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京報主辦的“2014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參事、國家經濟戰略研究院院長夏斌表示,如果以貨幣供應量M2來衡量,我們08年底貨幣供應量47.5萬億,2013年末110.6萬億,2009年到2013年貨幣供應高達63萬億,遠遠超過中國1949年開國以來到08年底59年的貨幣供應量。因為這麽多的貨幣供應,導致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鋪開了數以萬計的投資,其中絕大多數項目還在建設中,沒有進入投資回報期。現在當國際需求萎縮,當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市場規模縮減、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有些企業自然就還不起貸款,或者是本息,必然會產生一部分企業破產倒閉,這是自然的。
+ A8 S3 ~" R8 P3 U
. X, \8 k! t: p3 z ?0 Q: B公仔箱論壇
, F$ n+ A) t6 |( B; P2 K5 N 以下為夏斌發言實錄:
' [; ` r) O4 R: E( h! [tvb now,tvbnow,bttvb" Y3 c. e! O& R: M$ s* p
最近自己寫了一篇長文章,關於宏觀經濟形勢和調控技術的討論,篇幅比較長,今天這麽多人在我只能用一點點時間講一點觀點我想講兩個,一個是講如何判斷當前經濟形勢,第二個如何底線思維。/ _. s2 G5 V0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t# u. x8 f3 \+ g
最近關於新常態議論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有,我認為這是一個非經濟學專用術語,當然後來總書記就非常態做了一些解釋,很多經濟學人還在進一步地闡述,我想今天換一個角度,我也看了王一鳴一個發言,他說新常態和三期疊加不矛盾。% _) f3 S5 T( s7 S
tvb now,tvbnow,bttvb |7 T* |: K) S; o+ C$ r; Y) }9 w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困難微妙的調整轉折時期,GDP從2010年以來已經18個季度增長,而且這個趨勢目前並沒有完全穩住,同時大規模的改革重新啟動,經濟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好的發展勢頭,但還不足以形成能完全替代過去增長的動能,改革紅利的釋放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同時經濟中過去多年積累的問題和風險正在逐步暴露,政府也在開始著手解決,但是進程與最終效果如何,現在還難以太早地下結論。我認為作為當前經濟變量中間的關鍵變量,房市在下跌,而刺激房市的政府又重新啟動,情況是非常復雜,在這個情況之下,如何分清形勢?個人認為三期疊加的表述是對當前經濟現象最為形象的概括與描述。也就是說經濟增速換檔期、經濟結構調整正統期,當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但是這個描述僅僅是對中國當前經濟現象特征的表象描述,為什麽說表象?我們說換檔,換到哪個檔位?意味著什麽?你說調整陣痛表現在哪些方面?陣痛到何種程度,前期的問題要消化,消化多少?又意味著什麽?以及更重要的這三者不同的動態變化,相互之間又是互相如何制約和影響的?最後,會對中國經濟大勢起什麽樣的作用?我說依照三期疊加的現象特征的表象描述,並不能清楚回答以上各種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tvb now,tvbnow,bttvb, K+ v) s+ `* G2 k C
4 K1 B/ R: o9 m( p( Q) ^# G z5.39.217.76 因此,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社會上就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一種是過度的悲觀論,中國經濟要衰退、要硬著陸,要衰退。另外一種是盲目樂觀,看不著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真實困境,只是簡單地根據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歷史平均增速的數據進行外推,斷言增速做底之後,還會年復一年地進行持續高增長。
6 A* B4 q; k F+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o# P; A, x3 k* E
我的觀點是第一,不必過度地悲觀,為什麽?理由是什麽?第一,經濟增速下行是經濟內在邏輯發展調整的結果,適度地調整是有利於中國經濟能持續健康成長,盡管現在增速在下行,我們看到第一產業,二產、三產,產業需求區域結構分配等指標都出現比較好的勢頭,資源環境成本在減少。5.39.217.76; k& G$ ^6 y# o% [0 h* @
9 I$ F2 k7 g*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第二,中國在前五大經濟體中間,如果能夠保持6.5%到7%的增長,相對而言仍然是絕對的高增長,這樣一種中高速增長意味著對中國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的逐步解決,提供了進一步的財力支撐。1 U1 Z( c0 Y5 w( z0 F9 u6 L* `
" F" F; ]% F* a1 \1 O% {% l9 G5.39.217.76 第三,作為世界第二大體的中國,東西部城鄉結合差別,勞動市場的因素,加上目前適度的調整,我們仍然可以相信中國經濟還存在較長時期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空間,這是我要講的不必悲觀的一點。
