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子」陳水扁8 ]% S. i( N, H+ K, S
在任職總統期間,串同妻子吳淑珍貪污數以億元計,夫婦倆昨日被定罪判囚終身,淪為「台灣之恥」,牽連子女親戚和多位下屬,成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慘痛一課。" M* z* E( G+ T- @/ f2 n3 g
5.39.217.76- R( r- q8 W; g
這不是陳水扁第一次坐牢,二十多年前他還是在野之身,因為擔任社長的《蓬萊島雜誌》被指誹謗,與發行人及總編輯同被判囚,稱為「蓬萊島三子」。當年大家都知道這是國民黨打擊異己的政治官司,他戴着政治光環去服刑期間,吳淑珍「代夫出選」贏得立法院議席,顯示民意向背,這頂光環為他日後獲選為台北市長甚至總統都發揮過很大作用。 H. A# P x* h7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u. b3 y+ y* @5 E6 ~
今次他試圖把自己貪污案件也包裝成政治逼害,在宣判前一天安排在網上復刊《蓬萊島雜誌》,形容現任總統馬英九
, s0 K% z2 z0 L. T- h8 H' c+ s公仔箱論壇是代中國執行《反分裂國家法》,塑造自己為「台獨烈士」。不過,就連他自己的民進黨友,大部分都不相信他清白。公仔箱論壇0 L. _* w/ `8 T6 Z
tvb now,tvbnow,bttvb6 C# N2 f/ d7 h; Y3 C1 c
改變策略 謀早復自由身( B7 l1 C# t5 e% A3 }
5 x0 V6 h, l: }4 A# F陳水扁已經成為民進黨的負資產,陷民進黨領導層於兩難局面。如果黨內高層不與貪官陳水扁劃清界綫,將難以清廉面目和願景見人服人;但是,如果徹底「切割」,又擔心失去黨內扁系政客和社會上深綠民眾的支持。結果,民進黨只能和稀泥,以保障人權為理由,把焦點移向原審司法程序的問題,要求法院准陳水扁保釋等候上訴。5.39.217.768 w3 k; Z4 u, P% n8 x& ]
3 k9 y' {2 }. Y3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初審定罪後保釋等候上訴,包括香港在內的很多司法體制都有案例,但涉及終身監禁的重犯,則絕無僅有。民進黨今次為陳水扁爭取的,不是人權,是特權。5.39.217.76* c& R/ h' j5 g% u+ J( o
" A/ f, b3 p; N5.39.217.76濫用特權對陳水扁並不陌生,在他一家貪污和清洗黑錢的過程中已暴露不少。被揭發弊案以來,陳水扁多番拖延,先在任內利用總統豁免權,離任亦極不合作,在候查和候審期間,不但把自己包裝成政治逼害對象,設法銷毁證據,還把貪款「美化」為選舉和貫徹自己台獨理念的經費,企圖把其他政治頭面人物紛紛拉下水。直至法庭改為關押他候審,他才改變策略,務求案件速判速決,原因顯然是自知要有判決後,才有機會以上訴為理由要求保釋。
+ F& P1 u( `8 i+ I$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d. s+ Y. h X( B' G4 \
阿扁惡政 台灣代價沉重tvb now,tvbnow,bttvb. ]# `' q2 A+ y$ U1 o8 y
: a1 I% F# d6 J- ~4 V$ d1 Stvb now,tvbnow,bttvb以陳水扁活動能力之強,要是他得以離開監獄,有利自己發揮政治影響力,騎劫民進黨議程,繼續試圖拉扯民意向司法系統施壓,他還可以重施故技,繼續百般拖延,盡量延長自己的自由時間。
* }" w+ s/ V- f, [, B* R3 {5.39.217.765.39.217.765 F% `" [+ k$ y$ W7 x6 X. R# e
況且,今次弊案涉及約十億元新台幣,社會普遍視為冰山一角,至少還有兩宗弊案就快查完,日內起訴,包括收受另一家企業賄款,涉及新的富豪,以及詐領機密外交費,在出訪友邦送錢時「報大數打斧頭」。以陳水扁過去妨礙調查的劣績,以及涉案的嚴重性,很令人懷疑法院會否批准他保釋。 t1 o7 }) D3 t
6 C3 q) c4 r) Y8 B* d+ d陳水扁成為台灣民主的反面教材,任內曾經企圖濫用司法程序來對付馬英九,現時又以小人之心指馬英九政治干預司法來逼害他。今次馬英九堅拒插手干預,司法機構樹立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權威,為台灣的政治制度加分。不過,陳水扁這場鬥法戲碼尚未演完。公仔箱論壇$ G7 b$ I* o+ T3 ]+ |) z& n7 |& K
. R M; a. i6 @* v# B$ c; C1 }) N) j更大的悲劇,在於陳水扁鑽台灣民主制度的空子,任內的政治手段和貪瀆表現、「兩顆子彈」贏得連任的骯髒手段、利用自己律師的學識來顛倒是非狡辯的作風,在社會上培養「只問藍綠不問對錯」的風氣,以悲情仇恨令社會兩極化,所造成的裂痕和禍害,並不是那麼容易修正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