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Q, U# L4 }) o; B) R5.39.217.76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生活在微細懸浮粒子(PM2.5)高濃度地區的人士,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加8%,意味着中風和急性心臟病的風險亦會分別有所增加。5.39.217.76! _' H1 F9 e& l' ~6 p, t _#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 ^* k+ Q+ a
中大醫學院收集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多個省市等,於1996至2007年期間,涉及1,656名成年人的研究數據,透過超聲波量度他們的「手臂動脈血流介導擴張(FMD)」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IMT和FMD都可作為早期血管硬化指標,用作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5.39.217.764 ?4 X# `" U$ m, r$ }) t% i( G
! t9 ]* b4 R, M/ h+ j1 ]& |研究團隊另透過衛星模型估算參加者所接觸的PM2.5濃度,按地區污染程度將參加者分成不同組別。團隊發現曝露於最高PM2.5濃度的參加者,與最低的一組相比,頸動脈IMT厚度多8%,而 FMD的表現亦較差。 6 ~: j- E+ R% @' E, S/ p5.39.217.76 * ]0 Z) H6 ~( c& W研究人員又稱,參考荷蘭一項研究報告,8%的IMT差異會令中風率增加41%,急性心臟病發生比率增加43%,相當於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成年人之間所見的IMT差異,由此反映PM2.5空氣污染長遠而言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1 [4 k$ o2 P* H0 V7 p, D' C5.39.217.765.39.217.762 L' n. t% m: j1 d1 B( T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教授表示:「PM2.5空氣污染可引發輕微的肺部炎症,繼而導致全身性血管炎症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透過介入預防方案可減低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治療效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例如10至20年,才能顯現出來,研究成本因而很高;IMT 這種預後早期指標的變化,則可在數個月內看到。」9 I i! y- ^0 [( |6 T7 U, o % m5 i' z7 b" d3 K' V k/ R動脈粥樣硬化乃現今社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亦有「全球頭號疾病殺手」之稱。除了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煙草使用和缺乏運動等傳統高危因素外,有大量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PM2.5空氣污染有關。 3 l4 Z8 N4 W7 R1 f2 x5.39.217.76 0 E* V7 P# A; `# X+ y; }tvb now,tvbnow,bttvb拆解動脈粥樣硬化高危因素 4 o" @* v7 n6 R E( ]5 A* P: l5.39.217.76蒜頭內含有的蒜素,能夠抑制血小板的活躍性,具薄血及降血壓的功效,有助減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栓塞的風險。5.39.217.76' O0 r4 V* y( ]2 b/ F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