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馬傑偉﹕香港影視生態百病叢生? [打印本頁]

作者: katspi    時間: 2010-3-15 07:12 AM     標題: 馬傑偉﹕香港影視生態百病叢生?

5.39.217.76: K4 d" s& o& H" y3 C$ q

9 x$ J# w0 c8 h, A! @. x5.39.217.76陳志雲被廉署拘補,公眾才稍為了解無藝員管理與外判問題。近年免費電視經營困難,除了裁員之外,資源控制亦緊張。缺乏競爭的局面令電視失去昔日的文化活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人物是港人集體認同對象,公眾對無亦有好感,電視台是港式文化的搖籃。近年群情有變。一個並無政治背景的觀眾,在無新聞直播時舉牌抗議。公眾答問會上,一群不滿無的市民高調批評座上的陳志雲。陳被拘之後,網上對他冷嘲熱諷者眾。有說《東張西望》是陳志雲私人俱樂部,更有大學教授戲言「多睇無有損智商」。以前被暱稱「三色台」的無是港人之寶,對比現在被揶揄CCTVB、陳志雲被網民圍攻,鮮明道出電視形象衰落。$ L6 l2 K# S3 u! }, p*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K. m, b! c7 o$ z4 r( W

' s+ O- ^0 n6 ~% |. V% k/ }" d( g亞視誰主浮沉仍是問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Z/ d% W3 E7 L2 U/ R# T6 m

5 v) e/ o* m3 F2 f, g港人一些流行印象認為無節目毫無新意,劇集有如方程式翻拍又翻拍,其支撐的藝人隊伍亦有壟斷性,封殺雪藏之說常有所聞。這些流行印象不一定準確。但若果管理藝員是私利重於才華,親疏與否、聽話與否,若成了機構的潛規則,更不利創新與突破。無是本地最有勢力、覆蓋最廣的資訊娛樂提供者,由過去港人身分認同的對象,蛻變為平庸又欠缺文化生氣的大機構,委實令港人惋惜。
: c4 R. \4 L9 `) e: x$ w' G! r6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Z5 p2 |- p7 }: p6 f+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碰巧同日亞視新貴王征在北京高調公布亞視發展大計,未見有報道指事前已通知港府官員。會上眾星拱月,國內旗艦企業承諾在亞視大買廣告,保證資金不絕。國內資金注入香港媒體並非新事。投資收購長年虧損的亞視,政治獻禮的意味頗濃。廣告投資能左右商營電視的節目傾向,更是淺白的道理。亞視到目前為止未變成一個國內電視台,調節的因素有三﹕(一)新聞專業精神仍為從業員所尊重;(二)香港官民仍大致肯定多元資訊的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基石;(三)地方電視台必須留住觀眾才可有效運作;有公信力、貼近民情等,是必備條件;過分內地化會失去觀眾亦失去地方影響力。這三方面的軟力量或可調節亞視因紅色資本而迅速「走樣」。但從今次記者會可見,企業頭頭互相畀面、稱兄道弟、「感謝天地」、「一國一心」等說詞,確與香港重視程序的機構文化格格不入。王征說要給亞視20年,但過去亞視高層如走馬燈。誰主浮沉,仍是問號。
' t- {0 x4 {: c3 x" xtvb now,tvbnow,bttvb
( t4 x% n% a# a  A港人期望補救影視生態惡化
7 i" j  D9 v% [6 J.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J8 b# G9 j$ _電視業暮氣沉沉,電影則有零星喜訊。《歲月神偷》得獎後引起話題,不少捧場客入戲院看這部寄託香港情懷的電影,回味昔日鄰舍生活之餘,亦重新經歷「一齊睇港產片」的滋味。《麥兜噹噹》國內收得,令這隻香港「豬嘜」為更多國內觀眾認識。製作人淡化港味,但仍有香港印記。上周監製蔡仲樑訪崇基,指若單靠香港票房,基本上「找唔到數」;換句說話,沒有國內市場,《麥兜噹噹》開唔到戲。再者,此片與《歲月神偷》部分資金均來自香港政府的投資。另一部港味十足的《七十二家租客》落足笑料,演員人多勢眾,亦借無平台收宣傳之效。這幾部較成功而有港味的電影,夾在中港合拍片與荷李活大片之中,或可彌補一下港片失勢的局面。
3 K. c5 \) `1 f0 s* g  _6 j公仔箱論壇5 f! z# I+ I1 G5 S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香港影業已萎縮至警戒線上。每年產量大跌、缺乏新人入行、舊人或轉行或北上,合拍片港情不再。曾是強勢的影業之都,今天舉步艱難,前景暗淡。電影電視各有所專,但影視人才互動,幕前幕後同屬一個創意社群。今天香港電視業與電影業走下坡,如何在影視生態惡化至無可挽回之前作出補救、甚至創新,不單是業界、官員的難題,也是慣看香港影視作品長大的港人心底裏的期望。5.39.217.762 D' Q5 G% p2 C

