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如何判斷普選聯溫和對話路線的成敗 [打印本頁]

作者: 咖啡愛奶茶    時間: 2010-4-21 11:38 PM     標題: 如何判斷普選聯溫和對話路線的成敗

黎子珍  社會各界普遍歡迎普選聯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溫和代替強硬,以理性代替偏激。溫和對話路線的一個重要積極意義,就在於將妥協本身視為一種價值,因為妥協在許多方面對社會政治的健康運行有積極的作用。溫和路線既是追求目的之手段,其本身也是一種信仰和社會價值。普選聯若能堅持溝通對話路線,就有利溫和反對派轉型為積極理性的政治力量,有利改善本港政治生態,有利為兩個普選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更寬鬆的環境,這是溫和路線最重要的成功標誌。  終極普選聯盟(普選聯)成立以來,在「五區公投」問題上與公社兩黨分道揚鑣,走溫和溝通、理性對話路線。許多人密切注視普選聯這條對話路線能否成功。不過,判斷是否成功,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一種認為對話路線成功的標準,是爭取中央確認「真普選」,若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就意味溫和路線失敗,就會把普選聯推向激進和對抗;一種認為不管普選聯的方案能否被接納,以及不管政府的政改方案能否通過,普選聯若能堅持溝通對話路線,不採取激進對抗的方式,就有利溫和反對派轉型為積極理性的政治力量,有利改善本港政治生態,有利為兩個普選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更寬鬆的環境,這也可視為溫和路線的成功。 普選聯沒有「反檯」 堅持繼續對話  特區政府4月14日公佈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的修訂方案後,普選聯發言人馮偉華表示,雖然對方案沒有提及普選路線圖感到失望,但他表示喬曉陽提出「普選的大門經已打開」的言論具有善意,而他們與中央、特區政府及建制陣營的溝通及對話工作,只進行了兩個多月,而且普選聯的工作是長遠及持續進行,就算今次不能就方案達成共識,他們仍會繼續對話。  普選聯沒有因為政府方案沒有提及普選路線圖而立即「反檯」,而是表示會長遠及持續進行對話,這顯示普選聯以理性的態度看待和堅持自己的溫和路線,這值得充分肯定。實際上,溫和路線既是追求目的之手段,其本身也是一種信仰和社會價值。香港的主流價值,是理性、持平、溫和、自由及進步。香港作為活躍的公民社會,大部分了解對自己所求的是什麼,亦仍能以理性溫和手法去追求目的,這正是香港社會穩定的基石。事實上,多項民調顯示,八成市民不希望政制發展再一次原地踏步,六成市民支援政府方案的主要元素,反對「五區公投」的市民亦為六成。普選聯選擇溫和溝通、理性對話的路線,符合香港的主流價值。另外,溫和對話路線也有助於防止香港社會「台灣化」,紓解激進主義、民粹主義激化的社會分化和矛盾,減低社會怨氣和戾氣,促進社會和衷共濟,提升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 鷹派未必代表民主黨和普選聯的主流  有觀點認為,今次政改諮詢在反對派陣營出現的路線分歧,是香港民主路的一個重要分岔點。此觀點卓有見地。作為普選聯主要力量的民主黨,頂李柱銘、陳方安生、黎智英以及李鵬飛等「港版四人幫」的壓力,花盡氣力取得八成黨員支援,否決「五區請辭、變相公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他們要轉型走溫和路線的決心。民主黨否決「五區請辭」,一方面是擔心補選會失去議席,以維持立法會23票的否決權,另一方面是民主黨主流派不希望繼續走一條對抗式、單純反對政改方案的老路,希望能夠透過對話,製造良性互動。一直反對「五區請辭」的民主黨議員張文光曾表示,「五區請辭」等同否定對話,是05年否決政改方案的「加速版」,未經對話就翻檯請辭,並不能解決政制問題。張文光顯示民主黨吸取了05年否決政改方案的教訓,民主黨05年否決政改方案後,民意支援率下跌,內部互相指責、猜疑,矛盾加劇,第二梯隊喪失了上位的機會,不滿加深,接下來在2007年區議會選舉中失勢,嘗到自釀的苦酒。民主黨上次吃過綑綁否決政改方案的虧,溫故知新,免蹈覆轍,是應有之義。  張文光認為:「若果此路不通,就唯有回頭,到時大家都無得怨。」這顯示張文光過於注重功利主義,達不到目的就回頭。這種功利主義算計,在民主黨內有一定代表性。例如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久前「爆料」稱,民主黨最初評估是否參加所謂「公投」時,是以為建制派會與反對派來一場「大對決」,屆時反對派可能會被搶走2至3席,故該黨「怕輸」才拒絕參與,萬料不到建制派不參與,「事態發展至今,真係萬料不到」,更質疑自己「唔落水參與『公投』」的決定是否錯了。  普選聯內亦有鴿派和鷹派之分。政府公佈2012政改方案後,普選聯成員中的鷹派人物李卓人立即「反檯」,聲稱「今次仲爛過05年,叫我點食得落?」