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30日刊文《與美國衝突是不是中國的宿命》。文章説,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競爭霸權是世界政治的“常態”。中國並不相信中美衝突的“宿命”,努力打破這個“宿命”。中共十八大以來,明確提出要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對中國來説,如何理性地和美國打交道,會是一個永恒的問題。避免中美衝突的“宿命”,是“新型大國關係”戰略的全部意義之所在。tvb now,tvbnow,bttvb5 S, H7 J! ~" A: ^
tvb now,tvbnow,bttvb& p5 K: n3 O7 \" ~ g+ L4 t
文章摘編如下:
+ O2 o9 t; S$ m& P6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i. y$ @& b% S' s- l1 h
5.39.217.769 O& v" ?% }# n& R# S
在當今國際關係中,再也沒有比中美關係更為重要也更難以處理了。這對關係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雙邊關係,也決定了世界和平與戰爭問題。只要中美關係維持在穩定狀態,兩國之間沒有重大衝突,其他區域性衝突就很難改變世界權力格局。可以説,中美關係是當今國際關係的一對結構,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國際體系出現問題。5.39.217.76- Z. v! X$ _; Q& E$ P4 s2 `7 i
tvb now,tvbnow,bttvb5 K: S" M# G- e. R* u. t* o
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亞洲也有類似的經歷。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所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重新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他國家的戰爭。
2 ]* c. t- `2 T4 {, G5 @7 I/ xtvb now,tvbnow,bttvb& N% Y) J: R& }' e* B) |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競爭霸權是世界政治的“常態”,合作則是“非常態”;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是“常態”,和平則是“非常態”。今天國際上流行的各種國際關係理論,都在指向著中美不可避免的衝突,包括霸權爭奪理論、霸權衰落理論、權力轉移理論等等。中國領導層並不相信中美衝突的“宿命”,努力打破這個“宿命”。
% N5 O/ ^& b+ `3 {5 t' Xtvb now,tvbnow,bttvb- z! K) H6 t- T" d5 L6 M
中共十八大以來,明確提出要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即通過加強合作,避免衝突和戰爭,維持世界和平。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話就是,中美關係要跳出“兩個大國必然會發生衝突”的常態,而維持和平的“非常態”(《聯合早報》,2015年4月12日)。如果中國不能逃避“霸權之爭”的“常態”,就很難和平崛起於世界。對中國來説,如何理性地和美國打交道,會是一個永恒的問題。在很多問題中,最主要的是要理性估計美國力量,尤其不能對美國的衰落有錯誤的估計。錯誤的估計會導向錯誤的決策和外交行為,造就顛覆性錯誤。
6 r5 h$ b8 L% b, J6 U
) M0 G& D" {& {( ]* x 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中美兩國所結成的結構關係。冷戰之後,美國成為唯一的霸權,世界權力結構呈現一霸結構。中國的崛起又再次促使這個結構發生變化。發生的變化是什麼?對此人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有人説這個變化是一霸多強或者國際權力的多極化。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在全球化狀態下,世界只有一個,也就是説世界只有一個權力體系、一個霸權。如果説是權力多極化或者多強,也只是説是一種“內部多元主義”,即一個權力極內部的多個權力中心,並且多個權力中心都是圍繞著唯一的霸權即美國而運作的。如果中國在今後不選擇前蘇聯的道路,只有一個權力極的局面不會發生很大變化。到現在為止的情況看,可以説,中國不僅在過去沒有選擇前蘇聯的道路,今後即使要選擇這條道路也很難。5.39.217.76% P# T. X- ^: F; I1 e! F5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l: I* t/ T: b9 @1 N; z6 A* X
這種情況的呈現形式,就是近年來人們所談論的“G2”結構。儘管人們對G2結構有不同的理解,但這個結構的形成是國際政治客觀權力結構變化的産物。G2結構不是法理上的,而是事實上的。這一結構的産生不僅是因為中國的高速發展,也是中國戰略選擇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選擇加入了美國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系,這是中國“和平崛起”和“和平發展”的結構性保障。儘管這個體系存在著很多缺陷,但中國並不是要在體系外挑戰它,而是力圖在內部改變它。中國已經在這個體系內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進而,中國內部的高速發展,表明中國在體系內的地位上升,幾乎在所有中國已經加入的國際組織裏面,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等,中國都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T) M% ? M2 Q& q/ l
# i$ t, ` ~! f+ ]5.39.217.76 在G2結構內部,就雙邊關係來説,中美兩國已經高度相互依賴,尤其是在經濟關係上。這種相互依賴關係非常重要,使得美國要把中國作為“敵人”來對付就非常困難。如果沒有這種相互依賴性,美國就很容易把中國作為“敵人”來應付,因為這不會對美國的利益構成直接的損害。但有了這種相互依賴性,美國如果要把中國作為“敵人”來打擊,就會直接損害到自身的利益。再者,這種依賴性也有助於美國在制訂其中國政策時,平衡其各方面的國家利益。
) E( @; ?* [* O" u公仔箱論壇
