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升格的格局
[打印本頁]
作者:
leepuyun
時間:
2009-6-27 03:01 PM
標題:
升格的格局
在金融海嘯來襲的當下,國際企業紛紛透過整併重組,以求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現在我們的縣市,也紛紛要求縣市整併;但目的卻非為了提升效率,而是希望能夠藉此升格為直轄市。 日前有關縣市合併升格的結果,終於出爐,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及台北縣獲得通過,台南縣市將由行政院補考,其他縣市則遭否決。這樣的結果,在媒體所呈現的效應,滿滿的一大篇都是在討論選舉政治計算及房地產利多的行情。選舉議題是因為牽動到縣市選舉時程與布局,但經濟效益的焦點,集中在討論房地產利多,就很奇特。對於房地產利多的主要理由是:一旦縣市升格後,統籌分配款可以增加,因而可以蓋更多的公共建設,因此,房地產價格可以更好。但別忘了,這三個通過的合併升格案,出線的原因,全都集中於工商發展理由;等到行政院公布這些縣市升格理由時,我們再來看看其所謂的工商效益為何。 照理說,縣市合併升格與否,不應以各縣市自我提案、競爭的方法為之,而應與整體國家國土規劃相結合才是;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國家資源分配與排擠的問題,更長遠還會影響到整體國家發展風貌與格局。 說句實在話,倘若縣市升格的格局,最後只落到爭食統籌分配款而已,又何必勞師動眾?直接去變更統籌分配款的分配方式,變更成本要比這大費周章低得許多。 先不論政治計算、資源排擠或合併效率的問題,單就縣市資源互補效應來看,台中縣市的確最應合併升格,而台北縣最不應單獨升格。以台中縣市而言,倘若台中市還是以重劃區炒地皮的方式來發展,而不儘快思索提升其格局,由一個區域性的消費中心,發展成為亞太重要的國際都市,在亞洲國家新興都市的快速興起下,未來不僅是台中市,甚至整個台灣中部都將無法走出台灣。 台中縣市合併後,台中市有了台中縣的雙港、中科生產基地的加持,再配合著台中市本有的創意、消費能量、醫療設施及教育資源,倘若再能整合其他中部縣市的觀光及農業資源,聚合高科技、文化創意、觀光消費、醫療、精緻農業的發展前景,這不就是台灣所設定的發展方向嗎?反過來看,過去台中縣空有基礎設施與生產能量,但沒有人力也沒有能力提升其格局,搞到財政還有幾百億的欠款。說實話,倘若認定台中縣市合併升格通過是政治因素,倒不如說,若無政治因素,台中縣市早應合併升格。 而高雄縣市合併的槓桿效應,就沒有台中縣市來得大;主要是因為高雄市的發展格局定位不像台中市容易勾勒,先得確認這過去的工業大港該轉型為什麼樣風貌,才有辦法想像高雄縣市的互補效應。 若從國際性的都會需求及工商互補的角度來看,台北縣市更有理由合併,台北縣的單獨升格,完全無助於大台北區提升格局。許多人建議北北基應規劃在2014年合併;先不說2014年能否合併,就以未來幾年來看,倘若台北縣市沒有整體互補發展的概念,那麼,再多的錢也只是重複投資與浪費。試想,在五年之後,台北縣長或未來的新北市長,他也會是新大台北市長的候選人之一,則這五年之間他的施政主軸,怎麼可能是配合台北市的互補發展?倘若如此,他還能再選嗎?結果,白白浪費了四年的青春與資源。屆時,也許新台中市的國際光環比台北市還要更亮!是否將如此,乃是台北縣市長的挑戰,更是新台中市長的挑戰。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