他更誣衊喬曉陽對普選的態度就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表示方案提交立法會表決時必定投下反對票。劉慧卿亦屬民主黨中的「鷹派」,在立法會議員被邀參訪上海世博會問題上,劉慧卿揚言她有生之年「都不會涉足內地」,直至他們這些反對派議員「可以自由出入境為止」。當然,李卓人和劉慧卿之類鷹派人物,未必代表民主黨和普選聯的主流派,故普選聯的溫和路線能否成功,仍然取決於主流派是否仍然堅持這條路線。  有民主黨人表示,今次否決「五區請辭」,民主黨付出沉重的代價,包括喪失最大的輿論陣地,加上鷹派人物施壓,民主黨和普選聯堅持溫和路線受到極大掣肘。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公社兩黨和普選聯的鷹派人物,紛紛出來為「五區公投」造勢。「港版四人幫」的陳方安生,聯同職工盟李卓人、社民連曾健成、公民起動何秀蘭等多名反對派成員,前天一同出席陳淑莊的造勢大會,陳方安生攻擊政府推出的政改方案較05年方案更是「民主倒退及假大空」,聲稱方案通過料再無真普選,若無取消功能組別的承諾,「我絕不妥協」。在此情況下,鴿派所主張的對話路線是否行得通,令人關注。 歡迎對話並不等於可偏離憲制框架  鴿派所主張的對話路線是否行得通的擔心,其實沒有必要。事實是,溫和反對派的對話路線已受到各方歡迎和肯定,顯示他們的對話路線越走越通。社會各界普遍歡迎,溫和反對派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溫和代替強硬,以理性代替偏激。行政長官曾蔭權指出,最近不同黨派及民主理念的人士,為解決政改問題,願意採取務實、溫和、理性對話的態度,是個很好的開始,希望繼續理性對話,增強互信,務實包容,直至普選實現為止。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彭清華較早前談及香港政制發展問題時亦表示,注意到香港社會對2012兩個選舉生成辦法更改方案的理性討論的聲音逐步增強,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求同存異,香港民主發展一定會在基本法的軌道上向前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就特區政府的方案發表談話,遣詞用語經過精心推敲,其實已向「普選聯」釋出善意。喬曉陽指出,人大常委會2007年以「決定」的形式明確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的時間表,其權威性和法律效力毋庸置疑,只要港人能達成共識,完成政制五步曲,這時間表就可達到。「普選聯」發言人馮偉華亦感到了喬曉陽的善意。  但是,各方歡迎和肯定普選聯的溝通對話路線,並不等於要接受普選聯偏離憲制框架的建議。普選聯的建議,將2012年選舉與2012年之後的選舉綑綁處理,違反「五步曲」程序。因為「五步曲」的啟動是逐屆展開,也就是說,不僅特區政府無權越俎代庖決定2012年之後的政改,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須循序漸進地逐屆處理香港的政改問題。政改對話必須尊重憲制框架,必須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中進行溝通交流,否則就會出現「關公戰秦瓊」的情況,無法對話。普選聯應正視,政改無論如何脫不了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規定的框架。人大關於時間表的決定,之所以不用「必定」,而用「可以」,就是基於對「五步曲」法定程序的尊重。普選聯對中央堅持依法辦事,應該予以理解。 喬曉陽沒有完全抹殺普選聯的建議  儘管如此,喬曉陽也沒有完全抹殺普選聯的建議。特區政府在政改報告書中羅列了普選聯、民主黨、民協等建議,包括民主黨等建議全港選民一人兩票,分區直選一票,全港單一選區一票,以及廢除功能界別等,喬曉陽形容這做法是「恰當」的,又認為報告書中的建議對下屆政府研究制訂普選辦法具有「積極意義」。而且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還開出兩個條件,換普選聯撐政改,即若夠票通過政改可以取消委任區議員,區議會產生選委辦法亦可微調。中央及特區政府已經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妥協,為何普選聯就不能作出一些妥協呢?普選聯為何不努力推動政改向前踏上一步,而要離開憲制框架使自己的努力半途而廢呢?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民主是妥協的制度,只有各方面利益的妥協平衡,政制才能穩步向前發展。即使今次普選聯不能就方案達成共識,普選聯表示仍會繼續對話,這也是一種妥協的方式。溫和對話路線的積極意義,就在於將妥協視為一種價值。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協正是一種達成社會共識的重要機制,同時政治妥協還在許多方面對社會政治的健康運行有積極的作用,因此,以一種不帶偏見的平常心客觀地認識、評價政治妥協,應是現代社會對政治人物的一個基本要求。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