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聞]
鸚鵡熱潮|買家指雀商曾提供60隻灰鸚鵡 漁護署:過去兩年僅11隻來港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21-3-12 06:06 PM
標題:
鸚鵡熱潮|買家指雀商曾提供60隻灰鸚鵡 漁護署:過去兩年僅11隻來港
鸚鵡村所在的村屋內,一個近400呎的房間內,疊放着兩大鐵籠,內有約10隻灰鸚鵡,鐵籠旁的保溫櫃內有亦放置了4對還未長毛及未開眼的雛雀。
繁殖及傾銷大量鸚鵡的雀商鸚鵡村,常上載不同品種鸚鵡相片、孵蛋過程於其Facebook專頁,吸客後帶到位於大埔的村屋揀雀。《蘋果》佯裝顧客到店,發現單是村屋的2樓已有約40隻鸚鵡予人選購,當中不乏嗷嗷待哺的幼灰鸚,甚至有剛出生、未睜開眼的雛鸚。漁謢署資料所示,過去兩年僅得11隻灰鸚鵡進口,惟有雀友指鸚鵡村曾一度提供近60隻灰鸚鵡,質疑其來源。
記者佯裝買家,前去鸚鵡村位於大埔新屋仔村的一個村屋,負責人陳生帶記者到2樓揀雀,近400呎的房間內,疊放着兩大鐵籠,內有約10隻灰鸚鵡,陳指上層灰鸚已被選購,着記者購買下層灰鸚,惟下層有幼鸚沒精打采,一直卧於籠底,籠底佈滿未清理的雀糞。
鐵籠旁則有兩個高1.6米的保溫櫃,內有4個膠盒,各放置一對還未長毛及未開眼的雛雀,「啱啱出世,要放入保溫箱。」陳解釋,該批屬自家繁殖的灰鸚鵡。房間另一則有一超大雀籠,籠中有共約20隻和尚鸚鵡及金剛鸚鵡。
曾到鸚鵡村的雀友李小姐透露,同層另一房間為孵化室,內藏不少孵化設備,可同時孵化近10隻蛋,產量奇高,李質疑其來源,「灰鸚鵡一年只可以生兩竇,最多都係四至五隻,畀盡佢10隻一年,我見入面至少50、60隻,有啲未孵出嚟,無可能生咁多隻。」
記者表明身份向鸚鵡村查詢,老闆陳先生指部份雀及蛋從其他雀商買入,「我同人哋收返嚟,人哋有入口證,我都有報(漁護署)。」並向記者展示一張鸚鵡入口文件說:「證明(文件)個名唔係我,所以唔俾你影相。」又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透露一年出售雀鳥的數量。
根據漁護署資料,過去兩年,只有2019年有11隻灰鸚鵡進口來港;每張根據《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發出的進口許可證,只可用於同一批貨物,許可證並不可轉讓或共用。
記者放蛇時,另發現鸚鵡村所在的村屋對出有一佔地逾300呎花園,花園內有一米深魚池及高1.7米鳥籠,另有三米高建築物,惟該地屬政府土地,陳先生承認花園位置為官地,但推說是「歷史問題」,「呢啲唔係我起㗎,歷史遺留落嚟。」
有事主上月向屋宇署查詢,鸚鵡村建築物是否違例,署方回覆,地下水池及旁邊地下搭建物,豎設在政府土地,屬地政總署管轄,已將個案轉介地政總署跟進。地政總署回覆指正跟進個案,如證實非法佔用政府土地,會採取執管行動。屋宇署指正跟進調查,如有違規會對村屋僭建物採取適當行動。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非法佔用官地初犯可罰5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罪行持續期間每日可另罰5萬元,如屬再犯,相關罰款會加倍;非法挖掘政府土地,最高可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鸚鵡村位於大埔林村新屋仔村一棟700呎村屋,約兩年前起於網上經營,客人要預約到村屋揀雀。
