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兩岸間的模糊與明確
[打印本頁]
作者:
leepuyun
時間:
2009-6-21 11:31 AM
標題:
兩岸間的模糊與明確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弟弟蘇永欽受聘去浙江大學客座,引起一些質疑,本來學界無疑義的事卻衍生出有關國家安全的討論。這個爭議的核心是,兩岸之間「敵我」之辨的線該劃在哪裡。 孔子在二千年前就申論過「必也正名」的道理。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跟著就會禮樂不興,刑罰不中,最後是「民無所措手足」。 馬總統對兩岸關係不是沒有定位,但只有零散的、概念性的定位,如「不統、不獨、不武」。馬英九和他的國安團隊一方面對兩岸關係具有「天命」(mandate)一般的任務感,另方面卻似乎並不打算對此多作申述,偶爾略加闡釋,反而使模糊處更加模糊,例如最近有關「不統」和「不排除統一選項」之間的爭議,即為一例。 兩岸對峙六十年,軍事緊張關係都並未真正解除,卻在這一年進入史上最密、最深與最廣的互動交流狀態。從經濟發展而言,這是水到渠成,但對民眾的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大。僅僅最近的台商命案事故,民眾反應遠比面對一般凶殺犯罪案更強烈得多,即可見到這種心理矛盾感受。 兩岸關係是敵是友,何者實何者虛,確實民莫能辨。這種定位上的困擾處處可見,例如民進黨內對黨職人員赴大陸的「規範」進退兩難,「始終如一」的馬英九對六四聲明則拿捏遲疑。就算「不統不獨不武」是定義於所謂「維持現狀」,但老實說,今天的「現狀」,和陳水扁時代的「現狀」,仍是同一狀態嗎?僅此一點,就有待馬政府以更細密的論述向百姓作出說明。 如果自身的「位置」是模糊的,其政策也會跟著游移。不只是蘇永欽能不能、該不該去大陸任教的問題,就連看來理所當然的經貿互動,例如十二吋晶圓赴大陸設廠,中國移動入股遠傳,似乎已箭在弦上,但民間爭議仍深,政府也不敢說放就放。 兩岸間需要「創造性模糊」,「九二共識」就是其代表;但兩岸恐怕也需要「創造性的明確」。例如能否嘗試以類似「階段性的夥伴關係」去論述增潤,應是馬政府不能迴避的任務。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