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會議1 `6 p. O" a" M) [5 I+ K
5 Z- h3 b& r% S' C7 i. g' H
台灣國民黨政府準備召開經貿會議討論兩岸關係,這應可使台灣社會進行理性討論,排除誤解誤導的思想言論;這未必可使藍綠營團結,至少可減少無謂的衝突。在公眾知情底下,衝擊立法院與行政院的行為大概可免。! B5 s0 h1 f1 r4 F
7 U" t5 }# [3 D
香港社會對本地與內地的關係也同樣存在着不少誤解,也同樣地缺乏理性的討論與溝通;公開舉行的經貿會議相信亦可推動理性討論,消除誤解。 {- Y' q8 a" y! `# K
: V" W3 x5 i" ~6 k. g, l) B香港要討論的不單只是CEPA和個人遊的作用和影響,更要把香港從改革開放以來怎樣與珠三角互動,互動中的利與弊和未來可能性作詳細的分析、討論。香港與珠三角的關係不只是個人遊。以前的出口加工,八十年代以來香港的繁榮發展靠的就是加工的暴利和衍生的就業、消費,這其實也與中國收回香港有關。
/ `! d) z6 O* {' H;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3 b- n7 L4 N# D- X& v! m
不過,加工貿易的成功或對香港製造業的空洞化不能在服務業複製。於是,CEPA作用微小,主要是靠個人遊,也即是香港服務業的本地化優勢。而且不只是旅遊,也不只是醫療、教育,金融保險的得益更大,商貿服務與建築工程等專業服務亦不小。/ @% M5 \, T6 K# X. @. {
2 o) Q6 L" e: @0 l
換言之,香港在九十年代之後的服務經濟轉型實在不是空洞化的後果,而是內地需求擴張到香港的成就。
, m8 H+ b h5 p) M8 T
/ a/ E9 A5 Q8 g2 F& I- A! F當前中國在轉型,珠三角在升級,香港怎辦?是本土派所說的閉關自守,還是積極進取,以香港的轉型迎接珠三角的升級?這些都大有討論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