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矛盾是马来西亚人的超级死穴,阶级构成则是大马政治最根本的实质。长期以来,语言教育被特定集团用作旨在分裂人民的毒品,宗教信仰成为控制人们意识形态的有形枷锁……5.39.217.76/ v, _( G* X8 M1 e B2 m$ E& k+ N$ i
5.39.217.761 d5 r! g* Z' p3 E, o/ K1 R) L3 y I" ?
国家暴力似乎还比不上文化暴力,马来西亚人半个世纪以来,在“族群文化暴力”下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族群文化忧郁症”,华教课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公仔箱論壇' T% U, j. @2 p/ X B$ [
[attach]848254[/attach]
种族主义深扎人民心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5 j! i" S' a# T$ o" j
“种族和谐”在马来西亚被打造成神话,其实也是个苦涩的笑话。我们习惯于把种族矛盾归咎于政治人物,却没有谁愿意翻开自己身上蕴藏的种族主义。当种族主义被当成过街老鼠时,挥棍喊打的人却也是种族主义的忠实门徒,不同之处乃各有各的阵营。公仔箱論壇$ ~0 N* e$ x5 I) @5 m
$ L! }5 v/ }& x' m1 [' f
有人很确定地说,所有种族矛盾源于政府的不公平政策。然而政府恰是人民投选出来的。抛开选举不公的一面,若过去不懂手中一票对决定一国政府有多重要,那么经过308洗礼,人民是否已学会做正确的选择?照目前国阵马来票及印度票的回流迹象,下届大选民联可能胜出吗?
5.39.217.765 @3 A0 r6 G* m* ?. o2 h
多元与同化没绝对界限
每每谈到华教课题,人们很自然地为自己预设立场。做个比喻或许有助于建立起直观的想象空间:假设有4个山头,代表4种需求。一个山头是华教,一个山头是马来文教育,另一个山头是淡米尔文教育,还有一个山头是英文教育。现在我们全被压在这四个山头下面。
# }! T" N# B1 j' h# D' I
这四个山头相互都不买账,各自独立时叫做“多元”,合并在一起称为“同化”。华教山头用来培养华人,淡米尔山头专业出产印度人,马来山头负责制造土著,英文山头教育出来的人总是豪爽地对你笑说:“我是香蕉人,二毛子”! 这种人在上流社会多不胜数,蔡细厉算一个,黄朱强算一个,杜乾焕也算一个
痴者恒坚持权贵恒操控& V* B, H) I: B
上周在怡保的签书会上,有朋友问我:为何那些部长号召我们把孩子送进源流学校,而他们自己却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
" T/ B) d2 W: {& d2 P
其实问题既出,答案也跟着出来了。部长们本身很清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主流社会站稳脚跟。
有人会说这些政治人物根本就是族群败类,这种人是不要根的,对祖宗文化不敬。正如同你告诉马来人,曾经见过有位苏丹也喝酒。很奇怪,苏丹是宗教领袖,怎么会喝酒呢?可是马来人不会像你那么大惊小怪,他们会对你说,这苏丹其实是穆斯林的叛徒。公仔箱論壇& F. k" e0 v3 y; y$ U8 P$ ^
上层阶级主导国家文化
然而,事实很吊诡。一直以来,董教总、华教人士、华小校长或家协代表仍须找那些不谙华语的华裔部长,也是他们口中的族群败类,去解决华教受政府不公平对待的课题。同样的,马来人尽管口中大骂喝酒的苏丹是穆斯林叛徒,但苏丹过生日时,还是一家大小兴高采烈地去皇宫饱食一顿。
. J* b# o! J6 j, x, O/ O
这就是种族矛盾和文化暴力背后的阶级因素。人类并非生活在空中楼阁,人类需要温饱和资源。当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将其置于上流社会的时候,他便有很大空间自由驾驭本身的事业与生活。当一个人连温饱还是问题的时候,又如何攀上更高的视野来判断社会中隐藏着的邪恶与正义,从而摆脱被特定集团所利用呢?