下層鳥籠內有幼鸚沒精打采,一直卧於籠底,籠底佈滿未清理的雀糞。
鸚鵡村常上載不同品種鸚鵡相片、孵蛋過程於其Facebook專頁吸客。網上圖片
鸚鵡村Facebook專頁前年5月設立,經營短短兩年,已有逾四千人追蹤該網頁。網上圖片
鸚鵡村所在的三層村屋對出,連接一個逾300呎花園,內設大型魚池及鳥籠,惟涉地花園涉非法霸佔官地。網上圖片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21-3-12 06:08 PM
鸚鵡熱潮|鸚鵡被勉強救活變「甩毛雀」 獸醫:情況可持續40至50年
蔡小姐在鸚鵡村購入的折衷鸚鵡,不久即有咬毛行為,如今身上九成的羽毛已脫光,仍未重新長出羽毛。受訪者提供
多名市民在鸚鵡村購買鸚鵡BB後死亡,有市民帶患病幼鸚鵡求醫,經診治後需靠注射營養液保命,勉強救活鸚鵡,惟現時小鸚鵡仍十分虛弱;另有鸚鵡全身九成羽毛脫光,精神不振。獸醫指鸚鵡絕非容易飼養的動物,一旦對環境感到焦慮,會產生自殘行為,「壓個頭去牆到、咬甩自己啲毛」,情況可維持40至50年。
「好少人手養嘅鸚鵡係驚到咁犀利。」有10年飼養鸚鵡經驗的蔡小姐,憶述去年4月到鸚鵡村揀雀的經過,她欲購入一隻折衷鸚鵡,但到該店參觀時,奇怪發現該約三個月大的鸚鵡十分驚慌,與一般自家繁殖鸚鵡有異,「當時覺得好有問題,但因山長水遠去到,最後都要咗。」終以6,500元購入鸚鵡,取名為娘娘。
約兩周後,娘娘仍處餵奶階段,但有咬毛行為,該店回覆與奶粉有關,不斷將責任推卸給蔡。兩個月後,娘娘尾巴羽毛幾乎光禿禿,脫毛蔓延至胸口,「直至依家,我諗身上九成嘅毛已經甩晒。」蔡指事隔差不多一年,現暫無再向該店投訴。
「最大問題係賣咗隻有病毒嘅鸚鵡畀我,呢啲係高度傳染。」現時她將家中兩隻鸚鵡分開飼養,「到一日我隻雀仔暴斃會攞去驗,到時會再告佢。」蔡因不想娘娘抽血受苦,故暫未檢驗。
另一事主Cindy去年3月以2.2萬元在鸚鵡村購入年幼金剛鸚鵡,但不足兩個月就開始嘔奶、歪頭,不時跌坐在籠底,「跟住行唔到,成條蟲咁樣。」她前後共花兩萬元向四個不同獸醫求診,醫生評估或與先天性神經問題有關,或曾服用過多抗生素,惟鸚鵡村指Cindy無醫學報告拒賠,「我隻金剛依家係唔適合去照CT(電腦掃瞄),因為隻雀好瘦,要麻醉(死亡)風險大。」
經大半年照顧,Cindy的鸚鵡才能慢慢站立前行,並要到診所注射營養液,即使已過一歲,雙翼仍乏力不能拍翼,身體十分虛弱。
獸醫黎昌生指,相對貓狗,鸚鵡屬較難家養,因為鸚鵡易有情緒問題,一旦對環境感到焦慮,便可能會有自殘行為,「可能不停扤頭、壓個頭去牆到、咬甩自己啲毛。」情況更可維持40至50年,需花去大量時間、心機照顧,才有機會糾正自殘行為,「唔好畀佢痴線、自殘,加埋食得飲得,同埋肯同你interact(互動)。」
Cindy以2.2萬元在鸚鵡村購入年幼金剛鸚鵡,不足兩個月就開始嘔奶,不時跌坐在籠底,需靠營養液保命,現時身體狀況亦十分虛弱。受訪者提供
Cindy前後共花兩萬元向四獸醫求診,醫生評估或與先天性神經問題有關,或曾服用過多抗生素,惟鸚鵡村指Cindy無醫學報告拒賠。
經Cindy花大半年四出求醫,愛寵終可站立前行,惟雙翼仍乏力不能拍翼,身體虛弱。受訪者提供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21-3-12 06:10 PM