# ?* g2 e( H5 d' \/ H4 i
9 E) V ]" A1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第二,前期經濟的“超級繁榮”確實在[url=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329/09261267.html]銀行[/url]體系內建立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但是目前的銀行體系同時已經有所準備,今年的三季度末,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93%,有近2.5%左右的撥備覆蓋率,意味著銀行體系已經準備了不良資產翻番增長的準備。公仔箱論壇+ j! d; ^7 L/ t, W) r
' Z8 o) j- B4 i' u7 W' ? 第三個不必悲觀的理由是三十萬億的優質國有凈資產,這是中國經濟防範經濟大振蕩的本錢和巨大的財力保證,也是美國危機以來,美國、日本等政府羨慕不已的中國政府的調控資源。
4 E# S6 q$ [2 \3 N: ttvb now,tvbnow,bttvb
; {% ~4 u! d$ Z 第四不必悲觀的理由是同時改革速度在加快,我們在逐步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當前增長中間,又在編輯和增量上一致和削弱了不良資產的影響因素。
+ W5 u; J& Q: I; {0 c公仔箱論壇
5 |, }* \3 E3 { l5 |5 h. u7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第五我認為更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中國政府對當前經濟中的系統性風險是心中有數的,是居安思危的,並且已經在悄悄開始逐步化解風險的行動,我們縱觀歷史,讓經濟危機,或者崩盤的往往不是其他,而是首先來自於政府的僥幸判斷和錯誤認識。比如說2007年次貸危機前的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就是錯誤認為當時的世界經濟不平衡,當時美國學界爭論,認為美國這樣的情況是可以持續下去的,沒想到07年、08年一下危機爆發,產生大危機。總認為美國經濟問題不大,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降息,才產生了百年一臨的大危機,可以說中國政府從危機以來,對系統性風險並沒有麻痹大意和樂觀,當前的三期疊加的判斷,主動進行調整深化改革的行為,這是對中國經濟不必過度悲觀的我認為最基本的因素。公仔箱論壇" f/ k) [2 H/ D. Y. y5 |' m
+ r4 D9 j- S! b- W 但是,也不能盲目樂觀,第一,現在有些人在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往往只是糾結於GDP多半個點,還是少半個百分點,認為對國家對就業的影響,看不到經濟增速在連續地上升,或者連續地下行時期,具有完全不同的重要意義。看不到今天的經濟是基於昨天經濟運行的持續性,影響之下。
a9 r3 ^3 m6 z7 @6 f
$ J, k& A' ~% M, t# [ 我具體說中國2009年以來,我們劇烈的貨幣投放還在對當下的經濟運行帶來深刻的影響,如果以貨幣供應量M2來衡量,我們08年底貨幣供應量47.5萬億,2013年末110.6萬億,2009年到2013年貨幣供應高達63萬億,遠遠超過中國1949年開國以來到08年底59年的貨幣供應量,這麽多的貨幣供應已經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鋪開了數以萬計的投資,其中絕大多數項目還在建設中,還沒有達到投資回報期。現在當國際需求萎縮,當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市場規模縮減、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有些企業自然就還不起貸款,或者是本息,必然會產生一部分企業破產倒閉,這是自然的。如果不破產倒閉才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常理,同時只要有部分企業破產倒閉,就會開始引起銀行對同類項目的謹慎放貸,或者同類企業本身也會減少新的投資,結果全社會的貸款規模會收縮。其效應在經過企業間上下遊連續第發酵和傳染,就有可能帶來債務緊縮的邏輯性衝擊,形成整個經濟的內省收縮,產生新一輪企業的生存危機。其實這種狀況我們從今年8月份的統計數據已經初步在表明,當時的社會供應和社會融資余額增速幾乎沒有變,但是工業增加值卻降得嚇人,已經降到了6.9,外國企業感到日子越來越難過,這種周期現象,這種周期理論指出的曾經有過度的貨幣供應引起的經濟超級繁榮,最終必然是以經濟的大增長和危機來收場,這才能開啟新一輪的經濟循環。' l6 \" O# U: u$ k3 o0 O9 l
! I4 J% [( @, {* t5 b, Q3 P Y公仔箱論壇 今天當我們的經濟增速下行,我們如果看不到的貨幣超量發行以後的影響,曾經高杠桿形成的企業債務的斷裂和系統性風險的蔓延的風險性,沒有做一系列的政策準備,還是像往常那樣分析經濟的軌跡,僅僅關註當前的GDP增速和就業國家的簡單的彈性比例關系計算,那是非常危險的。
7 n2 o1 }2 u( H8 r5 wtvb now,tvbnow,bttvb
* [# t9 Y4 c3 Wtvb now,tvbnow,bttvb 我認為在當前從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出發,如果說要焦距,集中討論經濟政策問題,關註什麽?我認為關註的重點除了有就業所引起的社會穩定外,不是其他。恰恰應該是關註如何防止一些債權債務鏈斷裂性的蔓延,這是當務之急,這是大局。5.39.217.76 n( w7 H4 R: K- }, D
公仔箱論壇, j0 p8 {6 C3 c) S
不要盲目樂觀的第二,我們要看到當前經濟中還沒有出現大批的倒閉現象,恰恰背後隱藏著一系列非正常的經濟行為,在掩蓋著和拖延著問題的解決,比如高利貸,商品交換中的以物易物,這是二點。
: O6 V: X, b0 ?' A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B, C) K, j
