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夜行/谢伟伦】“有争气者,勿与辩也。”──《荀子.劝学篇》 始于主流媒体炒作,继而在有心人士积极撮合下,魏家祥、邱家金的舌战日前炽热上演。从选对手、挑时机到定议题,无论再如何包装,这场活动到底甩不掉辩论色彩,票房号召力亦由此而来。 公仔箱論壇7 \/ B) L7 c+ A' K1 ~1 @1 X! X: x0 y 5.39.217.769 l4 ^( H. _; q/ `5 T : M% r. d7 v6 ~9 _' p 这场经验,与上世纪八、九零年代的华社经历并无二致,所揭示的是:民主若要在华社的土壤生根,恐怕难以乐观,因为华社根本缺乏一个对好辩、说理传统(argumentative tradition)的真正认识──明明是舌战,却要装饰成非论坛非学术的排场;搞选举,政见空洞亦回避交锋辩诘,还硬拗成“不作人身攻击的君子之争”;黄进发尝言“以路线辩论建立息争典范”,对华教衮衮诸公更是逆耳忠言。 公仔箱論壇" C2 J8 I1 j i, }; Z8 K% x 不知为何而辩的社会?5.39.217.76- N2 g$ p" \/ A 公仔箱論壇' n" t! b7 w+ ?1 S% G+ I 如此一个不善于辩论、以理服人、求同存异(agree to disagree),甚至不知为何而辩的社会,又如何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很多人以为要建立和谐社会,无论形式或实质上务必以和为贵,以防众声喧哗激化内部矛盾。这种僵毙思维不仅反映出对异端和异见(heterodoxy)缺乏包容,也体现了华社传统文化的不善于讲理和评理。 ![]() 孟子之言,显示了那么爱说话那么会说话的他,心底自有一道价值判断:辩论未必是件好事,好辩更不是件好事。孟轲名句就要是表示:辩论从来不会,也不该是目的,它不过是手段,而且还是不得已手段。 tvb now,tvbnow,bttvb7 H' t2 n8 ?; B; e M- q 近例甚多,不必舍近求远。君不见马华公会翁总的好辩性格,到今天仍然阻碍检讨与改革。308败仗与党争连续剧上演至今,一直检讨不到核心,因为大部分的发言姿态,依旧是辩论,讲究策略,在意言辞输赢。理直气壮是一回事,无论任何情况都要表现得理直气壮则另一回事。没有人能真的永远理直,永远不犯错,永远站在道理对的一方。如果要始终气壮,就意味着不时靠口舌来将无理讲得有理。 tvb now,tvbnow,bttvb& j! r, d* q2 c6 r4 R. C6 U) l) W7 r0 ~ 辩才:权力之路的终南捷径 这是翁大侠最大的本事,却也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透过强势话语效应的伪理性,久而久之,坚持在口头上“气壮”的人,就浑然忘掉如何检视自己理直或不直,甚至根本不在意道理是非了。于是乎,全党才俊有样学样,都以辩才定夺地位高下,从忽前忽后的魏博士到出师未捷的辩神,辩才俨然成为权位竞逐的终南捷径。 tvb now,tvbnow,bttvb4 e, u/ ~: b( x! A! u 6 s* a. r5 g! H/ T4 c' L4 t5 ` ![]() 8 L6 o7 u$ |, ^$ H 时代需要辩论,处于觉醒与迷思交织的改革时代,改革亦即意味着创新,创新就需要辩论。好辩未尝不是一种热情,但须知道,辩味十足的话,只能引起辩味十足的回应,只着重表面形式,忽略内在的理性说服,不过徒增一次又一次空洞的辩论表演罢了。 + k' R) C5 c- m$ i tvb now,tvbnow,bttvb0 m5 u! y" Y( E7 \$ B+ |* s 民主源于辩论,更始于对话。对话意指彼此的沟通是为了合力达成一种共同的理解,而知情与平等的公共讨论要普遍化,则需由上往下的制度改革。除了交换不同的资讯与公共讨论方式之外,提供无进入障碍的平台,将持不同意见主张者在深思熟虑了解问题后,透过不断对话、论辩的方式,(前提必须是利益相关者消除和超越党派偏见与自身特权),让个人的判断能够成为寻求“共同点”(common ground)的基础,并以动员网络成员的集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无论跨族群、宗教或地域议题,如此将审议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和重要决策中,从而形成一种政治文化,其实对于民主的深化大有帮助,比起哗众取宠的门面功夫,华社部门更应身体力行,无法卸责。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