本帖最後由 itsctsu 於 2021-3-12 06:15 PM 編輯
鸚鵡熱潮|雀商賣雛鸚集體死亡養唔大 主人:好似死咗個仔咁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熱衷養鸚鵡,有持牌雀商在大埔村屋大量繁殖雛鸚出售,惟至少20名買家控訴半年內,先後向該雀商購入鸚鵡,卻同於短時間內患病甚至絕症而離世。有買家花巨額醫療費救回雛鸚性命,但亦落得「一身殘」,有雛鸚變成「無毛雀」,慘不忍睹。不少事主視新買雛鸚為家庭新成員,死後將牠的腳環改製成隨身吊墜懷念,「講起都想喊,好似死咗個仔嘅感覺」;亦有經驗鸚鵡主人深受打擊,決定「成世唔會再養灰鸚」,一眾買家質疑雀商大量鸚鵡的來源。雀商強調,雀及蛋均經漁護署正式入口,部份從其他雀商買入,惟他沒出示自己的入口證,只展示另一雀商入口證,但稱:「證明(文件)個名唔係我,所以唔俾你影相。」
鸚鵡愛好者李小姐與丈夫一直想養灰鸚鵡,1月9日到大埔林村持牌雀商「鸚鵡村」,以7,500元選購一隻兩個多月大灰鸚鵡。「去之前佢話半價一隻,當我揀啱,又話呢隻冇半價。」四日後他們帶鸚鵡回家,取名「哈哈」,按老闆所教,依時間、溫度和份量調較奶粉餵飼。
惟三周後,哈哈不適嘔奶,醫生為牠注射抗生素及灌奶後,仍無改善,兩日後返魂乏術。李受訪時望著哈哈的骨灰龕相片,強忍淚水說:「佢喺我心口走嘅,(老公)佢返緊工,哈哈特登等佢返嚟先走,即係佢有性,佢全身無哂力,嗰一刻都要高個頭望住你,示意好似想你抱。」
送走哈哈後,李在facebook鸚鵡群組發文,抒發對哈哈的思念,卻獲多人回應指同在該店買鸚鵡不久就病死,他們很快集合20名苦主,「我呢個係第14隻(死),之後仲有幾隻跟住死。」當中19名苦主,於去年六月至今年一月向鸚鵡村買入鸚鵡,全部苦主買鸚鵡後都不獲單據。惟按現行法例,飼養灰鸚鵡如非作商業用途,不需申領管有許可證,但飼養者必須能夠證明其合法來源,如有寵物店的正式收據。
苦主群中30歲工程師阿俊,已將刻有愛寵灰鸚鵡Bun Bun名字腳環,改製成吊墜掛頸。他提及元旦離世的Bun Bun時,直言心口仍隱隱作痛,「一講起都想喊,好似死咗個仔嘅感覺,佢唔係普普通通一隻雀,唔係寵物咁簡單。」
阿俊早前跟鸚鵡村協定8,000元成交灰鸚鵡,店方說牠去年六月初出生,要過三個月才可帶回家,九月他帶鸚鵡回家。視Bun Bun為親生仔,阿俊同按店家指示餵奶,一點不敢馬虎,更不敢帶牠出街,深怕染病。惟去年12月底,Bun Bun突然嘔奶,精神不振,獸醫發現牠肝、腎及腸胃都出問題,確診鳥類絕症前胃擴張症,病毒可由母體或後天感染。
失去Bun Bun後,阿俊舉行寵物善終火化,回想飼養點滴,「教佢飛,會扭計想我哋摸;病到唔想食嘢時,寧願要你摸佢,就算好攰都唔去休息。真係好似對住一個仔,一個細路仔……希望其他愛雀人士唔好再上當。」
有20多年養鸚鵡經驗的姆明,去年3月,花7,000元買一隻兩個多月大雌性灰鸚鵡,取名「何七」,回家當日牠即抬不起頭,不能行走及嘔奶,先後看過四名獸醫。不足兩個月,牠便因吸入性肺炎離世,姆明深受打擊,「我對自己講過,成世唔會再養灰鸚。」令她深深不忿是,事後老闆娘反指摘她不懂餵飼及醫生不懂醫雀,她質疑「成日話自己係繁殖家,啲蛋喺邊度嚟?」
對於有雀友買鳥病死,鸚鵡村負責人陳先生否認出售病鳥,反指有買家的家養環境惡劣,才引致鸚鵡有健康問題,他指其中一隻因誤吞鈴鐺,隔幾日嘔血死,「梗係死啦,金屬呀。」
