美的公司经常受困于当地环境和劳工法。另外,中国正在购买大量拉美原材料,但投资相对较少。
6 X K0 f- y' U4 J$ b3 d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S1 z% J0 ]1 C
我的观点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对拉美是天赐良机,特别是南美的原材料出口国。中国也应该意识到,它已经是拉美的主要经济伙伴之一,不能对自己有利就以世界大国相称,而不利时便成为一个遥远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赢得他国尊重,成为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和称职的全球公民的时刻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