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安全檢測破解真相 勿讓食大閘蟹成「冒險」

安全檢測破解真相 勿讓食大閘蟹成「冒險」2 V0 o4 y; A! h( W

. y! e" l. Z. w& ftvb now,tvbnow,bttvb蟹類擁有強而有力的鉗,捉了供應市場都得受綁,股票市場中,便借此形象,比喻那些被套牢不能沽出的股票為「蟹貨」,如今由於食安中心在兩個大閘蟹樣本中驗出致癌物二噁英超標,導致通過相關兩個水產進口公司進口的大閘蟹都得下架,不能售賣,出現了形意俱全的「真·蟹貨」。
1 E$ ?: v% @( u+ h. G
# B% ]3 z3 |: p) d" b; l% n' K這一消息令不少市民都對進食大閘蟹有了顧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在每年蟹季,本港業界的銷售收益可達3億至5億元,若今次事件延續時間長,粗略估計,今年蟹季,業界將損失5,000萬元生意額。想賣來吃或食肆點叫的人雖然少了,但也仍有一些為了享受美味而不計較的,為求不致「一鋪清袋」,有商家雖然是通過相關公司進口貨品,但卻表示實質是業界透過這兩間公司以獲得批文,而其店舖的貨源就來自位於太湖的自設養殖場,自稱是受連累,所以不會應食安中心的要求下架不售賣,除了研究法律途徑追究當局責任,亦會自費將大閘蟹寄往歐洲檢驗二噁英成分,希望能證明清白,挽回食客信心。
' R# h: Q2 K* @' U# u' ?; y+ v
$ c1 O) J- V; e8 v8 `tvb now,tvbnow,bttvb食環署回應挑戰,重申業界若不將涉事大閘蟹下架,署方可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59條,將涉事大閘蟹加上標記、印記,以及考慮處置該等食物。不過在門市巡查執法,由於只是部分貨源有問題,要分辨貨品來源時可能會有困難,「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關注健康的市民還是不要蹚渾水,忍一忍口為妙。
, L3 c% q0 n3 a. q& `6 p+ N0 J5.39.217.76
6 _3 j9 v& Y& e首次在進口大閘蟹中驗到致癌二噁英超標,揭示出監管過程中兩大問題,其一是時間差,食環署助理署長蔡美儀解釋,因過程複雜,包括要用數隻拆開可進食的部分來驗,過程中又要經過政府化驗所淨化,故雖在9月下旬一開季時已取樣抽驗,到近日才得悉報告,歷時接近一個月。蟹是「活貨」,經歷這段時間之後,當時那批貨早就售出,並給食客消化了,這一技術問題,並不能全面及即時保障市民健康,只能作為對日後的提醒。
( _# Z" y/ q, j: ~8 R7 Btvb now,tvbnow,bttvb
: N+ V( k0 r6 H; C# [
其次是業內人士透露,進口公司只是中介角色,食物安全專員譚麗芬回應,「若只是借他人名義,相信內地當局與我們也不會接受」,而此亦已觸犯內地法例,換言之,商戶現時自爆的做法是不容許的,令所謂「追蹤來源」成了虛應故事,在這次風波平息之後,政府亦得就此「意外發現」,掌握實際情況,檢討相關機制,並堵塞漏洞。
- I5 G# Z0 l, D& h* v, n& [5.39.217.768 y. p0 m7 x- m5 s0 L* [$ E/ w
此次發現,對於港人多年來等待大閘蟹季節的熱情,無疑是一盆冷水,雖然今年蟹季時間所餘不多,但這種擔心,相信在未來日子對需求會有影響。大家或許更想了解的是,這只是個別情況,還是一個普遍隱患,我們期待食安中心就更多樣本作出報告,以得出更準確的圖像,並研究如何讓可推出市面的大閘蟹都有安全保證,否則我們以後若想吃大閘蟹,都會成為一場「冒險」。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