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華武術]
武當拳功養生技擊原理與特點
[打印本頁]
作者:
hotcornet
時間:
2009-3-17 01:28 PM
標題:
武當拳功養生技擊原理與特點
一、武當武術養生特點
(1)武當武術養生的思想基礎是重視今生
武當武術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貴生”是道教的精義。道教對人生是執著的現實主義態度,極為重視人的今生,強調現世報和立地報。道教認為,生長、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體。主張生道相守、生道合一、得道飛升、長生久視。因此,養生術成了道教精萃,立足之本。宋代著名學者邵雍在《皇極經世》中分析道:“人之所以能靈於萬物者,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因貴生,而以生為樂,追求長生,從而養生,形成了武當武術養生的思想基礎。
(2)武當武術養生的核心是“精氣神”
武當武術理論極端重視人體精氣神的修煉和互相依存的關系。認為“精”是根本,是構成人體和促進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氣”又是“精”的載體,“精”“氣” 的形成流布全身,不斷補給人體生理活動的能量。“神”是“氣”作用的表現和結果。源源不斷的“氣”的作用,使人的神——思維、意識及其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所以,“養生之道,要在養氣”,“道以氣為宗”。煉養為了養氣,養氣為了養生,養生為了長生。即“與天地同其元”。從而逐步形成了“道寓術中”、“內功外拳”、“內外結合”、“內外兼修”的動功特點,產生了“外煉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內三合,外三合”、“氣沉丹田”、“抱元守一”等各種練功要求,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建立了“以丹田運煉為核心,以經絡氣血津液暢通為要求,以提高性腺系統功能為重點”的有序化程序。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過程,達到精氣神三寶相聚凝,身心性命相平衡為目的。另一方面又利用人體“外拳”動作去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使武術招式訓練與養生有機結合,實現還精補腦的功能,從而增強生命活力,達到“長生久視”。如練拳時要求動作圓柔,松而不懈,身正體舒,謂之“調身”;要求動作柔緩,升降開合,氣沉丹田,呼吸均勻深長,謂之“調息”;要求腰脊帶動四肢,內勁節節貫通,達到導引經絡、通暢氣血的效果;在以上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調心”、“心意領行”、 “神舒體靜”、氣貫全身,力求有意識的和能動的控制要領和綜合作用,才使人體通過練拳真正達到陰平陽秘,心靜體舒狀態,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取得健身養生之功效。
值得強調的是,道教氣功與武術動功的結合是武當武術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全面展示了其功能效果和養生修性的社會宗旨,進一步完善了養生健身說的理論體系。
(3)武當武術養生觀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道家世界觀。天人合一是說人與自然本質上是相通的,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不違自然,方能獲得生存與發展。莊子更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古人認為,人乃自然精華所凝。即“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因此,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是天人相通,人與自然皆由氣所構成,因而有內在運動規律,人的生命活動只有符合這一規律才能健康、平衡。二是天人相類,即人體結構與自然構造具有相似性。如日與心相類,水與腎相類。人體本身含有大量的自然信息,自然的種種變化會影響人的生命活動。這正是武當武術養生的人與自然的整體性。
武當武術的養生功法約千余種,功法的形式也多樣,如以靜為基調的靜功、樁功;以柔為特形的拳功;動靜相兼的動功等,都強調自然,注重養氣,天人合一。尤其外丹、內丹、行氣、存思、守一、服氣、服餌、導引、行蹺、吐納、咽津、內視、內觀、胎息、呼吸、辟谷、調息、藏精、房中、守庚申等養生方術。在套路練習中也“效法自然”,如玄龜戲水、猿猴坐洞、青龍回首、黑熊反背、金蛇繞梁、靈貓捕鼠等,以及五禽戲、導引圖、龍守、虎引、龜咽、燕飛、蛇曲等仿生動作與功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悟化,從主體上反映,為形神作用,溶技擊的身體與意念活動為一體;從客體上反映為動靜結合,拳功結合,求得人體心理意識上的平衡,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效果。不僅如此,還將練功的場地、方向和時間的選擇也要陰陽合順,自然和諧。使身體內部陰陽平衡和髒腑經絡與五行相合,使人體與日月、星辰、天地萬物、四時氣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環境協調起來。從而達到人體自身、人體與天體自然的平衡,增強健康水平。
