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我曾那樣追尋…… [打印本頁]

作者: leepuyun    時間: 2009-7-13 01:59 PM     標題: 我曾那樣追尋……

我曾那樣追尋,每天去上學,有和善的老師和有趣的新知等著我,有球賽和樂隊等活動讓我充滿活力,而且能和同學一起培養團隊合作的默契。」 「我曾那樣追尋,父母能多聽聽我的想法,少逼我只為了考試一件事而活。如果大家都愛王建民,為什麼不准我多花一點時間練球?」 「我曾那樣追尋」二次基測的國文作文題目,師長們緊張地評估是否「容易發揮」,換言之,是否容易拿高分。求學生涯身經百戰的考生,如果「聰明」一點,早就學會討好評分老師的中規中矩的寫法,未必敢把心中真正曾經追尋的夢想如實托出。 另一方面,可能也有不少家長是這麼想的:「我曾那樣追尋,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我是北一女校友,孩子一定要能維繫住這個優良傳統。我們是醫生世家,孩子一定要上建中,將來進醫學院才比較有把握…。」 當然,也有家長會這麼想吧:「我曾那樣追尋,要有人人稱羡的成功人生。我現在達成夢想了,可是每天壓力好大疲累不堪,小孩和我也不親。我現在追尋的是孩子有健康快樂的身心,上學離家近就好,能從容地探索志趣培養自信,將來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過個有意義的人生…。」 每個人都曾經這樣那樣地追尋,而且把夢想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過得更好。坦白說,教育制度的面貌,反映出的就是成年人的這種「追尋」。偏偏人生的志向不同。有人追尋的是孩子晉身精英的夢想,所以明星高中是絕不容失敗的目標。台北市拚二次基測的學生人數增加,上次已拿到400分以上高分都還覺得不甘願,自我期許之高可見一斑。但也有人追尋的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帶好」的夢想,希望孩子不必在慘無人性的競爭中過度「階層化」,所以主張普及每一所社區的高中高職都能提升素質。 僅僅是這種「追尋」的不同,就使得教改過程充滿不同理念在角力。今天參加教改遊行的人,所追尋的又是什麼呢?炎炎夏日,但願教育為每個孩子培養健康的心智和開朗的人生觀。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