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不是難堪日 核爆方為大問題
# g/ e/ {: G" _: `* K' L" Utvb now,tvbnow,bttvb+ K: X2 f+ a6 A7 I+ X7 L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中國經濟形勢嚴峻,人民幣突然貶值,加上美國加息陰影揮之不去,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風雲變色,暗潮洶湧,一場破壞力更甚於金融海嘯的金融核爆正蓄勢待發!6 J! j4 Z2 f, _) A) P' _
+ A# E5 @7 U+ v5 }7 w受到各種負面因素的困擾,全球股市過去幾天出現「骨牌式」下跌,中國股市固然一瀉再瀉,上證綜指失守三千點大關,美歐市場也是一片狼藉,港股更是慘不忍睹,單是「黑色星期一」就暴跌逾一千一百點,昨天稍為喘定,依然弱不禁風。初步統計顯示,連場股災之下,全球股市市值已從高位蒸發逾十二萬億美元,可謂哀鴻遍野,怵目驚心。5.39.217.76) k" @1 Q2 s7 Z( Q- {* R+ P2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i( V7 `; p* g
貨幣貶值 資金外流
5 v- ~; [$ n+ G2 S$ M+ H公仔箱論壇
, y/ _3 ?3 }6 B# `. k. A( R6 S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顯然不是沒有原因。美元自去年中進入上升周期,美匯指數至今已累升兩成多,為十二年來最強勢,市場人士擔心一旦美國加息,全球資金進一步流向美國,可能形成雪崩效應,引爆過去幾年全球以數萬億美元催谷起來的股市、債市及樓市泡沫,出現比金融海嘯更具摧毀力的金融大核爆。最令人擔心的是,金融海嘯後曾獨力支撐全球增長的中國,如今危機重重,可謂自身難保。君不見,繼七月份出口大跌逾百分之八,八月份採購經理指數更跌至六年半新低,意味着中國投資活動繼續收縮,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前景堪憂。中央原本希望股市上揚製造財富效應,提振內需及經濟,可惜事與願違,內地股市今年六月中升至高位後便掉頭向下,而且愈跌愈急,即使當局不斷入市力撐,甚至不惜採取暴力維穩,依然回天乏力。
$ O+ e* ?) t3 h$ N- s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8 P$ Q% U/ |+ O% n' L
顯而易見,如果不是經濟形勢惡劣,人民銀行絕對不會採取人民幣貶值這種非常手段。現在的問題是,人民幣貶值未必可以收到預期成效,反而弄巧成拙,引發其他貨幣跟隨貶值,導致資金加速流走,令市場氣氛更加惡劣。被譽為「新鱷王」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達利奧曾警告,如果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可能觸發類似一九三七年的股災,顯然不是杞人憂天。/ Q# U- m: {' u" x' o5 O1 f+ U
3 F& m9 Z' T8 D' m) ?6 p春江水寒鴨先知,美國還沒開始加息,各國貨幣已紛紛「腳軟」,新興貨幣固然爭相貶值,歐元和日圓累積跌幅也已將近兩成,這固然反映各國對強美元的恐懼,也反映自身經濟脆弱。○八年爆發金融海嘯,主要因為美國過度借貸,次按危機令整個金融體系瀕臨崩潰,當年還能靠印鈔票挽救,如今美國國庫空虛,債台高築,萬一再爆發金融危機,又能用甚麼來挽救呢?
' U* y {! c: O' ]6 a" | u' q5.39.217.765.39.217.76. N- l, \8 T' C7 \; V8 N
覆巢之下無完卵,面對一觸即發的金融核爆,香港無險可守,處境勢必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兇險、更悲慘。其他經濟體可以通過調節利率來降低借貸成本,也可以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出口競爭力,而香港受制於聯繫匯率,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可言,只能被迫跟隨美國加息,令港元更加昂貴,最後只好下調資產價格來抵銷,股市大跌,樓價急挫,已是無可避免的事。市場人士預料港股隨時再下挫數千點,樓市可能暴瀉五成,並非危言聳聽。 c4 L {* ~0 Z9 C$ \' L! X% A% }3 ]5 [
tvb now,tvbnow,bttvb# n6 m% h% V$ \# [8 Q# {
風雨欲來 危機四伏
+ {8 ^' X/ c0 ]9 D0 q( i5.39.217.76
* D3 ~- Z! i" } {3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香港本身問題多多,早已危若累卵。一方面樓價高企,嚴重脫離市民負擔能力;另一方面旅遊業無以為繼,今年七月整體旅客下跌逾百分之八,內地旅客劇減近一成,除了有大型傢俬電器連鎖店倒閉,亦有名牌店放棄中環舖位,可謂警鐘頻響。加上港府管治混亂,多項大型基建延誤超支,淪為一個個財政黑洞,損耗抗擊金融危機的本錢;而去年佔領一役更導致社會嚴重撕裂,港獨思潮氾濫,為香港埋下無窮後患。在內憂外患之下,倘若金融核爆噩夢成真,香港首當其衝,後果恐怕比亞洲金融風暴和全球金融海嘯更加嚴重。3 }0 b# `) [; O; R
5.39.217.76, ~5 W, Z" C5 [) f1 I& a* _
面對新一輪金融危機,港府高官大派定心丸,聲稱現在不能與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相提並論,其實這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壯膽罷了。目前的香港與當年有着許多相同之處,港元一樣跟隨美元企硬、樓價一樣高處不勝寒、經濟結構一樣單調薄弱,外圍任何風吹草動,香港都難逃一劫。何況港府管治能力比當年更不如,尤其是三位主責財金事務的官員,包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全部沒有實戰經驗,只懂紙上談兵,他們是否有能力應付金融危機,不能不令人懷疑。當年雷曼爆煲引發金融海嘯,一眾財金官員猶老神在在,無動於衷,直至海嘯席捲全球才如夢初醒,說甚麼開始感覺到有風來了,要「釘木板、貼膠紙」防風,成為一時笑談。公仔箱論壇+ e, N- w, w4 `1 N8 e$ y+ Q! p" \
& o- Z1 k4 b( V1 @- L! s
說到底,香港經濟結構單調,才是導致每次金融危機都遭受重創的主要原因。旅遊業進入寒冬,物流業優勢漸失,商貿服務日薄西山,香港四大經濟支柱只剩下金融業獨撐大局,危機一來,無險可守,勢必出現泡沫爆破、信貸萎縮、消費疲弱、失業回升、民生凋敝等連串惡果。早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各界已不斷提醒港府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八年金融海嘯後,要求發展多元經濟的呼聲更是不絕於耳,可惜當局一直坐而論道,至今一事無成。tvb now,tvbnow,bttvb1 J* _5 w1 v9 u$ R
公仔箱論壇8 C, o3 q' n* t5 w1 C( [' A8 ]
潮起潮落,興衰循環,本是經濟周期中的常態,不足為奇,問題在於港府不懂得居安思危,一味等運到,這才是最大的隱憂。過去香港能夠從多場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主要因為背靠內地這個龐大市場,享有天時地利,如今時移勢易,內地自顧不暇,即使想照顧香港也無能為力。《詩經》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山雨欲來風滿樓,金融市場危機四伏,港府再不未雨綢繆,只能坐以待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