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張炳良﹕第三種眼光看中國
[打印本頁]
作者:
katspi
時間:
2010-5-5 06:48 AM
標題:
張炳良﹕第三種眼光看中國
繼去年北京奧運,5月1日開幕的上海世博
7 N6 s* r0 }* d
,乃標誌中國另一走向國際舞台、展示國力的重大盛會,國家投入巨資,不在話下。
7 p. X1 _3 m" |0 Z
+ m- h0 j; E# B$ x: o) T" N
4 h8 }) E& c0 n1 Y# k b' I. C( V/ @5.39.217.76
$ }. o7 Q: i, O+ O5 d
世界上對中國主辦活動的精細籌備和燦爛光輝,無不矚目,但總是有國際媒介,喜予譏諷,例如形容中國館的鮮紅色63米高廈,代表威嚇人們的古代皇冠。類似語調,亦見之去年對北京奧運的壯觀開幕式和60周年國慶閱兵大典的報道,反映一種既怕中國強大、卻又看不起中國的不平衡心態。
1 h: h! t, Z' F. I; q1 v" V
$ ^( M8 n8 F* s) G
誠然,中國存在令人詬病之處,不能盡怪他人的懷疑與惡意。國家的確已攀上世界經濟列強之一,但仍落後於制度性「軟件」建設。經濟與社會發展,掩蓋不了不少地方施政上和管治能力的薄弱;而貪腐濫權嚴重,迴避政治民主化,公民社會受束縛,也使國家的崛起,仍欠缺紮實的體質。
& A% f/ I& s4 c6 x( E
公仔箱論壇3 W8 L# K% i/ {
- t0 e/ @1 a4 j' ]7 K. [. ~( x
公仔箱論壇+ q3 ]4 ~0 U8 m. ]# E" ?
市民對國家心情十分複雜
tvb now,tvbnow,bttvb$ M' @. ~+ @0 U9 c5 E5 s" I
' h: y6 I4 c z! ~# L7 W& O5.39.217.76
近年貧富懸殊滋生民怨,市場亂象和以發展項目為名之強拆強遷,在在破壞胡溫領導層致力營造的社會和諧;一些地方機關對上訪貧民和受害者的諸多打壓,對維權人士的排斥,以至對異見欠缺包容,也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易受攻擊,親痛仇快。
3 M4 |: T: q8 A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t% }# Y
就算在香港,市民對國家的心情也十分複雜——既對國家近年的急速發展和壯大、國際地位上升感到興奮,但又慨嘆內地自由民主人權仍然滯後。這也是回歸後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懷疑情緒使政治互信低企、政制改革
8 J6 Z4 U- a- i
不前。
4 O9 Z/ s8 _) R0 g, N
5.39.217.76) r6 J& H O: R7 e) }: g
5.39.217.76 Q1 Y. Z2 X0 g( u, c+ i
平情而言,過去30年漸進式的改革開放,已令當今中國,跟毛澤東
" x" {& \) Z! ^0 u4 |tvb now,tvbnow,bttvb
主義革命狂熱時期的意識形態和社會高壓狀態比較,面目一新,不能簡單視作過去之延續。內地大小城市充滿活力,新興而受高教育的中產階層冒起並不斷壯大。民營企業與經濟活動擴大,儘管仍受制官方政策束縛;按去年統計,國家擁有和控資的工業企業,現只佔總數的5%,僱用員工只佔總勞動隊伍的5.5%,其生產量佔工業生產毛產出價值的28%。
# I6 }2 e4 D- B8 n. z5 o
, N. e, n! R8 `0 r* U8 F
" A' U8 p5 B5 H8 itvb now,tvbnow,bttvb
不過,改革歷程中,在開放黨國(party state)與引進市場和社會之間,經常出現張力與爭持。改革議程本身的內在悖論與妥協性,往往產生不斷的反覆,進度起伏,時有倒退。從某個意義言,中共改革者嘗試在改革中同時擁抱列寧、韋伯(Weber)與戴卓爾(Thatcher,內地譯「撒切爾」)——意即既欲在維護其列寧主義傳統的前提下(即「四項堅持」)把其社會主義體制盡量現代化,又同時在文革
. _$ [% E7 J/ K: Y) Z
大亂後重拾韋伯式的理性和有法可依的秩序倫理,並向西方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學習,以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乃一個充滿矛盾和弔詭的社會工程。
; \9 z Q- _2 F, H5 k
- `) c Z, z v0 L* z# |+ j0 v! l公仔箱論壇
+ V7 K9 ~8 H4 R) e4 u9 |6 H# P
tvb now,tvbnow,bttvb5 F5 E0 M4 Q) @" A v
擺脫「反共vs.親共」兩極觀
5.39.217.762 q+ V8 e' X+ o: l' j8 C- x) p' |
9 O' a S' ?; y' B8 }
在束縛、反覆背後,中國的改革者或許時而有偏見、時而缺乏自信,在進退關頭時有困窘猶豫,但卻從未停下來,改革步伐仍是向前。21世紀的中國,已的確走進一個積極活動、重拾國家意識(nationhood)的新時期,但它仍背負覑曾受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瓜分的歷史屈辱,其國民心靈的創傷需經時間和耐性去治療;中國人有時顯現的自卑(崇洋)或自大情緒(義和團心態),往往只是同一銅幣之兩面,他們從近代歷史過去所走出來的曲折道路,箇中的挫折,非一般西方人所能完全感受。
公仔箱論壇% b- e' U) J8 r; u' {* v6 b& t. K G
公仔箱論壇0 l8 i6 a+ R0 U- P# G; v% {& h8 ^
5.39.217.76/ _6 ?1 L- e; B% L5 t, P
近日,澳洲總理Kevin Rudd呼籲外國(主要是西方國家),應突破冷戰時代的「反華vs.親華」兩極思維,以新的世界觀去正視中國的崛起和國際角色,把中國的身分與地位予以正常化。這是一位曾任駐華使節、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西方領袖,才能表述的新中國學觀點,他稱之為「新漢學」(New Sinology)。誠然,中國不會變成只按西方設計所改造的物體,但當代與往後的中國人,需要從世界上取得自信、勇氣與發展的啟示,使能昂步向前。
" k* U) T6 j- n; @
tvb now,tvbnow,bttvb4 g5 R+ |5 {7 N( n: G3 ?
回到香港,我們又是否應以第三種眼光去看國家的發展,擺脫過去長期的「反共vs.親共」兩極觀,以「自然」的角度去審視中國蛻變過程中的徬徨、焦躁與進取呢?
: \) m4 J, E7 d: `. k& v. |
' m/ ]4 U/ F7 h& |; a
: R/ o! a/ U0 N" H. E8 R
1 J4 Q* i5 v# P; p.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