第三點,我們更重要的也是不需要看到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在增長下行的過程中,之所以還能保持經濟穩定的態勢,恰恰不是政府盲目樂觀,政府沒有重視市場發展,而是居安思危,考慮到三期疊加因素,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思路下瞻前顧後,主動考慮,以及主動衝擊,一邊深化改革,一邊在調控,可以說沒有一定的政治幹預,也許更大的問題早就出現了。因此,作為簡單的討論,我們不必過度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正確的態度我認為應該是謹慎樂觀,從趨勢看我們保持樂觀,但是這是建立在對當前形勢的正確判斷,以及政府采取恰當的調控基礎上。
. U- g* N4 l: y* E, b) r U, y& Y* F) l2 e% j7 u& M! g4 G
第二個問題,想講講什麽是底線思維?如何底線思維,既然謹慎樂觀是有條件的,當前的中國經濟如果任市場自然發展,政府不去作為,經濟硬著陸是必然的,但是如果采取總量刺激政策,深化改革結構調整,特別是不付出一些代價,其結果同樣是危險的,怎麽辦?不能走極端,只能走中間道路,而兩者之間的度又怎麽掌握?8 S/ K$ U) I" f* ]& M4 }4 ^
8 c0 {5 e* D, z$ j! L/ a 換句話說,政府要有作為,又不能過度作為,如何基於底線思維有作為,且會作為,這是要思考的問題。什麽叫底線思維?我感覺美國政府盡管不用底線思維這個詞,但是在危機中它貨幣政策的底線意圖同樣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圍繞影響社會穩定的就業的目標。至於圍繞這些底線目標的貨幣政策手段,在學術理論上是對還是錯?溢出效應對他們是弊還是利?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從來不管不問,這個大家深有感觸。! w* Y( `. |" L2 n& n
0 N5 P. }1 }& H0 b# z公仔箱論壇 對中國國情而言,我們的底線思維怎麽思維?我認為可以回答三期疊加現象背後的疑問中間來展現,我們說經濟增速換檔期,換檔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增速的下來。下來我們容忍到什麽地步?底線在哪兒?我認為穩住社會能夠容忍的較低的增速。二是穩風險,經濟下行中允許一部分倒閉,不能允許導致系統性風險,說到底都是為了穩住發展。經濟結果調整期,調整意味著改革,要改革必然直面風險的暴露以及帶來的陣痛,改革的速度怎麽掌握?底線在哪兒?底線在部分陣痛可以,但不能因為陣痛加劇而引起生命危險。也就是說不能引發國家的全球性、系統性風險,比如說制度開放,如果各方面條件不成熟,至少它們的風險還在,完全打開制度的大門就會引起制度經濟的混亂,這個改革只能使部分陣痛漸進推進。tvb now,tvbnow,bttvb" L) z; b" n* I& Y% g
# O' d+ g0 w& o" U5 m' j
又比如土地制度改革,在其他財稅改革條件沒有充分具備下,如果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短期全部歸農民,會引起中國經濟,甚至於社會的極大的混亂,因此不能冒失求快。
3 D8 _: G! O- C' m3 L+ xtvb now,tvbnow,bttvb
' } k4 U) o. b9 o5 ^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消化意味著什麽?意味著要付代價,面對著貨幣政策刺激直接起來的,遺留下了長期過剩的產能和僵屍企業,就要淘汰破產、就要市場出新,相應的銀行就要撿起資產,全部的資產負債表可以說[url=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327/112600526.html]金融[/url]可以去杠桿、企業可以破產,但是不能對當前的增長和就業有劇烈的衝擊,也不能因部分企業債務問題連鎖引發全國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 e# W1 x2 k" E& s'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c6 I$ y6 _ `& M1 N/ u5 y! Z. q5.39.217.76 換句話說,對已經存在的問題我們只能用時間花空間,慢慢消化,而不能用危機式的、休克式的方法去消化。歸納起來說到底底線是什麽?我個人認為是政府在事實各種調控技術中必須確保就業穩定,這既是對經濟的考慮,同樣也是對社會和政治大局穩定的考慮,如果確確實實能夠做到這兩點,我認為GDP增速再低一點,改革步伐再快一點都不怕什麽。/ C, }; a% g1 k. g4 e
T+ b! m' _# z J6 O
從這個角度考慮,個人認為底線思維不是一種什麽新思維,而是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的另外一種表述,是什麽?就是把改革的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結合起來,把改善人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因此,在今天當國民經濟遇到重大的困難和轉折時期,我認為政府應該是毫不隱諱,直言坦誠,處理好改革和結構調整,發展經濟增速,穩定經濟社會風險。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是關鍵,而理論家也不應該簡單地拿書本理論分析框架來套當前中國經濟,市場人士也不易簡單地用外部分析數據套用當前的中國經濟。這是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 u U! S; p7 }" o* l
' f; P) Q$ h- T: X# P9 H5 P: V
第三大問題,基於底線思維的宏觀調控技術討論,關於增長問題、關於貨幣供應量的問題,關於走出去問,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講了,講錯了是個人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