對於同店多雀死亡,鸚鵡天空老闆Ricky分析,可能有病毒交叉感染,或病毒經父母載體遺傳。「灰鸚比較容易感染疾病,一啲來源不明嘅雛鸚,可能已感染病毒,喺幼鸚時就會發病,就死囉。」他指本港有不法商人,非法偷運鸚鵡蛋入境,自行孵化後扮自家繁殖,「嗰批有問題,孵出嚟就成批有問題,陸陸續續會夭折。」
有近40年飼養雀鳥經驗的羽衣之家負責人指,不少雀商會出售未斷奶鸚鵡,但並不適宜新手飼養,「餵奶不當係好可能影響鸚鵡成長。」例如引致發育遲緩,。而不同品種的鸚鵡斷奶期不一,視乎雀商如何照顧。她建議,應揀選已可自行進食固體食物的鸚鵡,同時必須留意四點跡象,如有嗜睡、毛色暗啞、屁股黏有糞便、咀及腳脫皮,就反映健康問題,不應購買。
獸醫黎昌生指要家養仍未斷奶的幼鸚鵡,屬高難度挑戰,內臟和骨骼未完成發育,「生存率係fifty-fifty。」他解釋餵奶的過程中易有問題,例如奶水入肺、餵食過量或過少致營養不勻,「營養不良好多唔同種類,譬如唔夠鈣就會骨質疏鬆,咁可能會引致(鸚鵡)起身都冇咗半條人命咁樣。」影響深遠至成為終生問題,「因為啲骨form得唔好。」
愛護動物協會動物福利副總監候安娜博士指,基於動物福利及對瀕危物種的關注,該會不建議養鸚鵡。因長時間在籠內圈養,與鸚鵡習性大有分別,致牠們未能展示原有行為。不少鸚鵡屬瀕危物種,即使入口須獲進口及管有許可證,但在港飼養鸚鵡沒規定植入晶片,難追查來源,無法了解牠是否從合法途徑運來香港。
漁護署發言人指,現時有33間售賣玩賞雀鳥的持牌動物售賣商,鸚鵡村是其中之一。根據《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是本港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法例,以管制《公約》附錄內物種的進口、出口、再出口及管有。管有灰鸚鵡(包括人工繁殖)作商業用途,須先申領瀕危物種管有許可證。根據紀錄,鸚鵡村在過去兩年共繁育17隻灰鸚鵡,署方正就鸚鵡村懷疑非法管有灰鸚鵡展開調查。
李小姐強忍淚水憶述哈哈離開的一刻,「佢全身無哂力都要高個頭望住你,示意好似想你抱。」
李小姐按照鸚鵡村老闆教導餵飼哈哈,惟三周後哈哈不適嘔奶,求醫兩日後終返魂乏術。
飼養不足一個月的灰鸚鵡哈哈逝世後,主人李小姐將其帶往火化,保留骨灰紀念。受訪者提供
工程師阿俊將刻有愛寵灰鸚鵡的腳環,改製成吊墜掛頸紀念Bun Bun,「一講起都想喊,好似死咗個仔嘅感覺。」
去年12月底,阿俊飼養的Bun Bun突然嘔奶,精神不振,獸醫指其肝、腎及腸胃都出問題,終確診前胃擴張症,為鳥類絕症。受訪者提供
灰鸚鵡何七的離去對有20多年養鸚鵡經驗的姆明打擊很大,打算「成世唔會再養灰鸚鵡。」
姆明花7,000元買的灰鸚鵡何七,回家當日已抬不起頭,不能行走及嘔奶。受訪者提供
不足歲半的灰鸚鵡何七因吸入性肺炎離世,姆明在其骨灰龕印上「乖女永遠愛你」。受訪者提供
鸚鵡天空負責人Ricky指,同店多雀死亡可能是因病毒交叉感染,或病毒經父母載體遺傳。
鸚鵡村負責人陳先生否認出售病鳥,反指有買家的家養環境惡劣,才引致鸚鵡有健康問題。
獸醫黎昌生指,家養未斷奶幼鸚屬高難度挑戰,因幼鸚內臟和骨骼未完成發育,「生存率係fifty-fifty。」資料圖片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