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細數今年香港遊行的箇中變化

細數今年香港遊行的箇中變化
6 i: g! l& G7 U5 |; J7 Rtvb now,tvbnow,bttvb
) K7 i5 {# t( D* b6 d; M9 M  B+ }: U

" ], t: I2 o: Q5.39.217.76香港政改方案否決後的七一遊行,市民反應比預期更冷淡,人數跌勢凌厲,主辦者聲稱只有四萬八千人,比去年的五十一萬人銳減九成,而警方估計為一萬九千多人,跌幅也逾八成。不論如何,群眾跟隨泛民號召上街的熱情已不再,是鐵一般的事實。泛民帶領的「民運」如此結局,是他們策略失誤所造成,但對香港整體而言,社會由激盪回復平靜,未嘗不是好事。5.39.217.764 H, t, a/ x3 h% c

, I+ s' ]$ z& P+ ]: W+ O2 {9 P, ?
運動之勢急速冷卻,對泛民明顯是一大警號,但他們似乎仍然未「醒」,也沒有認真反省。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說,遊行人數大跌沒有甚麼大不了,還反問︰「比去年少又如何?」他更指當天氣溫三十多度,市民可能覺得要休息也不出奇。他為場面冷淡如此辯解,只令人覺得是把頭埋入沙中的鴕鳥,不肯面對泛民所處的困境。

' K/ T5 j5 Y' r! |! N4 b5 w( y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2 q- s: ?4 V- S4 t2 ^
任何政治運動要有持續力,必須有一個現實上可能達至的目標,然後朝此方向繼續向前邁進,只有這樣,群眾的熱情才可保持不絕。回想當年,北京已承諾於二一七年落實特首普選,具體方案也存有商議空間,但泛民逐漸放棄務實對話、尋求折衷的策略,叫價愈來愈高,到後期更超乎實際,更號召群眾參加違法「公民抗命」,以此作為抗爭手段,爭取難以實現的訴求,把運動帶上了虛無的方向。
' a! Q4 f% x& o- [1 s! y6 W! c( w

! P& y. ?+ P- ~& s- W8 K5.39.217.76
佔領行動爆發後,運動更陷於失控,參與者各舉旗幟,「革命」遍地開花,人人都說「誰都不代表我」,泛民完全失去主導權,群眾就像沒有駕駛員的列車,盲目向前衝,社會陷於大混亂、大對立,沒有了目標和方向。

9 c/ d7 _/ [" a
- |+ E& g* j, q* u* u5.39.217.76
泛民議員被這股狂流推著走,最後身不由己,無奈地否決政改方案,令特首普選胎死腹中,民主進程頓時劃上休止符。群眾的激情燃燒殆盡,到頭來卻一無所得,領導者高呼的漂亮口號和偉大理想,全成了泡影,參與者自然感到無比失落,像泄了氣的氣球,再沒有上升的動力。泛民政黨互相捆綁否決了政改方案後,同樣感到沉重和失落,內部矛盾再次浮現,各自重新定位。在目前這混沌階段,泛民沒法決定出未來方向,也找不到一條可行的道路。例如今次民陣定出大遊行口號之一為修改《基本法》,但民主黨就表示反對,認為對香港弊多於利;與此同時,民陣與本土派又為應否在遊行中加入「港獨」發生爭執。作為帶領者的泛民本身都漫無目的,群眾又豈會再跟隨?不少中間溫和的市民經歷過風雲激盪後,對政治爭拗也感到十分厭倦,甚至反感,對大遊行之類的行動再難有熱情。七一遊行人數大減,正反映出這種情緒,相信市民的「政治冷感」將會維持一段長時間。從正面看,政治狂潮退卻,正是社會重新聚焦民生,回歸理性務實的一個契機。但願如古語所云︰「禍兮福所倚」,香港可以重上正軌。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