二、武當武術技擊特點
武當武術的拳功架勢已由最初的八門五手,逐漸形成較為系統的技術體系和眾多門派。武當武術的技術層次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還道”的階段。其戰術以靜御動,以柔克剛,以小制大,以逸待勞,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剛柔並濟,攻守同一,曲中求直,後發先至。動作特點是不尚拙力,順其自然,注重行圓取像,煉氣凝神,尚柔文靜,不躁不僵。靜若山岳,動若江河,行如蛇,動如羽;沉肩墜肘,虛胸實腹,松而不垮,停而不滯,中心安適等。
武當武術在繼承古代武術攻防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易》中的某些原理,參與道教內丹功法的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其顯著的技術特點是“拳法自然,拳法陰陽,拳法圓柔”。
(1)拳法自然
道家以老子“道”的本體說作為認識論的基礎。認為萬事萬物皆生於“道”,認為人、天、地、道的關系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則是順乎自然規律而自成法規的,這就是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武當武術在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影響下,亦強調自然,且強調“效法自然”。也就是說,武當武術視效法自然與否作為區別其它拳派的本質特征之一,“效法自然”作為築建武當武術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根基。
其一,強調“心息相依,任其自然”。其意在於追求自然、返樸歸真,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觀點;從而達到道的目的。武當武術在其形成的發展中,遠取諸生,像其形,取其意,學其長,利其用。對生物非生物從動作、器械、方法、特點等全方位仿效。就是每一個動作名稱也都是“自然”的。這正是武當武術返樸歸真對道家“天人合一”觀念的運用。練習生物非生物得以延伸的合理動作,求得與自然的同步和諧統一。如戰國時期的導引術,通過搖筋骨、動肢體、調呼吸,來鍛煉身體。東漢末年華佗模仿鳥獸動作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五禽戲”等等,都是在仿生返樸形成和發展中,又創造了人類極大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了人類適應自然界的辦法和技巧,反過來能動的改造了自然,成為自然的主人。
武當武術“以形喻勢,內外合一”,正是民族意識在身體運動方式上的積澱和顯現,是人們崇尚生、崇尚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共鳴和統一。
其二,以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等觀念運用於武當武術全過程。如武當太極拳、劍,“拳名太極,實無極,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而合”,就是以拳來表現人與自然的合一,所謂“拳為小道,而太極大道存焉”。即拳為道,道在拳中。以太極圖為例,它是一個整體。要求武術動作“勁整”,一動無有不動”、 “牽一發而動全身”、“內不動,外不發”,總須完整一氣。它又是一個圓體,運作則要求“非圓即弧”,“觸處成圓”,處處成圓、內氣充足,體現“挨到何處何處擊”的技擊原理。它還是呈陰陽魚狀,動作則要求虛與實,開與合,快與慢,剛與柔結合,走螺旋式,在動態中變化發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為其根。
另外,古代先哲們從物質世界中抽像出水火木金土五種性質不同的物質,作為構成萬物的元素,稱為“五行”。第一,以五行結合人體。以五行配五髒屬“內五行 ”,以五行配五體和五官屬“外五行”,使內五行相合,外五行相順,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數,調節陰陽平衡,達到養生之目的。第二,以五行的形態、性能和方位為基准,將基本拳式組成五行系統。如五行分布五方為南方火,北方水,東方木,西方金,中央土。恰如人體的前後左右中五個方位,將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為五行。使拳式動作緊扣五行之理,一招一勢陰陽相參,在八卦陣中千變萬化,在太極圈和四方四隅中變化,形成九宮穿游的格局。這是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煉和升華,此乃一曰健體,二曰防身,是修煉之宗旨。
