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瞭望智庫 《別讓李嘉誠跑了》
- e' R; N- D6 y5 ~5.39.217.76! Y7 J8 ~' |9 s' Z h
羅天昊
# \# h" ]- y& S( Z& t! r$ ~5.39.217.76
' E6 k* @, Z7 o1 i
9 \& t, e7 C. d6 _: e8 t2 N(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J" q" l" Y) R9 X9 p6 M4 w1 K/ R念念不忘,必有回响。tvb now,tvbnow,bttvb1 ]# ?0 Q$ Q% M0 e: s
tvb now,tvbnow,bttvb7 y' y8 Q2 o# ^6 h9 e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3 P. {2 U6 s2 a, K公仔箱論壇
7 q6 |, @6 C' \$ Ttvb now,tvbnow,bttvb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1 ~6 L5 C5 q/ v% G6 D公仔箱論壇
/ k+ _$ q% R2 P+ i" q公仔箱論壇 别让李嘉诚跑了。
+ K! d- |9 n% {- Y5 `& E5.39.217.76公仔箱論壇 D0 a1 B: r3 I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t9 @2 i& L, F5.39.217.76公仔箱論壇* d x/ H! h2 `* j. X6 c* c5 N3 B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转变为长着獠牙的怪物。令人遗憾,李嘉诚本人应也比较伤心。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0 m2 Z+ P4 m/ i9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8 L6 G. h+ |* f" p! A' N$ T6 M4 Y公仔箱論壇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 t& U* s3 O! B- L
# u; U1 l: r B3 M J& z8 R4 p: z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M; w" ^" L6 ?6 \
tvb now,tvbnow,bttvb( e1 {, c3 a, G/ ^$ R; Z* U+ V, k! @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
0 V; X2 _ u6 i: h2 w/ E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y; p, U- S& E' @
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在经济领域,香港虽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贸易发达,但是,实业亦非常发达,其精工制造,一度全球闻名。tvb now,tvbnow,bttvb& e+ o: m8 \: Q* z" l" `( E
5.39.217.760 R) ^) y$ d! m7 N" g! z! J
但是,到了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社会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政府的未来设想是实现“港人治港”,但是,这个“港人治港”的潜台词,很多香港人当时不太明白。
! y) j F" y' R6 ^/ H6 Q公仔箱論壇; ^$ t2 s2 B2 A5 Q6 @7 w* ]. Z8 A
事实上,大陆精英治国的理念,亦被移植到香港。成为北京重点倚重对象的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实际意义上,这形成了一种对于香港上层人士的“招安”政策。
& F7 I3 U9 u6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k5 }' f8 a# d+ }, ^9 O1 P* C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此情况下,香港腾飞过程中崛起的一些新商人,意外地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1 P! X, v8 B# ^9 M3 e* Z
8 L8 e. O: j! |2 I( B; U 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表现之一。作为与权力关系最为亲近的行业,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发蒙于60年代,但是,在60至80年代之中,并没有产生特别庞大的地产企业,诸多地产大亨的最终修成正果,普遍在80年代以后。
, o) w/ w! K* k l% C z5 z8 {7 N& @tvb now,tvbnow,bttvb
. o/ v" J- j) t9 v 李嘉诚虽然在1958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1978年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公仔箱論壇5 L# u9 b1 g) v2 y
# B. v4 X9 i! n! V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大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亦有李嘉诚的身影,如深圳的盐田港,大陆方面即交给了李嘉诚。“一哥”李嘉诚如此,“二哥”李兆基和“四哥”郑裕彤,也是如此,李郑兴建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众多香港地标性建筑物,无政府人脉,是绝对办不到的。从老大到老二老三,都是早年打基础,80年代爆发为巨头级华商,那就绝非偶然了。
; L6 z; f2 z9 w& _; J4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m* C4 M) U* ?; Z& J; q) L8 @8 z
目前,香港前十名的商业大家族,过半从事地产行业,可见,其财富的来源,并非为香港创造了真实的财富,而是部分建立在权力经济,土地经济之上。
) y) p w4 T# B2 [" p) l, l" U: O: g$ M
香港与新加坡同为港口城市,但是,80年代之后的香港和新加坡,却渐行渐远。
! ?; T6 c& X4 O% ^7 h7 A2 O& Wtvb now,tvbnow,bttvb+ g6 l z" K1 J( A1 k; Y! b
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7 h7 t% g5 b# G6 e$ ~" R
5.39.217.76! s4 @& p% p+ T6 g0 N7 p
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但是,香港迟迟无法建立这种住房制度。香港的地产行业异常发达,富豪云集。而香港90年代以后资产过十亿美元的大富豪,几乎90%以上都涉足地产行业。
* s' U* a/ I6 U. a/ X( | F%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t% r+ i$ e2 @" y4 X
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来自地产行业的富豪非常少,而这个方面,香港却颇似大陆,表现了政治权力对于香港的经济结构的同化。/ N8 @1 J7 N$ m3 J, J4 U# M* ?; o
1 v8 h0 M9 ^/ @. b# q% v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 X. u% w1 a* }tvb now,tvbnow,bttvb
' f3 _5 }! @. u. q5.39.217.76 在产出领域,有什么行业比做地产更赚钱?在消费领域,有什么比奢侈品更让人着迷?
& [( a( A d% Q0 [. O4 Z; r
) D" a6 H3 G- E* U) w 如此,则实业逐步被人遗忘。做塑料的李嘉诚去做地产了,甚至连做珠宝的郑裕彤,亦放着金碗不要,也去做地产。回归后的10年来,香港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目前的不到5%,服务业的比重,接近90%,而实际上,如果从80年代算起,香港制造业的下降幅度更猛。香港制造业的衰亡,不仅是其向珠三角转移的结果,亦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