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瞭望文章: 中共統戰布局曝光 [打印本頁]

作者: 咖啡愛奶茶    時間: 2010-2-13 04:40 PM     標題: 瞭望文章: 中共統戰布局曝光

此間《瞭望》新聞周刊發表文章:科學謀劃統戰布局,透露了中共統戰布局。文章內容如下: 2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和無黨派人士,向統一戰線廣大成員,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胡錦濤強調,要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依靠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國人民團結奮鬥。我們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動黨和國家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創造更好條件,確保中共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針和作出的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此前的2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虛雲大師的最後一任侍者、出家63年的傳印長老,被選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等25人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魏德東說:「傳印長老對中國傳統佛教有著深刻體認,又對社會主義社會、現代社會條件下中國佛教發展的走向有著清醒的認識。」 不斷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新的貢獻,是中央部署今年統戰和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軸。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多位專家指出,從中央的新精神看,當前國內國際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對統戰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帶來了更加艱巨繁重的任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支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統一戰線歷來是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的。按照中央的要求,當前要團結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把服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首要任務。 權威專家指出,首先,積極引導統一戰線成員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言獻策。統一戰線要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緊緊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難點和政策措施的制定,認真研究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及時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 「當前我國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統一戰線工作應開展專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說。 其次,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抓住國家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契機,大力培育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優化。充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非公有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水平。 再有,積極引導統一戰線成員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貢獻。要引導統一戰線成員積極參與實施西部大開發等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展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安排社會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及時掌握和反映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努力解決好他們的切身利益問題,鼓勵和支持統一戰線各界人士開展溫暖工程、興教辦學、醫療衛生等社會服務事業,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夯實政治協商制度基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根據中央要求,完善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一個重點在於,充實完善協商的內容、程序,更好發揮政治協商在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中的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民主黨派與政府部門對口聯繫制度、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考察調研製度以及「黨委出題、黨派調研、政府采納、部門落實」的工作機制,為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創造條件。 劉春教授解析道,近年來,各種形式的民主監督機制也在健全過程之中。「尤其是各民主黨派結合改善民生和社會建設的重大問題所進行的監督是一大特色」。 下一步要著重探索民主監督的有效形式和實現渠道,在知情環節、溝通環節、反饋環節上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完善特約人員工作機制,將民主監督寓於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之中,將經常性監督與重大問題監督相結合,使民主監督在社會主義監督體系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劉春說,當前,在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領域中,中央高層十分重視另一個問題,即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視作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 新中國建國60年來,以社會影響大、道德形象好的社會賢達、各界名流為主體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成為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主體,既繼承了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又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對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此,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無疑是各級統戰部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將作為多黨合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目標是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民主黨派幹部隊伍的培養規律並不等同於中共幹部隊伍的培養規律,但確實存在一些通用的原則。比如可以在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中,探索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完善培養教育、選拔任用、合作共事、監督管理機制等」,劉春說。 此外,還應結合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組織屆中調整和換屆,引導和推動民主黨派大力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和成員隊伍建設,為多黨合作事業持續發展奠定組織基礎。 「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考慮到時代的變化和特點。一些不符合時代要求的用人標準和門檻都要調整」,劉春表示,當前要積極推動黨外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拓寬選人視野和用人渠道,搭好平台,加強實踐鍛煉,為黨外幹部充分履行職責和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 持續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 權威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展趨勢沒有變,但在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進行滲透、分裂、顛覆的形勢下,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特征沒有變,但在社會生活更加多樣、多元、多變的情況下,處理起來難度增大;我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沒有變,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面臨的要求更高、更迫切。 最近一個時期,胡錦濤總書記就民族問題多次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從有關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部署看,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證明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確的。 中央黨校民族宗教理論教研室主任龔學增教授認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新中國的民族政策高舉起實行真正民族平等的旗幟,徹底廢除了民族剝削壓迫制度,實行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為各民族謀利益的制度和政策。「它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好的。」 二是著力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仍然很大,貧困問題依然明顯,已經成為影響民族團結的重要因素。「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於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龔學增說。 三是堅持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嚴格區分矛盾的性質,既要防止因一般社會問題處理不好影響民族團結,也要防止把與民族關係無關的問題歸入民族問題,還要防止把民族問題當作一般社會問題來處理。 「講原則,就是說處理好這些矛盾要堅持維護社會安定、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原則。講法制,就是說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講政策,講策略,就是說要講究工作藝術。」龔學增指出。 1月下旬,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媒體要對宗教問題「脫敏」。這一提法,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出我國看待宗教問題的視野和眼界。 在我國,推進依法管理的同時倡導宗教和諧。支持和引導宗教界大力弘揚愛國愛教、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努力挖掘和弘揚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引導宗教界在服務社會和諧中實現與社會其他方面的和諧;並積極探索宗教界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方法與途徑。鼓勵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流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宗教人權對話。 魏德東說,挖掘和弘揚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是綜合性地提煉宗教中的精華為全社會服務。同樣,鼓勵宗教界參與社會救助、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也正是引導宗教走向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方向。「而‘積極參與國際宗教人權對話’的要求,則表現了我們在宗教人權方面的自信、開放度正在快速提升。」 探索統一戰線發展規律 中央要求推進統戰工作科學化,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把握和運用統一戰線發展規律和統一戰線工作規律。 劉春教授說,在統一戰線8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中,我們黨一直致力於總結鞏固、發展和壯大統一戰線的規律性認識。已形成共識的有,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堅持把發展作為團結奮鬥的第一要務,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永恒主題,堅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堅持尊重、維護和照顧同盟者利益等。 在高層看來,已形成的這些規律性認識,是黨的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統戰工作科學化必須把握的核心內容。提高統戰工作科學化水平,必須著眼新的實踐新的發展,不斷探尋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規律、統一戰線自身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統一戰線各領域工作的規律,努力使新形勢下統戰工作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運行更加高效。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