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祭」升格 大陸彰顯重錘tvb now,tvbnow,bttvb4 J& D) U2 l+ J% y; s3 S0 ^* U
* k+ ]4 r2 e) m0 S9 `/ p2 h' k: w" \0 Ptvb now,tvbnow,bttvb十二月十三日,是中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北京罕有地以國之重禮,紀念二戰時在南京遭侵華日軍屠戮的三十萬死難同胞,凸顯官方的嚴正姿態。比照民間普遍存在的戲說抗戰史、淡化抗戰艱難的嬉戲語境,官方的此番莊重,不無以「禮」凝聚民族尊嚴,喚醒奮發精神的深意,但成效尚待觀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 A& I) f: Q. ?
7 _ J6 Y l5 p7 s1 e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江蘇省、南京市以地方規格銘舉辦,已有整整二十年,今年升格為「國家公祭日」。這個「國家公祭日」刻著中華民族被外敵侵佔的切齒痛史,是億萬中華子孫先祖的血淚共難,也是中國用以還擊日本政府篡改和美化二戰侵略史的歷史重器,因而北京隆而重之,不僅中共最高領導人嚴裝素服,前往紀念現場祭奠,在公祭舉行前,主辦方更對參加者明確提出諸多禮儀要求。5.39.217.767 O# O& y4 u. S
- _6 J, ^. E2 l" X8 T官方將這些禮儀細節規定得如此詳細,彰顯公祭儀式的莊嚴,以及北京待之以國禮的鄭重態度;但另一方面,也同樣凸顯中國社會歷經數十年文化斷層,已從千古傳承的禮儀之邦,變成了「禮失於野」的禮儀寥落之邦,以致就連參加南京大屠殺公祭這一國難性質的重大紀念活動,需持何種舉止、作何等裝扮這種最基本的禮儀,也不被民眾瞭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r4 i( W- @* g
* ^8 g; c( l# T# _7 f5 i.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既是文化斷層的悲劇,也是日軍侵華史未能在當代中國人心中刻下烙印的真實寫照。
! Q$ b9 r4 {& T6 P& j; D& `5.39.217.765.39.217.76) n0 n5 E9 }' k
與官方之「莊重」取態相對照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中國民眾對待日軍侵華這段民族痛史,往往不自覺地流露「嬉戲」的態度。公仔箱論壇: [9 _% t7 q/ Y: ?8 q5 U
中國各地電視台播放的抗戰題材劇數不勝數,但能真切展現歷史原貌、還原當時中日力量對比之懸殊的作品幾近於零,這些製作粗劣、情節雷人、嚴重歪曲抗戰殘酷性與艱巨性的電視「神劇」,雖深受詬病,卻一直長演不衰。) t( `0 x9 l8 w3 w9 ^" o: Q.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9 \- v* h# N
文化產品造成的負面影響,自然會留下現實的痕跡。早年在個別旅遊景點,甚至有中國人穿著租來的侵華日軍服裝,耀武揚威地拍照取樂,而旁觀者亦多撫掌大樂,不以為痛恥。近年中國從北到南多個城市,曾在「九一八」紀念日當天鳴響防空警報,以警示國人莫忘國恥。但這邊廂警報長鳴,那邊廂民眾照常穿紅著綠、歌舞昇平,許多人還埋怨:甚麼聲音,這麼吵?tvb now,tvbnow,bttvb; O& ~% I7 F2 x; x$ p2 L/ q& s3 {* s8 r- _
+ @ F, H! t8 P
中國民眾對待這段本民族空前慘痛的歷史,為何如此取態?其一是大陸曾經一度弱化甚至淡化對日軍侵華史的國民教育;其二,正是因為上述不良文化產品與社會現象的交互影響。
) c7 K" e4 k: m1 k/ n$ ~5.39.217.76
' e8 l, K, K& H4 v0 l. ^/ itvb now,tvbnow,bttvb當一代代年輕人從書本中學不到全面真實的抗戰史,現實中也感受不到她的痕跡,這段凝聚著先祖血淚的痛史被遺忘、被淡化、被戲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f" p$ B8 C: h) l* s: |
: J: S# ~) S5 \: |
據聞孔子曾說:「禮失而求諸野」,意指一些延續中華文明的古禮,雖經時代變遷,仍能在阡陌之間保存,因而想尋找失散的禮教,要向偏遠鄉野問詢。3 Y: P% t* \.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N) v" O) L! v' b. z5 ]; c$ c3 _
中華文明的禮儀,本是由宮廷傳諸民間。這種自上而下的「禮」的傳播,奠定了社會秩序,也形塑了社會的文化凝聚力。孔子時代的「禮」是如此,當今社會的「禮」也是如此。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b& u- e. v- j+ @1 |) O ^9 h
$ j6 l$ R; O- C# [; E# I民眾不知在「國家公祭日」上執何禮儀,不懂對國家、民族的苦難史待之以禮,恰是因為之前數十年間沒有相應的「禮」自上而下傳諸民間,因而如今只有「禮失於野」,無法做到「禮失而求諸野」。而一個如此對待自己的國難日的民族,又怎能贏得他國尤其是昔日強敵的尊重?!+ \: ^% H1 F# p" |! G
0 Q; F- p3 z; b9 S7 Z7 ]北京選在首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以格外莊嚴的方式舉行公祭,折射出為了以國家大禮之「莊」導正民間失範之「諧」,教育國民銘記國恥、振奮精神,同時警告日本右翼,向世界展示捍衛主權與和平的決心。這一前所未見的禮儀,凝聚著國家與民族的尊嚴。但這種官式導引能否彌平官民之間「莊」「嬉」的巨大落差,還得看官方在持久的文化建設上是否得力,有沒有更深切的功夫。tvb now,tvbnow,bttvb+ M3 ~% e3 y6 `8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