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最新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公布!「蛋白、蛋黃」居前2名 你中了幾項? [打印本頁]

作者: soforlee    時間: 2020-7-3 04:10 PM     標題: 最新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公布!「蛋白、蛋黃」居前2名 你中了幾項?

反覆乾癬、皮膚紅腫、時常腹瀉跑廁所,小心是慢性食物過敏在作祟。國內健檢機構公布最新(2019年)國人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前3名為:蛋白、蛋黃、花生。
+ f1 ?" b1 x$ |( K$ l( `聯安診所統計2019年1282筆慢性食物過敏檢測數據,國人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是蛋白、蛋黃、花生、蜂蜜、腰果、黃豆、小麥、牛奶、鰻魚、綠豆。
" F. _: ?6 \5 d7 H8 v衛福部食藥署7月1日起也擴增食品過敏原標示,從原本6類成分相關製品擴增為11項,包括「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和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的穀物、大豆、魚類、可以合法用於漂白食品添加物的亞硫酸鹽」。" B* ]9 [9 I8 i' X5 K5 E# i6 g7 @
聯安診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表示,許多人以為鼻過敏、皮膚長疹子才是過敏反應,面對脹氣、便祕、消化不良、腹瀉、頻放臭屁等困擾,卻常常做了腸胃鏡檢查也找不出原因,沒想到是慢性食物過敏在搞鬼,可能都是過敏的症狀。
- }( n% f! u! ~/ q0 V9 q5 F/ w0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 T! V! g( G  m(聯安診所統計指出,國人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是蛋白、蛋黃、花生、蜂蜜、腰果、黃豆、小麥、牛奶、鰻魚、綠豆。
- u* e( l) g5 ?' M慢性食物過敏如不定時炸彈,許多常見食物藏危機鄭乃源解釋,不同於急性食物過敏來自免疫球蛋白E(IgE),通常接觸過敏原30分鐘內就會出現症狀,常引起急性蕁麻疹、皮膚癢、氣喘、甚至過敏性休克等;慢性食物過敏比較是來自非IgE的免疫機轉,常造成消化系統、皮膚、呼吸道、神經和眼睛等問題。
: H- h9 W9 f' ^; l! U; D公仔箱論壇因為長期食物過敏會破壞腸道黏膜功能,使腸道黏膜出現間隙,當過敏原滲漏、穿過腸壁,進入各個組織器官,就會誘發過敏反應,形成「過敏─發炎─滲漏─腸道失衡」的惡性循環。
+ ]- A7 k) W: ]+ y/ u' B公仔箱論壇因此,慢性食物過敏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就像不定時炸彈,當過敏負擔超過臨界值,就會造成不明原因的疼痛或免疫機能異常紊亂。
) U; \4 t9 F+ C( |1 i; n5.39.217.76不少人愛吃布丁、蛋糕、餅乾、冰淇淋等,這些都是隱藏的蛋衍生食物。鄭乃源分析,蛋的蛋白質分子比較巨大,如果沒有細嚼慢嚥或腸道微菌體不健全,容易造成蛋白質分子消化不完全,就會經由腸道黏膜間隙滲入腸道組織,引發過敏。
" V" g1 I' l& Q" q! _5 _; s中、重度過敏食物避吃3~6個月,平日可補充益生菌、多吃膳食纖維
3 r4 ?; E0 `) b9 N& F& \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表示,經過檢測,食物過敏可以分成輕、中、重度,輕度過敏的食物還是可以少量吃,大約每4天吃一次就好;但如果是中度或重度,就要分別停止食用3個月和6個月。5.39.217.760 J& @% R" V3 D8 z5 t
鄭乃源建議,最好先記錄原有的過敏反應,測試看看排除這些食物後,症狀是不是獲得好轉。如果避開這些食物後,過敏反應就緩解,那麼可以過了3~6個月後再嘗試少量的吃,因為少了外來的刺激,體內的抗體會減少,身體漸漸習慣,之後再吃可能就不會出現過敏反應。
- k/ {- W. _* \4 G3 @食物並無好壞之分,但別人的營養可能是你體內的不定時炸彈,而且過敏原可能隨著飲食、環境不同而改變,可以一段時間後重新檢測。鄭乃源建議,可以參考下列方式,找出自己的過敏原,依個人體質做個別化調整。
. Q2 r2 M( a7 n5 Ktvb now,tvbnow,bttvb1.定期腸胃內視鏡檢查。tvb now,tvbnow,bttvb3 e" S" m6 ^) w: ^# f- G
2.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 f- b. |8 E" _7 o3.避開過敏原。
: e2 Z% j! t/ G9 ttvb now,tvbnow,bttvb4.補充益生菌。
1 T- [* N5 f4 Y6 [5.39.217.765.適時補充消化酵素,同時每天至少攝取25~30公克膳食纖維。5 T# f/ Y1 U1 R
6.飲食多樣少量。5.39.217.76$ s. Z7 T4 P$ C/ X" z
目前坊間慢性食物過敏原驗的是免疫球蛋白G(IgG),有些人認為不具參考性,鄭乃源坦言,「用IgG測過敏原,的確不是最理想的工具,但在還沒有更可靠的工具之前,只能用這個。」* d! ?) H8 k) z' @7 }7 d& P/ o
鄭乃源認為,雖然還不清楚IgG和疾病之間的機轉,但從臨床許多個案經由「找出過敏原─排除─再挑戰─再排除」的做法,可以證明IgG測出的過敏原部分確實跟症狀有關,準確度仍可達7~8成。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