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灣之光」的國際化議題 [打印本頁]

作者: lshf-18    時間: 2009-2-15 07:45 PM     標題: 「台灣之光」的國際化議題

台灣人瘋狂喜愛的「海角七號」,這兩天開始在中國大陸上映,票房不如預期,此間報導頗流露惋惜之意。另方面,一個月前還默默無名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因受美國第一夫人青睞而爆紅,台灣人與有榮焉。這其中存在著「台灣之光」的國際化議題。
* o% R/ f7 }  N; gtvb now,tvbnow,bttvb
. K& _4 A! u7 R" a7 T6 t3 Mtvb now,tvbnow,bttvb在本土化潮流中,「台灣之光」幾乎成了一個魔咒。被掛上「台灣之光」標籤的,都是Made in Taiwan,多半在站上國際舞台受矚目之後,燃起台灣人的集體榮耀感。從體育界的林義傑、王建民、網壇詹莊二姝、打不倒的蘇麗文,到藝文和創意產業界的李安、法藍瓷等等,都是這樣令我們自豪的「台灣之光」。tvb now,tvbnow,bttvb, h1 ]5 |! l, P  S/ Z

8 N4 F! a$ N1 X3 [2 htvb now,tvbnow,bttvb不管自覺或不自覺,台灣人恐怕多少還帶著「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基因,特別渴求國際認可。「台灣之光」泰半被國人賦予「代表台灣」的意義和重大任務。有些「台灣之光」傳達了本土獨特的苦幹力拚精神或道地「台味」,而引起共鳴;但也有很多「台灣之光」得到國際殊榮,台灣的背景因素未必能居功。5.39.217.76/ J. r3 B, m( p5 Y' y6 A8 D# _( I

1 q2 L  A# D! f, {: b8 i例如華裔學者在國際學術界的秀異表現,絕大多數都出於國外的教育和專業經驗。李安隨時隨地都表現出對家鄉飲水思源,但他執導的「感性與理性」、「斷背山」都充滿國際元素,可見另有功力。新人吳季剛更是如此,他最近被廣為報導的成功故事,其中竟還有「在台灣念書適應不良而移民海外」的一段辛苦過往。: S+ p# D2 X3 y1 q% T, [
公仔箱論壇( g0 K$ M0 i2 b
台灣人與有榮焉「台灣之光」,除了應反省為何多半在揚名國際之後才受本土看重之外,還要再深刻想一想,對那些以發揚「正港」台味為特色的「台灣製」人事物,要如何使之更能與普世的審美觀、藝術感、專業標準、甚至商業價值接軌。像吳季剛作品走紅,去除出生地符號之後,其實並看不出明顯的台灣影響。反過來說,「海角七號」進軍奧斯卡外語片競爭失利,這次在大陸上映,刪除了鄉土俚俗和日本味的對白,特色受損,難怪不易引起台灣之外的觀眾共鳴。, o' h2 k& `! g% t0 F

- U/ r6 l: X: {$ G1 n+ F公仔箱論壇台灣本土和國際接軌的問題,不管在外交、文化傳播、商業產品等領域,都曾引起廣泛討論。讓本土文化內容和國際通道結合,是不能忽視的任務!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