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民主的演變
$ S. e! S/ d8 }# F0 [' J' `6 k* H4 [" D' m6 ~0 L1 l" q
在海外,激進民主有一派主張直接民主,認為應該堅持自發的個體組織,用橫向聯繫形成組織力量,但反對中央統籌或等級性的組織化,也因此否定政黨和政府。
4 |9 P% E" n3 ?5 b5 W+ W# p) v& y; g% I9 m/ U8 a" O
不過,這一派主張在現實政治卻從未體現。用橫向大聯盟來結集眾多自發組織可以,結集之後的行動還需有一個集體決策的過程。由於誰也不代表誰,也不能以人數多少來決定,各個自發個體組織只能在無異議的共識下才可有集體決定、行動;或者在抽象而沒有異議的口號如民主、公義、平等號召下,各有行動,以求達到集體行動的效果。5.39.217.76 ~$ T7 C* o& E4 h4 N; q. p
5.39.217.766 ]$ @+ c5 Z8 n) G0 C. l$ m7 @0 Q
然而,抽象口號可以有共識,實際行動總會有差異。不同的個體組織可以有不同的行動取捨,它們中間便會存在矛盾,產生分歧,互相衝突。結果如烏合之眾,一哄而散或相互纏鬥,把矛盾的目標轉移。* J: I( r$ U% l1 z6 t9 G, e# [
公仔箱論壇! b8 j5 B. _4 @; h1 l
歷史上,許多大的政治社會運動都曾出現這樣堅持直接民主,反對既有政體的力量與主張,其中以無政府主義影響最大,可惜難以持久,可能便是出自先天的組織弱勢,沒法鞏固組織,發揮集體力量。5.39.217.769 @; ~: J, g2 f y* S* x' X
tvb now,tvbnow,bttvb8 s! i) l `" |6 L4 p0 x
佔中前後湧現的反體制團體和群組似乎都有這種直接民主,或無政府主義的傾向。「誰也不代表誰」,它們對政黨似乎未有合作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最危險的是由仇恨政治發展出個體的暴力行為。但警察嚴加懲治便可鎮壓。最好的趨向是它們或與政黨合作或聯合結集,參與議會政治,改變直接民主的主張、回歸於議會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