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諮詢委員會日前在爭議聲中通過廣深港高鐵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為高鐵於年底前上馬開綠燈。環評報告雖然符合法例的要求,卻未能平息公眾的疑慮,可見現行制度與公眾期望之間存有落差。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生效10年以來,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該是時候檢討得失重新上路。 # [: P9 _( Y8 Q# u$ l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0 b0 k! T; e; _4 J- S' n* N
高鐵環評的其中一個爭議點,是工程對地下水的影響會否影響生態。然而礙於現行制度對地質問題並不重視,可作的討論也就相當有限。高鐵的例子點出環境影響評估的一個核心問題:在現行制度當中,到底什麼才算是「環境」。公仔箱論壇( u5 t0 O( ], f, D( W: M
^/ b6 r8 P) @$ Htvb now,tvbnow,bttvb翻查近年各項重大工程的環評報告,內文雖然充滿艱深難明的專業技術名詞,卻總離不開幾個大項的分析:空氣質素、噪音、水質、廢物、土質、生命安全、文物、景觀和生態等。這種對「環境」的認識和想像,其實和一份中學生的地理作業沒有多大分別,都離不開山川水木和污染監控。這種狹窄的環境觀,使環境問題變成純粹的技術問題。經過10年來的運作,行內已發展出一套遊戲規則,每次編寫報告也依樣畫葫蘆去。9 r2 d2 W3 I- f4 d. l |
; m; G$ [ i- F c8 utvb now,tvbnow,bttvb話雖如此,卻不等於這些報告可以免於政治上的考量,大埔龍尾人工泳灘的環評報告就是一例。土木工程及拓展署最初提交的報告聲稱該處只有30多個物種,生態價值不高。報告引發自然生態愛好者的關注,自發組團重新點算。他們找到超過200個物種,包括多種稀有物種,如只有在龍尾發現的豹鰨。披技術外衣的環評到底是否獨立公正,自然受到質疑。5.39.217.76. G A* F/ {# Z7 G' _$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