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l8 L; z/ J, L, u 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內,我探身向前,凝視這具躺在打開的陳列櫃之中的木乃伊。她極有可能就是公元前1479至前1458年執掌埃及大權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如今,她在埃及第十八王朝黃金時代的統治已不大受到關註,倒是她鬥膽以男性形象自居的行為更為人熟知。空氣中已聞不到沒藥沁人心脾的芬芳,只有一股酸楚刺鼻的氣味迎面襲來,大概是她數百年來沉睡在岩洞中釀成的吧。很難把這具平放的物件跟無比久遠的年代里那位偉大統治者聯系起來,更難以想象還有人用這樣的文字形容過她:“瞻視陛下之尊容,有萬物不及之美。”唯一還有點兒人之意味的,是她沒有指甲的指尖暴露出的白骨微光,木乃伊化的屍身皺縮起來,令指骨突出在外,造成一種做了美甲的假象,讓我不禁思索起人類自古有之的虛榮之心、生命的脆弱易逝以及對世界短暫而又淺薄的感知。 - t5 \: q+ t3 Z( ~1 [$ z- I5.39.217.76 C2 E( X2 @- d# g1 ]9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兩年前,遺失多年的哈特謝普蘇特木乃伊重見天日的報道登上各大報刊頭條,而個中詳情是在其後一點一點逐漸展開的,情節發展更像《犯罪現場調查》那樣的法醫斷案劇,而不似《奪寶奇兵》那般陡轉急變。事實上,尋找哈特謝普蘇特的過程,展示出鏟子、毛刷等傳統考古工具結合了CT掃描儀、梯度DNA擴增儀之後如虎添翼的力量。 / U6 r$ d4 F' N" S( R1 G; ?6 }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p4 G! G3 B' M, |) ~+ K- `
1903年,著名考古學家霍華德· 卡特在帝王谷內第20座墳墓(KV20)里發現了哈特謝普蘇特的石棺,棺內空無一物。學者們不知遺體的去向,甚至無法確定女王的屍身當年是否逃過了圖特摩斯三世的大清洗。曾與女王共同攝政、並最終繼承王位的圖特摩斯三世,在女王死後試圖抹殺她在統治期間留下的一切印記,把廟宇、石碑、方尖塔上刻畫的女王形象幾乎悉數清除。2005年,“埃及木乃伊計劃”的領軍人物、埃及古跡最高委員會秘書長扎西· 哈瓦斯發起的尋找女王行動,似乎終於撥開了重重迷霧。哈瓦斯與一組科學家把搜索目標鎖定到一具他們稱為KV60a的木乃伊身上,她一個多世紀以前就已被人發現,最初躺在帝王谷內的一個小墓穴之中,然而當時人們並沒有給予她足夠的重視,因而也沒有將她移走。KV60a孑然長眠,甚至沒有一具棺柩護身,更不用提什麽祀奉皇家遺體的小雕像群了。她渾身上下也無任何穿戴——沒有頭飾、珠寶、金拖鞋、金指套,這些裝飾在法老圖坦卡門的身上一應俱全,而與哈特謝普蘇特在歷史上的地位相比,圖坦卡門只能算個小人物而已。 ( H, q8 d/ {5 t# [7 ~; ], Y
# x/ A5 }- e& j t
若不是因為偶然發現的一顆牙齒,KV60a可能至今仍獨眠於黑暗之中,她的皇族名份和地位也無人知曉。今日,她被珍藏於埃及博物館的皇家木乃伊陳列室,一旁的碑銘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寫明,她就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陛下。經歷了多年失散之後,女王終又與她龐大家族的其他成員——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們相聚一堂。 公仔箱論壇% ]% D% O" h9 d8 @# c
' t: C, D5 f. c 鑒於哈特謝普蘇特多年來聲名衰微,很難想象還有哪個法老要被人憶起的願望比她更強烈。與死亡相比,哈特謝普蘇特似乎更懼怕被人們遺忘。作為埃及最輝煌的王朝中最偉大的建設者之一,她興建和翻修了從西奈半島到努比亞地區的廟宇聖殿。她在凱爾奈克的阿蒙大神廟豎起的四座花崗岩方尖塔,堪稱史上此類建築中最恢宏的傑作。她還下令為自己造了數百座雕像,並把自己的世系、頭銜、統治史,甚至還有她的想法與願望,都半寫實半杜撰地銘刻在石頭上,有的自述中體現出一種鮮見於帝王的坦誠。凱爾奈克一座方尖塔的銘文表達了女王的憂慮之情,流露著近乎柔媚的不安:“如今一旦想到人們的議論,我的內心便惶恐不已。年復一年,人們將目睹我修建的殿堂,談起我的所作所為。” 5.39.217.76+ u* _( n+ P, r f& S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