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劉銳紹﹕悼不是敵人的「敵人」——羅海星

這篇文章放在評論版,也許有點不大合適,因為它不像評論;它也不是悼文,因為在我心裏,文中的人沒有死——因為他的精神不死。
5 d/ E$ J! l& u7 P9 a6 r6 A3 d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在上周四,打開報紙,赫然發現頭條前的新聞:「羅海星肺炎病逝,享年61歲。」無情的現實鐵槌敲醒了我,長期患病的海星,終於不能再跟我豪情壯語,暢論國家大事了。
$ z2 _- I; n2 j4 t; C公仔箱論壇+ C) c$ K1 _% E: \; ]) }
上一世紀70年代,我和海星已經相識,但走向深交,還是由1986年我長駐北京採訪的歲月開始。那時候,他擔任香港貿易發展局駐京首席代表,每天在商場打滾。我戲言對他說:「你已經成為資本家了。」9 c3 l, I! C7 C1 ]1 x
交淺言深之下,他才透露絲絲心語。原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一腔熱血,返內地升學。但正是這段日子,他目睹荒唐怪誕和觸目驚心的人類悲劇。一位同學險些被活埋,而義正辭嚴要活埋他的人,正是他的同學;為什麼要活埋?只是為了要他說一句:「我不應該反對毛主席。毛主席萬歲!」
2 J/ o" Q2 O6 Qtvb now,tvbnow,bttvb3 p" ?4 z) N0 P' j6 w- s
義無反顧參與「黃雀行動」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例,一幕一幕地在海星的腦海裏浮現。但1978年開放改革之後,新的生命元素又注入他的體內。他感到中國重新走對路了,經濟搞不好,什麼都不用說。所以,他不怕被我們謔笑是「資本家」,大踏步地走上經商之路。那時候,他的辦事處就在北京最繁華的長安街上、那一幢最豪華的寫字樓——中信大廈之內。我們叫這幢大廈做「朱古力大廈」,因為它的外形就像一排朱古力(巧克力)。「世界之窗」、大型國企,都把總部設在這裏。海星經常有一些自慰式的話:「我只是當貿易發展局的首席代表,而不是自己做生意,賺國家的錢。我還不算是真正的資本家。哈哈!」
. l  n6 e3 S  j& A# D公仔箱論壇事實上,在這段期間,他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後來,他寫了一本書,講述他駐京期間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仍是那一股投筆從商、為國興邦的書生意氣。這一代人,在文革的痛苦掙扎中清醒過來,沒有迷失方向,沒有意志消沉,沒有變成金錢萬歲,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實在很難得的了。tvb now,tvbnow,bttvb8 P* _9 t$ M4 T$ O!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n, P; j  I( a/ ]; O5 ]% `- r
但一聲槍響、一陣轟雷,驚破了他的書生報國之夢。「六四」之後,他感到經濟可以報國,但不可救國;經濟可以使中國富強,但未必可以使中國開明。他痛定思痛之餘,參與了營救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結果在營救陳子明的時候被捕了。他事前沒有告訴我他的決定,事後獲釋回港才對我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太愛國了,同時又愛得太辛苦了。但無論愛得多麼辛苦,還是要愛下去。所以,我那時候想,首要工作就是要保存這一點命脈,為中華民族留一點希望。」無論他的抉擇是否正確,這正是他義無反顧地參與「黃雀行動」的動機。
; f% R: v- Q8 U. C" E8 Q公仔箱論壇上述過程,就像春雷乍響,各位已有所聞,但其後發生在海星身上的事,卻有如一串炸不響的悶雷,壓在心裏,令人鬱澀難抒。各位可有興趣傾聽?
# W' q  o7 V4 x/ @1 S  c4 R( s5.39.217.76
5 V( X; M1 b/ u$ R  n
2 m; j% ^  M$ U$ w2 O5 y4 X5.39.217.76做紅酒貿易 噩夢總是纏擾着海星被判入獄之後,適逢港英政府為新機場融資,須取得中國配合,讓償還債務的日期延至九七年之後。所以,當時的英國首相馬卓安紆尊降貴,老遠地跑到中國,成為「六四」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領袖。但馬卓安擔心這種行動受到國民和西方社會指摘,於是提出要求釋放羅海星,而中國為了突破西方的封鎖,也願意合演這台戲。所以,海星在無可選擇的情况下成了中英雙方的一張政治牌。無論如何,獲釋回港始終是好事,政治在某些時候就要講求妥協,但後來一些事情又是海星難以估計的,令他再次無可選擇。& U5 F! F9 A& [, C; g5 g  S

