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港]
美學者出350元報酬 招科大生參加示威遊行 !
[打印本頁]
作者:
manyiu
時間:
2021-6-3 07:06 AM
標題:
美學者出350元報酬 招科大生參加示威遊行 !
2021-06-03
5.39.217.766 {2 x) B% Q; g& `0 }1 Y# y. Y9 Z! z
) U9 s4 c! e) j) Y7 F公仔箱論壇
; {: R5 k9 P" G! X, l
科技大學學者有份合撰的論文引起爭議。
' t# y1 O! x5 t1 f9 Mtvb now,tvbnow,bttvb
9 @9 x0 o' @, q0 F" |/ |公仔箱論壇
內地「補壹刀」微信公眾號日前刊登調查報道,指《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Insights)最新一期,刊登由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慕尼黑大學、哈佛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五名學者合撰的論文,內容提及一七年進行的一項「社會實驗」,邀請約一千一百名科大學生當「白老鼠」,部分學生以參與「科學任務」為名,獲得三百五十元報酬,誘使他們參與七一遊行,以研究他們持續參與遊行示威活動的行為。「補壹刀」質疑此舉是資助學生參加遊行,是「西方干涉香港事務,煽動暴力顛覆『顏色革命』的行為」。而科大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該研究計畫向校方遞交申請時,並無提及會「引發參與遊行」及獲得酬勞,因此已去信研究團隊,要求將「獲科大批准」的聲稱從研究論文中移除。
tvb now,tvbnow,bttvb7 q5 o) E5 q; N
% j/ G( a: T- `- ?, `0 B" ^
本月出版的《美國經濟評論》,當中一篇論文名為《持續的政治參與:社會互動和抗議運動之間的動態關係》,研究持續參與政治運動的原因。團隊在一七年及一八年招募了約一千二百名科大學生參與有酬網上問卷調查,查問其政治取態,當中有八百四十九人完成整套調查,論文在一九年六月首度發表。至於參與研究的香港教授,是時任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的張憶芹。
tvb now,tvbnow,bttvb! ?% d: Y8 ]* z2 B0 b, |; c/ B! s: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I* O( i) Z9 ], C/ ]8 [
有關研究調查分為兩部分,首部分基礎問卷調查在一七年六月進行,調查受訪者對政治的認識及港人身分認同程度等,完成可獲三百元報酬。第二部分翌月進行,被隨機選中為「實驗組」的學生,在七月一日前夕收到電郵,指七一遊行過去從不同訊息來源的參與人數之間有龐大差異,故邀請部分人參加「科學任務」,幫助更準確估算參與人數,指如將參與遊行,希望可在遊行期間兩個不同時間點計算及拍攝在場人數照片並上傳,當上載所有資訊,將獲支付三百五十元作報酬。
公仔箱論壇6 B. q& h9 n7 G,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A% a! l1 O$ C& D r
記者翻查問卷,提到可以代參加者捐獻有關報酬,並提供收據,可選擇的政治團體包括民建聯,以及宣揚「民主自決」、現已解散的香港眾志。
- \5 q' @/ S1 z
7 A2 U% S. O4 a& e8 I/ g/ f0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實驗發現,短期的投入能夠導致長期的政治參與,即二〇一七年的間接獎勵使二〇一八年七月的參與率有所提高,而且,這種對持續政治參與的促進,不是通過改變受試者政治信仰、傾向或者態度,而是與社會互動存在關聯,比如在遊行現場建立的「友誼」。
6 A8 L3 [8 }4 f' z1 {0 D7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A: X- g& d" n' r& }0 h7 S( W& n
已離開科大的張憶芹,一一年起於該校任職,現為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經濟學系的副教授,她在一八年也參與另一篇論文,於一九年發布名為《作為戰略手段的抗議:香港反獨裁運動的實驗性證據》,以一六年的七一遊行作測試,受訪對象同樣是科大學生。
: v# n5 s2 @" ?8 \
! d+ t) j7 b' f# J* q3 i8 U( @. y
內地「補壹刀」微信公眾號發表評論文章,質疑論文揭露西方干涉香港事務,認為有關學者以「社會實驗」之名資助科大學生參加遊行,「研究的真實目的究竟是觀察現象,還是做『顏色革命』的組織者、策劃者及激勵者?」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D- [" }6 ~$ r
tvb now,tvbnow,bttvb% \% f5 A3 T" K! ~
科大回應本報查詢表示,科大人類實驗道德委員會在一九年十月接獲有關研究項目查詢,就兩個分別在一七年七月及一九年六月舉辦、獲政府批准的遊行活動的參與人數進行估算,經調查後發現研究方法與當初遞交申請時不符,包括沒有提及「引發參與遊行」為研究重點,也沒有提及參與者所獲的酬勞與參與遊行直接掛鈎;涉事科大教授已於一九年九月離職。發言人強調,科大一直致力恪守最高研究標準,以保護參與研究者的利益,並期望研究人員會嚴格遵循他們獲批准的研究計畫範疇,以及相關的學術行為準則。
作者:
manyiu
時間:
2021-6-3 07:08 AM
論文學者曾轉發支持暴亂文章
" G4 }3 T: }, h2 Z5.39.217.76
$ J3 V5 `" j6 ]!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021-06-03
5.39.217.768 V7 v- n$ V8 H, V" _ P* V, t
公仔箱論壇: z" F" g& H' j, O: E1 x
. t1 s' k! m! E0 N: D4 h
9 T' q6 N3 o6 b% U
(星島日報報道)參與七一遊行研究論文的學者中,其中一人為哈佛大學經濟學部的助理教授David Yang楊宇凡(見圖)。內地「補壹刀」微信公眾號根據其社交媒體貼文,指其不少學術研究成果涉及社會互動和抗議活動,例如他與另外兩名西方學者於一七年十月在英國倫敦政治學院網站發表「權力歸於人民?中國對香港政策的三重困局(Power to the people? China's policy trilemma in Hong Kong)」,內容提及「只要香港人以可信的抗議活動作威脅,就可以『限制』北京」,以及「抗議對維持香港政治穩定『至關重要』」。
5 b$ Q8 w3 U; @0 N2 U8 j' X: [
) Y. K5 z7 N3 X. G( e3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該論文以〇三年廿三條立法失敗為例,形容為「成功的案例」,「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上毫無作為對香港的穩定以及『一國兩制』很重要。抗議是穩定的源頭,而不是不穩定。北京試圖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框架下通過國安立法事實上是不穩定的源頭。」而在二〇一九年香港黑暴爆發當天,楊宇凡轉發了支持暴亂的「江松澗」文章,當中提到﹕「集體行動是展示人類力量的最壯觀的一幕。」而「江松澗」其後被揭發是一名美國人虛構為香港人身分的名字。
2 K0 |& c8 o; l) Y" S: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4 U% }; y, C' X+ w2 i
除了「關注」香港,楊宇凡亦對新疆感興趣,他於一七及一八年不時發表有關新疆人權等問題的意見,又多番轉發專門散播新疆「強逼勞動」等被中國制裁的德國反華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的言論。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