+ }: q' U2 `7 K" o( j$ dtvb now,tvbnow,bttvb 例如,美國在處理和日本等盟友的關係時,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經濟上的“中美國”(相互依賴關係)和戰略上的“聯盟”。如果兩者失衡,美國的國家利益必然遭受嚴重損害。對美國來説,中國和同盟都很重要。無論是處理和中國的關係,還是處理和同盟的關係,都是為了保持其霸權地位。tvb now,tvbnow,bttvb# H4 r% \2 J: `/ c* ]* m- Q0 A
tvb now,tvbnow,bttvb7 D! G9 y& c" }) M
中美關係具有外在性5.39.217.76: P" ~) ?" N, j% W
% [7 M0 @; D. i7 l$ L% Stvb now,tvbnow,bttvb 同樣重要的是,在G2結構內部,中美兩國的雙邊關係越來越具有國際性(外在性),就是説,中美兩國處理雙邊關係的方式,會對整個國際社會産生很大的影響。投資、貿易、匯率、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雙邊關係,都會産生巨大的外在影響。這就要求兩國把這些問題放置於整個國際關係的格局中來處理,而不僅僅是雙邊關係。對中國來説,這種局面實際上有利於中國拓展國際空間,也就是説,中國可以在全球舞臺上和美國互動。儘管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權,但因為中國處於G2這一結構的“老二”位置,在和美國的互動過程中,中國的影響力很自然達到世界的各個地方。這和中國的主觀意願沒有多大關係。很顯然,中美雙邊關係的國際性,不僅表明瞭這對雙邊關係會影響到整個國際關係,也表明這對關係必然受到整個國際關係的制約,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在處理與對方的關係時,也必須考量到雙邊關係之外的因素。不管如何,處理雙邊關係考慮其外部性,也是兩大國各自的國際責任。
+ x+ e' l1 S: Z6 S# Q4 O, I% I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6 l' A! o7 K$ P) E' e3 S
; R, x" Z7 ]% C# _6 \
G2結構表明,美國必須和中國打交道來處理全球事務。儘管美國不情願,在一定的時候,美國必須讓渡更多的國際空間給中國,同時也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就其權力本質來説,美國是不願意給中國更多權力的,但問題是,如果中國沒有相應的權力,就不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美國不給中國更多的空間,中國也會去尋求相應的空間。如果美國不想看到中國自己去追求更多的國際空間,就必須在現存國際組織和其他領域裏,給予中國更多的空間。公仔箱論壇( [ B* M( g) G, X
, @9 s0 O7 C* V7 G; X6 r 美國的中國政策目標有二。首先就是要在體制內消化中國,防止中國走前蘇聯路線。美國的TPP戰略儘管具有排他性,但始終否認要排除中國,在理論上是向中國開放的。説到底,TPP就是制定新的更高層次的規則;用規則來消化來自其他國家的壓力,一直是美國的有效手段。其次,美國恐懼中國的崛起,必須防止中國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反映到美國的實際政策中,美國要時時提防中國,和中國周邊國家結盟、亞洲“小北約”、東海,等等,都是美國可以用來制約中國的手段。
) j5 c3 c; |" G! H. h9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h" J; ^! C3 W4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過,這對中國也如此。在很多方面,今天的中國在經濟上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任何國家搭中國經濟崛起的“便車”,在社會政治上探索適合自己的制度體系。而美國則有些像往日的蘇聯,過度恐懼于中國的崛起,對外推銷意識形態,搞同盟戰略,並且太過於聚焦于軍事方面。中國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和美國互動,不僅處理雙邊事務,而且通過合作來處理全球性事務,共同承擔國際責任。儘管受制于西方,中國並沒有打算要“另起爐灶”,脫離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相反,中國一直追求的是在現存國際秩序裏面提升自己的地位,使得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相適應,並且中國也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另一方面,和美國一樣,中國也在發展自己的國際空間,消化和抵禦美國有可能對中國所構成的威脅。相信隨著中國的繼續崛起,中國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政策工具來消化美國的壓力。5.39.217.762 T9 h- z' P2 ^$ N: |: H: v
5.39.217.76, x* ?+ J4 G B% P* [7 c) h8 l2 o% c3 v
和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既是一種合作關係,也是一種競爭關係。作為一對結構性關係,如果沒有兩國的合作,整個國際關係就難以運作。更為重要的是,兩國可以從合作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從利益這個角度來看,會促成兩國的合作。另一方面,國際政治的本質也決定了兩國之間的關係是競爭關係,即各自競爭更大的國際空間。通過競爭國際空間,各自來求得安全。
L& P# ^( E3 Z1 n# E, l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7 G, k; L' O6 c; Z
在今後很長的歷史時間裏,中美關係會維持在這樣一個非常微妙的動態狀態。無論是美國的相對衰落(或者再次復興)過程,還是中國真正崛起成為大國的過程,都會充滿著各種變數。避免中美衝突的“宿命”,是“新型大國關係”戰略的全部意義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