: l: v/ D* o- G2 A. d1 V1 y其後,他因私事到英國去,本來沒有打算與英國政府接觸,但馬卓安知道他到了英國,要求與他見面。正是人情難卻,海星於是到唐寧街與馬卓安見了一面。馬卓安為的是要搞「政治秀」,但可哀的是,內地有關人士對這類事情從來甚少求證,不會多問實際詳情,就認為是「向英國感恩戴德」的表現。海星就像小媳婦那樣,無從解說,只有任由惡家姑喜歡怎樣想就怎樣想吧。" E) A: m8 I6 y# x

! z- s' Z" L4 t# v1 B% I. i人畢竟是要生活的。海星回港後,打算重操故業——經商。據他說,內地開始流行飲紅酒,所以跟朋友做紅酒貿易。自食其力,是最基本、最卑微的要求了,合情、合理、合法。可是,噩夢總是纏擾着他。不知什麼緣故,生意還是做不下去。他告訴我一些可能性,但由於無法求證,所以不敢輕易作實。他說:按過去的經驗,也許有人擔心異見人士「有了生活,會不會再來反我?」公仔箱論壇$ S+ P7 q; t/ j# E
! ~( e+ j2 w0 J+ v
在自由社會裏,一個人可以有多樣性,政治取向如何,不應影響他的正常生活。但有些時候,現實就是不容許一些人享有多元性,尤其是被定性的人。我遙問碧蒼:這不是「左」又是什麼?
% W) @* ?2 }0 u$ V( b5.39.217.76
; \5 s4 \3 r3 C& c. s/ S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經濟壓力下,海星只有載浮載沉地尋找生活,後來進了自由亞洲電台。在香港,為那一家機構工作並不代表認同這家機構的政治立場,猶如左派機構的員工不一定認同內地的主張,大家只是打工仔而已。但是,在一些人眼中,自由亞洲電台不是美國國會資助的嗎?怎可以為它效勞?不用說,這又強化了有關方面對海星的定性。「定性」這一行動,活像一頭張牙舞爪的怪獸,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裏又是一具「虎頭斬」。試問,被斬斷了頭怎能駁回?被「定性」的人又怎能輕易翻案呢?5.39.217.76* s, W! t6 F; z' e4 M/ W$ f+ C
公仔箱論壇0 R1 W7 `% Q+ k0 o9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o# {7 G$ a
中國政治文化專門製造兩種人不過,海星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中,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黃土地上,仍然有理解他的人。據他說,有一些內地人士與他接觸,也許為了摸底,但他從不拒絕,因為他相信「溝通至上」、「理解萬歲」。他對中國有很多批評,但始終對中國深存寄望,始終相信中國的好人沒有死光。他繼續溝通,並相信摸底的人也會深明大義,頑石點頭。公仔箱論壇0 D1 |  V0 N$ X3 z' w7 v5 e
但好事總會多磨,按內地的習慣,欽差大臣不會長期在一個地方當下去的,以免這些人的思想「異化」。舊的欽差大臣雖然願意為他減輕壓力,但不多久就換走了,新的人重新開始,又是一個新的夢,但不知是好夢還是噩夢。我理解這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特色,但這種特色不是令人太傷心了嗎?
: E% e+ ]- `0 a5 h. j. @- t從海星的經歷,令人感到中國的政治文化專門製造兩種人。第一種是屈原,本來對國家癡心一片,但卻被視為「黐線」;對國家如珠如寶,但卻被視為禾稈草,最後齎恨入冥,鬱鬱而終。第二種是「敵人」,本來不是敵人,但後來都被視為「敵人」,或變成真正的敵人。這都是中國政治文化裏「鬥爭哲學」的餘毒。我撫心自問不是「敵人」,也無條件做「敵人」,但卻不能控制人家怎樣看我。我和海星有時互相訴苦,但更多的是互相激勵。面對國家,我們都有一句共同的說話,就是:「只要我愛你,哪—管—你—愛—我—不—愛。」/ L5 k1 t! z$ W4 q# H
海星:安息吧!中國始終會醒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