是谁最终非要消灭华教公仔箱論壇9 E: C, X1 V; q. p/ ]/ E- P; H7 c
tvb now,tvbnow,bttvb' f% e3 m9 J, f9 K6 I
在马来西亚,我们有华社、印裔社会、马来社会以及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混合族群社会”。很明显,是源流学校制造了这样的社群分类。当然,“混合社群”的形成较为复杂,其特征包括:世家的英文背景;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跨族群或跨国婚姻;相对富裕、相对自由及宗教淡化的工作与居住环境等。5.39.217.762 E1 D9 A, a9 f! i& W f+ l3 X( F
tvb now,tvbnow,bttvb& i7 `3 p+ i& T1 m, N. T) \* F6 S( P
过去半个世纪,华教撰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其中一个致命的心结即指马来西亚政府试图消灭华文。事到如今,消灭华教还是政府的终极目标吗?是国阵要消灭华教?是巫统?马华?纳吉?慕尤丁?安华?哈迪阿旺?我不知道马华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知华文报章是什么答案!
应当改变思维与时俱进公仔箱論壇) K/ S1 c6 B, N+ D6 Z8 D0 g
一些人始终认为华文教育是华裔族群的事,而不是马来西亚民族的事。他们要的只是政府拨地给钱,剩下的什么也别理。他们认为华教必须有自己的敌人,如果没有敌人就无法激发战斗精神。没有了战斗精神,华教必将走向瓶颈和萎缩。他们深感华教必须建立可以崇拜的偶像,如果没有偶像就如同回教里面没有了圣人。
5.39.217.760 @5 z( V* N7 v; T6 i
其实华教所遇到的困境不再是政府的打压,而是华文学校(包括华小和独中)不能与时俱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华校有一个固定思维模式就是马来语不可以多教,也不可以比华语好,否则华校就变质了。其实华校对以马来语为母语的家庭更加合适,因为这些孩子未来双语都很强。这一点从华校毕业的马来学生身上即可发现。同样原理,若华语真是家庭语言,那送孩子去国小或有意外的收获。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f$ d" I# W" D6 J: T0 }
从小融合淡化种族矛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N V) b \ y: U, I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h$ R; |; R9 g0 a
上述4个山头的源流学校其缺憾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将各种族之间从小制造起一道有形的藩篱。这其实并非21世纪的今天所推崇的多元主义,而是早该摒弃的分离主义。最近我在新山和怡保的华语签书会上,与当地的朋友交流华教课题时对在场听众说,我不在乎我们的学校用什么语言来授课,我在乎的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学校上课。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少小无猜,向美国社会那样不分种族地健康成长。
在场的人都一致认同。我接着问他们,我们这样一个包容所有种族的学校应该用什么语言来上课呢?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许久后,开始有人喃喃地说“英语”,也有零星的反对声音。一会儿也有人发出声音“国语”,更多的人是沉默了。我也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或许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华教背后多方利益瓜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a2 f) U) B# D- g. ?9 C! _ r
5.39.217.76 s8 A. t9 F( a: }) M
对我来说,纳吉到访中华独中而教育部又不承认独中文凭,这与平面媒体时而炒作种族主义时而又对首相歌功颂德,两者之间没什么两样,都是为了政治及利益的需要。在华教问题上,巫统、马华、媒体、华团、甚至反对党,他们都有各自的政治及利益考量,被愚弄的只是人民。因此,绝对不可小觑“族群文化忧郁症”的受害根源。" A6 D- o6 b& Z# V* I4 m
! K: S% X7 `/ E5 p8 r1 s
现在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种族矛盾已经深恶痛绝。越来越多人,包括接受华文教育成长的年轻一族也开始意识到,不能再把自己困在族群的小圈子里面,而是要张开双臂去拥抱一个融入各族的大圈子。在这一点上,独中生的窘境是心照不宣的。! G) L" n2 ?$ N7 k8 U" |9 T3 W( T6 g
今天,华裔普遍不重视马来文。一些人口中说重视,内心却不这么想。马来人认为马来语是所有马来西亚人的语言,当他们发现事实上国家独立52年后的今天,国语并没有得到重视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流露出失望。政府在处理华教课题的时候也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有朝一日当华小的马来文超越国小的时候,政府将愿意直接关闭国小,以华小取而代之。tvb now,tvbnow,bttvb; I: d* a8 S- ?- s* @% H# ]) D5 Y
公仔箱論壇7 z3 p( y" S$ }0 l! q) y, j0 j$ e
以上仅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不变”永远只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定律。tvb now,tvbnow,bttvb3 t9 `5 x8 N1 V9 y, C7 x8 v! M2 l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