其三,武當武術遵循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可貴思想,在行拳用勁上,強調中正、放松、安適、慢柔、輕勻、不僵不拘、不偏不倚,貫注丹田,綿裡藏針。在部位要領上規定,頂懸,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舒腹,活腰,斂臀,圓襠,縱膝,輕腳;精神上“內宜沉穩,神情內斂”等等,這些獨特的要求運動要領,正是武術拳家們與大自然合拍同韻的表現。故一切人事,只要順應自然,不違自然,即能獲得生存與發展。
(2)拳法陰陽
武當武術深受道教陰陽對立統一思想的影響,形成了“拳法陰陽”的技擊理論。
陰陽對立統一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是《易經》最基本的思想。《易系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變化,無不是相互對應的陰與陽相互作用的顯現。《說文》解釋“易”字說,“日月為易,像陰陽也”。《八卦圖》還用“—”、“——”,分別代表陽陰。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結合,於是產生了生生不已,無窮無盡的變化,八八六十四卦就是陰陽變化的表述。
武當武術從理論和技術上都極力推崇陰陽。從拳技上講,武當拳功的一招一式都是以陰陽為根本的。“陰陽”之理在武術運用事例較多,如《吳越春秋》中記載越女傳劍的故事。範蠡給越王介紹一位民間女劍術家,越王問劍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具之似好婦,奪之似俱虎,布形候氣與神俱經。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這簡單的論述,便闡明了動與靜,快與慢,攻與防,虛與實,內與外等矛盾雙方的關系。說出了整個武術理論。黃百家《內家拳法》說:“其中分陰陽,止十八法,而變出即有四十九”。這是陰陽相濟而化生的意思。王宗岳《太極拳論》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又說,“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先秦時期,莊子曾較早地使用陰陽思想描述過技擊制勝之道,“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陰常卒乎陰,大至時多奇巧”,這時陰陽是指“明暗”。在交手中運用陰陽對立戰術,武當武術強調把敵我雙方當作陰陽對立的整體來看。根據攻守、進退、前後、左右、上下、動靜、剛柔、起伏、顯藏、順逆、內外、開合等陰陽雙方變化規律,根據雙方動作特點,采取相應對策,以便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明於陰陽變化,就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位置、方向、角度、位勢,或騰挪閃展,或借力打力,或四兩撥千斤,使自己避開死地,使敵落於困境,使犯者應僕,這是武當拳功技擊方法真諦所在。
(3)拳法圓柔
武當武術以圓柔對其動作要求,是對“道”動行規律哲學思想的擴展和延伸。
“道”是萬物之始,萬物之源。萬物由“道”產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下萬物的演變發展,變化越伸展,就離“道”越遠,而最後仍然要返回於“道 ”。也就是說,道的動行規律是一個圓圈。太極圖也是一個陰陽轉化的圓圈。既然天地萬物和道的關系是一個互相轉化的圓圈運動,那麼武當武術要達到養生健身的效果,自然就選擇了這一具有生命力的優化模式,這也正是武當拳功重視圓圈運動的根本原因所在。
太極圖是圓的,所以武當拳功在各類拳種動作及運行軌跡上極重視“圓”“弧”的模型。如武當內家拳有的要求“胸腹要圓氣下沉,脊背要圓是猴形,虎口要圓如三角,三圓齊出是真形”。有的則以圓為法,運行軌跡是大圓套小圓,小圓練成無圓,即使無圓,也是外無圓而內有圓——意念中的圓。內圓指內氣的運行要圓活,切忌努氣、閉氣、憋氣;外圓指肢體運行軌道。還有如武當太極拳運行路線又多是平面或空間的小圓、大圓、橢圓、平圓、弧形、螺旋形,其動作又是環環相繞,處處圓活,似曲非曲,似閉非閉,忌直,忌角,忌滯,忌硬。“觸處成圓”,達到“圓融精妙,方為佳境”。“周身處處皆太極”。使全身處處都有勁,處處都是螺旋中的球體,從而體現“挨到何處何處擊”的高深境界。武當內家拳呈現出的螺旋抽絲勁、旋擰的鑽勁、纏繞的。
作者:
维维的妹妹
時間:
2009-3-17 01:31 PM
哎
博大精深
作者:
mysubang
時間:
2009-3-17 02:11 PM
Wahhhhh 好深奥。。。
作者:
vb1668
時間:
2011-11-28 03:0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mxfg001
時間:
2011-11-30 08:31 AM
3qqqqqqqqs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