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淪為大白象 工程超支無底洞公仔箱論壇- W: d' n. _' B7 Q
公仔箱論壇4 d7 B7 d4 C) ?7 _7 u
港府理財有個特點,就是十估九錯,預算案固然年年失準,連計算基建開支亦離題萬丈,以致超支情況愈來愈嚴重,涉及金額愈來愈大,大型基建紛紛淪為大白象,對公共財政造成重大壓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3 ~ y7 i: B2 g$ U- i+ \+ `2 C6 {
+ a' v; ]2 q/ D l2 G" n# T香港電台新大樓造價由○九年估計的十六億元大幅飆升逾兩倍至六十億元,引起一片嘩然,即使其後提出「減磅」方案,總開支仍達五十三億元,結果遭立法會否決。無獨有偶,大嶼山小蠔灣廚餘處理廠最新造價亦由一○年估計的五億元急增至十五億三千萬元,短短四年上漲兩倍,同樣備受質疑。
3 }4 A/ E1 N+ ~: w9 f( \( K: K% y2 M5 M) \; J3 h1 k( }
見微知著,這兩個超支例子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本報抽查目前仍未完工的九項政府重大基建,發現全部超支,最新預算比當初申請撥款時的預算高出三成至兩倍不等,合共超支一千一百億元,相當於二○一一財政年度房屋建設開支的五倍,不可謂不驚人。當然,預算工程開支尤其是大型基建不可能百分百準確,但超支情況如此嚴重和普遍,顯然不合常理。
" F" b' @+ y3 H4 k7 S. \0 x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6 T2 k1 W, X, m; S! K
港府往往將基建超支歸咎於通脹、建材及人工成本上漲,這不過是推卸責任的藉口,實際上,這些只是導致基建嚴重超支的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過去當局議而不決,許多基建一拖再拖,直至近年才一窩蜂上馬,工程界不勝負荷,成本自然節節上升。正如有工程師指出,部分工程難度高,超支情有可原,但整體超支嚴重,相信與大量工程同期進行有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n" Y5 g# @, P1 B! o5 o
5.39.217.767 y$ i4 b2 A" L: X3 O
事實上,目前進行中的大型基建多數是前朝政府拍板的,當年曾蔭權爵士好大喜功,高調宣布推出十大基建,可惜志大才疏,當中多個項目只停留於紙上談兵,直至政府換屆時仍未動工,遷延時日的結果當然導致成本大增。加上當局往往閉門造車,胡亂估算,有的甚至連初步勘探也不足,與實際情況天差地別,嚴重超支何足為奇。前朝遺禍,後人遭殃,許多基建欲罷不能,即使嚴重超支,現屆政府及納稅人也要被迫埋單,既無辜,也無奈。
$ k; N; i8 N+ @; v2 |8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7 }8 \; D1 v2 L; c
說到底,本港工程界承受力有限,大量基建同時上馬,除了令成本大增,亦令建造業人手緊張,最後可能影響工程質素。當年董建華政府為了趕建房屋而爆出短樁醜聞,弄巧反拙,若當局不能吸取教訓,隨時重蹈覆轍。所以,業界人士建議港府統籌不同部門的基建,避免同期推出太多工程,並非沒有道理,須知一曝十寒不會有好結果。
6 O6 A; C; Z) v: }公仔箱論壇- \6 q c# E# d/ [$ f
根據外國經驗,政府推出基建往往跟隨經濟周期,避免於經濟暢旺時推高工程費用。而港府恰恰相反,回歸後多年的工程開支一直維持每年約二百億元,近年卻持續飆升,一一至一二年度的開支是五百二十六億元,今年預料超過七百億元,與經濟表現背道而馳。事實證明,政府在基建方面毫無作為固然不好,而一窩蜂推動基建也不是好事,工程超支成為無底洞,受害的始終是納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