" t5 d$ E$ ^8 z7 d$ N* T7 V! P5.39.217.76政府應強而有力地介入影業
4 n- t0 w; i2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y, k* r# K) C' Z+ \陳韜文、馮應謙、吳俊雄3位剛出版一本香港電影政策專著,書題Polic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ng Kong Film Industry,就認為香港政府必須作出果斷而快速的行動,否則香港影業衰退至出現人才斷層,就可能一沉不起、無藥可救。初看這個報告,坦白說,感覺一般。其總結出來的提議,例如投資創意製作、加強劇本質素、促進電影文化、培養影視人才等等,不都是坊間常見的濫調?tvb now,tvbnow,bttvb" G$ Q# _+ P/ H' m8 |% t
! M2 u7 R) W" \- k( h. h' R0 S
但當我細讀全書,才知道這本百多頁的小冊,資料齊備,鳥瞰香港影業全貌,考察外國政策,對比參照,而提出建議背後,指向一個極重要的理念轉變——香港政府應強而有力地介入,不應採取過去放手不理、由市場定奪的政策。這種介入理念,與港人普遍的想法不同,值得深入反思、探討。1 |% R0 j, G) K3 r
) ?6 e2 n: C+ G% E+ S: u9 |
我在1990年代初開始投入傳播研究,當年是碩士生的我,受益於前輩李金銓、陳韜文的啟發,尤其對傳媒帝國主義的理論深感興趣。理論不艱深,指歐美政治經濟的強勢,亦由強勁的傳媒所引導。荷李活電影、英美電視網絡,一方面加強經濟實力,亦散播親西方思想。當年令我更迷的是,香港影視業竟是這個理論的著名異例。香港彈丸之地、本土市場細小、政治上無權無勢、在殖民管治之下、對外來文化產品並無限額,歐美電影與電視節目長驅直入,按照理論推敲,香港必淪為歐美影視殖民地,本地作品必難抬頭。從思考分析的層面看香港,對我來說是十分刺激的案例。香港過去竟然在自由市場及政府放任不理的條件下,影視文化大放異彩,而且「征服」了內地華南一帶及東南亞各國,更在英美闖出功夫動作電影的品牌。過去的光輝成績鞏固了香港一個核心價值﹕政府只在邊圍訂立簡單規矩,影視人才自行舞刀弄劍打天下。
1 @* {3 a9 D" @( d# F4 R
* r. a" v2 O8 v+ F1 [然而,過去成功有其歷史條件。香港現代化、城市化,其摩登視野及城市感性,傲視日本以外的東南亞國家;經濟短時間內突飛猛進,令製作資金充裕,容許普及文化的創意實驗。我十多年前訪問無要員,給我的信息是當年資金多,製作人員創作自由大,競爭氣氛較濃厚。但今天傳媒技術大變,全球化令競爭加劇,香港更面對大陸市場的冒起。港式城市美學與風格不再是亞洲及內地觀眾仰視的對象。全球化令美國電影更具優勢,巨額投資視覺效果,令國際大片以壓倒性的姿勢橫掃全球。3位學者撰寫政策報告,分析英、澳、加、日、韓等各國,指出就算以前對電影不加干預的國家,近年亦大額、大手投資本國的影視產業,以對抗以美國為核心的帝國主義式入侵。
1 {+ O. Z/ F3 X8 J1 v公仔箱論壇, O$ M9 H( O8 X, o0 \: Y
香港不應死抱「不干預」理念公仔箱論壇& _6 T2 V' Q+ @( r# ?" k1 I- P

- ^/ C& t8 e8 s: ~新形勢之下要有新思維。香港不應死抱「不干預」理念不放。跨國組織已有默契,就是自由貿易的大前提下,電影作為特殊「商品」,必須例外處理。影業既是「商品產業」,也是集體認同的「文化事業」。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政府不作保育,既對不起本地的文化傳統,亦忽視了本土電影對人類多元文明的重要性。且政府大手筆投資文化產業,所投出的每一元,在文化推廣、旅遊業、配套服務業等,能取回有形無形的連鎖效益。3位作者指出,英國、韓國的電影發展局,均成功地推動當地的影業走出底谷重拾機遇。
. z  _. C7 N7 Q. Q9 W. R+ F5 ]7 ]6 m- C) O2 M% d2 I( E
當然國情有異,不能硬套。報告中細分英、韓、港的異同。例如英國稅務優惠電影投資,就不適合本已低稅的香港。事實上,港府已參考數年前委託顧問撰寫的Olsberg Report,於2005年12月成立香港電影發展局,資助中小型港片製作。《麥兜噹噹》與《歲月神偷》是受惠的港片之一。但3位作者認為,發展局近似以前的諮詢委員會,功能、實力、規模遠遠不足。他們認為必須大幅投資於中小型商業片與具創意的實驗電影及短片、整合電影資料館與各電影比賽及活動、獎勵優質電影劇本、發展華南區域性廣東話市場等。建議是多種多樣的,有興趣的讀者可看該書,但我覺得公眾與官員必須認真反思的是一些想當然的舊思想,例如認為資助養懶人(只顧藝術不顧市場)、資助是浪費(政府補貼、填)、資助違反市場(市場是最佳篩選機制)……tvb now,tvbnow,bttvb7 D- H- u, u9 W3 d* v

4 ?8 S0 z, N, [; r: B  G- Xtvb now,tvbnow,bttvb本土電影是城市的文化大使- m9 D. @4 w6 \- Z
  \. O" X0 N; a
本土電影不是一般商品,在美國的強勢之下,需要「基建設施」給她一個用武之地。本土影業的興旺,能觸發生態系統內的轉變。市場效益往往是多層次的。本土電影不單是票房,也是城市的文化大使、視窗、資產。
7 l0 R. x* n1 n% k8 L# W: O5 a" M! @
政府在電視業的角色亦急須反思。香港這個700萬人的富裕城市,只有一台獨大僵化平庸的無免費電視,實在完全不能接受。政府被動的躲在後面單單回應投訴是太不負責任了。在數碼時代應更為進取,引入競爭、提供人才流通的環境、盡快開放免費電視,是刻不容緩的!香港曾經是亞洲的影視首都啊!tvb now,tvbnow,bttvb" @9 N5 M8 L4 @

* b, L: k' _$ Q! h'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j6 S) c( [8 f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9 L4 E2 F3 Y8 R5.39.217.76) d! Z, T7 f) l! p! Z$ ]
( N; P. T+ B1 {

6 O; c8 Q: q/ q5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