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勞工) `4 y. \/ \! H: b7 ~; w. G( x
0 [8 g8 [. q1 X. e6 N- f: B# a' \5.39.217.76香港勞動力不足,有提議解決方法是婦女參與勞動的比例要增加;政府從增添託兒設施入手來解放婦女在家庭勞動的束縛。相對於不少社會,香港有幾十萬外籍家庭傭工,對家庭和婦女有很大的幫助。
4 l D+ w4 E3 q1 O. _
, W$ Q' B9 y& _. b- e l香港女性工作的比例也不低,由此帶來香港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獨立,但因人口老化而要進一步推動婦女走出家庭,參與社會勞動,我卻有所保留。6 h% f* m* O& ?7 O! ?
tvb now,tvbnow,bttvb# R% u, \! k/ m) \$ \9 V
香港職場的問題是工作時間長、壓力大,且大多數人的工資並不理想(相對樓價租金而言)。工作之餘,實在休息乃至其他非工作活動的時間不多,因而香港人的生活質素與社會發展水平(如人均GDP)和個人/家庭收入並不相稱。5.39.217.76+ C4 V) Q E# _2 s9 U0 n. U. Q
8 _% G# R8 G9 _; W照顧子女方面可委託家庭傭工,但子女的培養、教育,乃至親子關係,不可能由傭工替代。當然現實中有不少替代的例子,香港人應多謝菲傭、印傭的盡心盡力。可是,在子女的成長過程,身為父母的生活若缺少親子的因素,生命和生活便缺少了重要的部分,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凝聚性、文化傳統的承傳等,亦有很大的損失。0 b1 `2 ]: L" q, T* ?
5.39.217.76: Z0 F! ?; j6 Q0 j/ ?* d0 ~7 c
為了避免引進外勞,我們要用不同方法吸引婦女從家庭走到職場,經濟上會有所得益,但未必比引進外勞為高,可同時在家庭與社會方面卻可能會損失了不少影響深遠的社會效益。會否是得不償失呢?經濟收入是否比家庭更重要?香港已經進入發達社會的水平,我們應該多考慮怎樣使香港人生活更有質素、社會更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