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三品教育:教育部要改善別退縮 [打印本頁]

作者: leepuyun    時間: 2009-6-29 06:22 PM     標題: 三品教育:教育部要改善別退縮

教育部打算花十二億元推動「台灣有品運動」,噓聲居然比掌聲多。教育部長鄭瑞城急忙出面解釋,並將經費砍了兩億多。其實,各界對「三品教育」仍有期待,教育部應改善,別退縮。 「三品教育」非常重要,台灣社會的品德、品質、品味需要提升,這些命題,人民絕對百分百同意,也是現今世界教育的潮流;但是,最大的兩個問題在於:對於下一代,我們該提出什麼樣的「三品願景」?三品,又該怎麼教? 教育部提出四項計畫:品德教育、終身閱讀、藝術扎根、環境永續;又標舉五大核心價值: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誠實信用、團隊合作。 這些綱目夠不夠格作為下一世代的三品教育的方針?細究起來,四項計畫其實是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概念,如今硬湊在一起變成一杯「三品大拼盤」;後者五大價值則像是老師們的「願望清單」,透出濃濃的八股味兒,既看不出全球化時代的前瞻性,也缺乏培育民主社會公民的進步性。 例如,今年四月一項青少年公民會議,青少年一致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淘汰不適任教師」;近日本報「孩子怎麼了」的徵文,各方來信都指出問題癥結是失能的父母、失職的教師。在這樣的現實之下,「孝親尊長」即不能再是傳統中所主張的片面義務,而應強調溝通方法與兩輩之間的相互協助進步改善。因為,今日對青少年「孝親尊長」的教育,也是他們未來為人父母的先修課程。 其實,品德、品質、品味,三者雖可能有交集,卻亦常有分殊,不能混成一杯「雞尾酒」;再以教育當局所推舉的「有品人物」或「好樣團」而言,這些典型的主要特徵皆在「成功」,因而極可能使學生分不清「三品」與「成功」的價值分殊;這類典型所產生的示範效果,可能尚較傳統的「孔融讓梨」、「司馬光打破缸」更高不可攀。尤其,倘使學生陷入「成功才有三品」的誤解,那就離題更遠了。 至於三品教育到底該怎麼教?依照公務員的行政模式與慣例,我們可以想像,這近十億元的有品運動經費,將分年度層層核撥各校;再依照歷年大型教育會議的決議,「融入學校課程和教學活動中,並列入校務評鑑,作為年終績效考評」。 我們很擔心,「有品運動」又變成台灣孩子的新考題;所謂「融入教學」、「績效」或「評鑑」又變成教育界慣行的紙筆測驗,或者「以考試帶領三品」,納入升學計分中。這恐怕就會成為一場校園災禍。如今的「三品問題」,其實是出在兩大方面。一、學校教育方面:正常教學與「三品」脫鉤,老師的言教、身教,及人文、公民,與音樂美術教育等,不能進入人格陶冶的層次,亟待強化其潛移默化的功效。二、社會教育方面:成人世界的示範,尤其是政治人物的示範太過惡劣(還有最近引起議論的「名嘴」現象),反品德、反品質、反品味,一傅眾咻,下一代薰染其間,還奢論什麼「三品」?要解決這兩大問題,主政者實有不可旁貸的責任。 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這也許正是天下父母及學子們對「全人教育」的憧憬。但眼前抬出的「三品運動」,社會議論紛紜,這正好給馬團隊上了極有價值的一課,不啻反映了:其實,民眾對「三品教育」有期待,但亦對「形式主義」與「八股思維」有疑慮。教育部不必因各方責難而退縮,反而應在批評與論證中找到實現「三品教育」的更佳方案。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