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川崎症可併發冠狀動脈瘤
[打印本頁]
作者:
愛發白日夢
時間:
2009-6-30 10:59 AM
標題:
川崎症可併發冠狀動脈瘤
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又名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是一種急性全身血管發炎的疾病,此病在 1961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醫生發現。此病常見於亞洲的兒童身上,大部份患者為 5歲以下小童,當中兩歲以下的患者更佔病例中的七成。
公仔箱論壇$ \+ V* V6 k8 O1 T, u
5.39.217.76' @( j9 _6 p( o r
公仔箱論壇* A/ n0 V; x5 T& K) b1 [
持續發燒四肢水腫
/ x% L' C. `1 `5.39.217.76
患者出現症狀後,若未能及早接受適當的診治,有機會併發冠狀動脈瘤,增加日後心臟血管栓塞的危險。川崎病的成因至今未明,但相信是由身體免疫系統錯亂引起,以致全身血管發炎。
% i1 M, k7 O$ R, y1 ]4 u7 s
醫生需透過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來診斷川崎病,患者會連續七天以上發高燒,然後出現口腔黏膜發炎、嘴唇裂泛紅、舌頭成草莓狀( strawberry tongue)、咽喉紅腫,眼結膜充血、四肢水腫、頸部淋巴腫大等症狀,身上又會出現紅疹及指頭紅腫脫皮的情況,如小朋友出現以上症狀,便可診斷為川崎病。
tvb now,tvbnow,bttvb p" f$ `. S& ~; ?$ T0 }* z0 e
由於川崎病需依靠患者的臨床症狀作診斷,在發病初期,大部份症狀仍未出現,且病徵與其他疾病相似,如腺病毒感染,故初期較難診斷。醫生或需透過各項檢驗,例如血小板是否偏高、膽囊有否腫大或以心臟超聲波檢查冠狀動脈有否出現病變來幫助正確斷症。
+ M9 A5 x7 u" G- u
假若小朋友出現川崎病症狀,須在 7至 10日內進行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靜脈注射,以減少冠狀動脈瘤併發症。同時服用高劑量的阿士匹靈( Aspirin)來幫助退燒及減輕血管炎症。退燒後,仍要持續服用低劑量的阿士匹靈,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直至血小板數目正常,以及心臟超聲波顯示冠狀動脈完全正常為止。
' c' j: R+ T! ^- R4 Z' L( b; R
一般情況下,川崎病患者只要能夠及早接受診治,便可避免冠狀動脈瘤的出現,因此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出現不適要盡快求診。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